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2019-05-27 15:21:19)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司竹中学   荆小苗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能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2、朗读课文,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3、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积累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能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2、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片头视频,你们都认识里边的哪些人物呢?刘备、关羽、曹操、孙权……你们知道孙权手下的一员名将——吕蒙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孙权劝学》,去认识他。

二、明确目标

三、预习检查

1、作者作品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四、朗读理解

1 自读质疑:

  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卿言多务,孰若孤?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一句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使鲁肃既吃惊,又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5)“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五、合作探究

    1、思考答疑

1)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读了课文你喜欢谁?

3)谁是课文描述的主要人物?文中描述人物最精彩的部分在哪里?

4)孙权究竟是如何劝说吕蒙的呢?

5)文中为什么要写鲁肃?

6)鲁肃为什么会对吕蒙 “刮目相待”?

2、设疑抢答

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梳理课文内容(用原文回答)

1)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2)吕蒙推辞的理由是

3)孙权论述读书的重要性,

4)吕蒙因学而才略大有长进的句子是

5)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

六、角色朗读,体验感悟

课文有多处对话,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体悟他们的神态和心理。

七、拓展延伸

是读书改变了吕蒙的命运,是善于接受别人正确规劝的态度决定了吕蒙的成功,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名人读书的故事?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毛泽东冬天读书的时候,为了御寒,经常边吃生辣椒,边手拿书本读书;战国苏秦锥刺股;西汉孙敬头悬梁;西汉匡衡凿壁偷光;晋,车胤囊萤读书;晋,孙康映雪。)

八、总结反思

学生自选角度,畅谈收获。

九、布置作业

    以“从吕蒙进步所想到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知识改变命运,

    态度决定成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