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创设情境
|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红酒酿造、乙醇汽油、乙醇消毒液的图片和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乙醇的应用。并且引出乙醇的燃烧反应。
|
思考、回答:
1、 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乙醇
|
引导
|
乙醇的用途这么广泛,与生活联系密切,那我们当然要对乙醇有更多的了解。
|
乙醇的物理性质
|
指导学生拿起桌面上的乙醇试剂瓶,同桌之间通过观察和翻阅资料从色味态等方面,相互讨论学习,总结出乙醇的物理性质。
|
小组汇报结果:
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乙醇易挥发,沸点为78.5℃,密度比水小,能够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
培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良好学习习惯
|
设疑
|
乙醇既然作为一种有机物,要学习乙醇,必须要知道乙醇的结构。
|
思考:
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是怎么样的呢?
|
引入新问题
|
科学探究乙醇的结构
|
[提出假设]
教师给出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彩色橡胶分子结构模型,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尝试拼出C2H6O可能的结构。教师巡视,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
|
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实践出真知:
学生利用桌面上的材料,根据已有的对有机物成键结构的认识,积极拼出C2H6O可能的结构
|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出真知的探索精神
|
[科学验证]
教师做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创新实验。取一定量的乙醇试液,加入一块用滤纸吸干煤油,并且切成小块的金属钠,把金属钠放入乙醇中。把产生的气体通入到肥皂液中,待产生一定量的肥皂泡时,用燃着的小木条点燃肥皂泡。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现象,并给出乙醇与氢气的比例,让学生分析乙醇与烷烃中氢的异同。
|
思考、集体回答:
1、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金属钠在乙醇的底部,有气泡产生,点燃肥皂泡,有爆鸣声。
2、 乙醇中氢原子和烷烃中氢原子的异同。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分析能力
|
[得出结论]
从实验验证中,可以得到乙醇的结构。教师给出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
分析归纳,填写学案:
学生自己总结出乙醇的结构,得到成功的快感。再把知识点进行归纳记录。
|
培养学生记录学到的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
提出概念
|
提出两个重要的概念:官能团和烃的衍生物。同时开始强调分析有机物的性质必须从官能团出发,提出结构决定性质,官能团决定性质的理论。
|
学生在学案上记录知识点:
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
引导学生从有机物的结构和官能团入手来分析一个有机物的性质
|
过渡
|
正是因为乙醇含有羟基这个官能团才使得它跟烷烃在化学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异,那么羟基究竟给乙醇带来什么独特的性质呢?下面就要来学习
|
倾听,思考:
乙醇有那些化学性质
|
引导学生思考羟基引起的乙醇哪些独特的性质
|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
通过PPT动画演示乙醇与钠反应的过程。引导学生利用乙醇的模型模拟反应的发生。引导学生认识反应的机理,断键的位置。
|
思考,实践:
学生动手模拟反应的发生,知道从官能团——羟基,分析反应断键的位置和反应的机理。
|
通过直观的动画和模型,让学生从宏观上理解微观的有机反应的机理
|
知识迁移
|
让学生回忆水与金属钠的反应,思考两个反应的程度的差异,根据提示,说明了一些什么问题?
|
思考、分析、汇报结果:
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
提高学生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
|
能力提升
|
教师引导,完成学案上的练习
|
思考,演练,得出答案
|
以讲练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点
|
创设情境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能饮酒过量,对人体产生什么影响
|
倾听、思考
|
联系生活,让学生懂得化学的价值
|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
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小组同学完成乙醇催化氧化成乙醛的实验。
[实验步骤](1)点燃酒精灯,拿一根洁净的铜丝在酒精灯外焰灼烧(2)把灼热的铜丝放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量为1/4试管)(3)观察铜丝颜色,闻液体的气味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现象。
|
动手完成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小组汇报实验现象:
1、 铜丝颜色的变化,从红到黑到红。
2、 红到黑发生了铜氧化成氧化铜的反应
3、 黑到红的过程伴随着刺激性气味的产生
|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总结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
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机理
|
教师给出乙醇被氧化成乙醛的反应方程式,小组同学利用桌面上乙醇的模型,比较乙醇和乙醛组成上的异同,探索乙醇催化氧化反应的机理。
|
思考、分析、动手操作、汇报结果:
1、 小组同学动手完成模型的拼凑。
2、 让一位学生当小老师,上黑板给其他同学说明反应的机理是:断开羟基上的氧氢键和与羟基相连的碳上的碳氢键。
|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官能团决定性质
|
知识归纳
|
理解铜丝在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剂,通过方程式的相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
倾听、观看ppt、在学案上记录
|
培养学生知识的归纳能力
|
知识迁移,能力提升
|
知识迁移:根据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写出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能力提升:给出两个醇的结构,提出哪个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书写的同时,教师巡视,给予适当的指导
|
思考、讨论、动手拼凑、书写方程式、记录知识点:
1、 小组派代表上黑板书写方程式
2、 小组派代表说明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条件:连有-OH的碳原子上必须有H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
培养分析、归纳、知识迁移、发散思维的能力
|
创设情境
|
乙醇与重铬酸钾溶液的反应:观看ppt上的图片,是交警检测司机是否酒驾的图片,图片上用的仪器是传统的检测仪,里面装的是重铬酸钾溶液,当司机呼出的空气包含乙醇,乙醇与重铬酸钾溶液接触,溶液就从橙色变成绿色,乙醇被直接氧化成乙酸,从而达到检测的效果。除了重铬酸钾以外,乙醇跟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也能直接生成乙酸。
|
倾听、观看、思考
|
从真实情境中教育学生不能有酒驾的违法行为
|
课堂小结
|
1、知识总结
2、方法总结
|
1、知识总结:
(1)乙醇的结构
(2)乙醇与金属钠反应
(3)乙醇的氧化反应
2、方法总结:有机物的官能团决定性质,分析性质与机理时必须从官能团入手。
|
知识升华
培养归纳能力
|
能力提升
|
掌握了一定知识后,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进行巩固和提升。
|
思考,回答
|
巩固知识,培养共同学生的学风
|
课后作业
|
1、 创设湘西苗族的传统银头饰的制作工艺。
2、 学生思考工艺环节中,红热的银头饰放入酒精中即可达到光亮的原因和涉及的方程式
|
认真完成
|
巩固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