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aieiui》说课稿

(2018-05-29 16:34:56)
分类: 说课稿

i  ei  ui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执教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拼音教学的第九课复韵母《i  ei  ui教学。

一、说教材:

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复韵母i  ei  ui及其四声,每个复韵母配一幅有和他的发音和形有关的图。第二部分是声母和i  ei  ui的拼音练习。第三部分是音节ki  gei  hui的书写格式。第四部分是认字。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读i ei ui及四声以及和声母组成的音节,并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如何完成这个目标,并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故事儿歌恰到好处的运用,使学生始终热情饱满。

三、教学重难点

i  ei  ui的发音、声母与i  ei  ui组成音节的拼读是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声母与i  ei  ui组成音节的拼读。

四、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在知觉、记忆方面还带有很大的直觉性、形象性,抽象思维较弱。它们注意力容易被新颖的刺激所吸引。因此,要让孩子们愉快地掌握那些枯燥乏味的拼音,就必须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富有主动的学习愿望,喜欢学习,从中感到学习的乐趣。

五、教法与学法:

(一)、新旧链接循序渐进

学习新知识总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在新授前,我安排了复习旧知——单韵母的发音,这样在教学新知——复韵母时,学生很快在头脑中形成新旧知识的链条,解决了复韵母发音难、容易混淆的问题,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所谓“新知识不新”,因此孩子们学起来比较轻松、愉快。

(二)、借助情境图、语境学习复韵母

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语言实践中去的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新知联系的过程。我在教学时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生活经验,化难为易,大大提高汉语拼音学习的效率。

我利用情境动画激活儿童的生活经验,如:教学ai时,看语境图,师述:瞧!他们在干什么呢?生:他们挨在一起,比高矮。是三声ai。弟弟爱姐姐就是四声ai。挨在一起一声ai。再如:指导学生看语境图,教学ei时,找出图片与ei形相似的地方,砍树时发的音就是欸。

(三)、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采取富有童趣的教学模式。

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方法教学,轻松愉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游戏导入法。

在本课开始时,我用了“嘴巴变戏法”的游戏,按照口型发音猜单韵母的形式复习单韵母,让孩子眼前一亮,不仅能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单韵母发音时口型不变,为后面学习复韵母时口型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故事激趣法。

用幽默的故事讲解枯燥的标调规律,激发学生拼读音节的兴趣,形象、生动,学生很喜欢。如:用故事讲解标调的规律,单韵母 o e i u ü他们是兄弟六个,其中是大哥,o是二哥,e是三哥,i u和是双胞胎兄弟,ü是小弟弟。标调时,谁最大,声调帽子就戴在谁头上,i 和u双胞胎兄弟,一样大,他们俩在一起时,谁排在后面声调帽子,就标在谁上。整节课孩子们都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3、拟人情境法。

教学中为了让所学的复韵母都灵动起来,我赋予她们人的感情色彩。如把四种声调说成声调帽子,标调时,ai想戴拼音帽子,说给他来戴,i说他也要戴。这种拟人情境法的运用,符合儿童的心里特点,使学生整节课都沉浸在童话世界中,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四、学导结合,学以致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年级小朋友虽然年龄小,知识面也比较窄,思维活跃,模仿力强,所以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学习方法。在教学第一个复韵母时,我先让学生充分的模仿ai的读音,然后, 通过老师的示范作用,让学生找到复韵母的发音方法,教师巧妙总结,并引导他们自己去观察,去摸索,去实践,如通过小老师领读,同桌互读等方法学习第二、第三个复韵母的发音方法。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比较、敢于尝试、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布置作业时,让孩子在故事书中找出今天所学的复韵母i ei ui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也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六、反思:

喜欢游戏、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我将教学过程编出一个个小故事,加上绘声绘色的叙述,穿插期间的活动参与,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整个课堂弥漫着轻松愉悦。学生们始终边学边玩,老师教的轻松愉快,学生学得兴趣浓厚,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一年级学生好玩好动,难以保持注意力,好奇心强,因此课堂的组织和调控,我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