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旅行杂记 |
记得传教村有一座在建的传教院,从螺溪钓艇回来,过传教村,特地去找一找传教院。传教院在传教村的北面,车子能开到传教院的东门。传教院在建,有禁止进入的牌子。我们厚着脸皮进去参观一下,工作人员没有反对。工作人员态度不错,回答了我们的一些疑惑。说这个传教院是一个师傅一人投资建设,建了五年,投入五六千万。不止吧,造了这么多殿宇,几亿就得投入。或许不算地价。
传教院的殿宇与一般寺院的名字不同,中轴线上是定慧门,接着是灵山宝殿和阿弥陀殿。灵山宝殿相当于大雄宝殿吧。传教院的殿宇装饰与平常看到的寺院也不相同,这是不是藏式的?我搞不懂。传教院还没有请佛像。。定慧门外还在大搞建设。山门跟定慧门相距有百余米。传教院是全新佛寺,历史上应该有传教院的吧。
网上查过,这传教院的开山祖师是净光大师。明朝晚期传教院就已经荒废了。现在搞文化建设,新的传教院建起来了。
网上抄一些:
历史上"螺溪"已成为一所著名佛教寺院--天台山螺溪传教院的代称而名焕史册,彪炳中华。因传教院就建在螺溪之西侧,从此传教院被称为螺溪道场,而开山祖师净光大师则被称为螺溪尊者。也许一开始螺溪清澈之水流淌的就是佛源宗泉,而螺溪就是因为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曾将螺蛳在此放生而得名。也许有人认为,以中国之大,佛教寺院之多,螺溪传教院也算不了什么。其实这种看法是对螺溪传教院的不了解,螺溪之魅力是说不尽的。
螺溪钟灵毓秀,林泉相映,是块方外宝地。据明代《天台山方外志》记载:"周显德初年(954),螺溪居民张彦安诣净光曰:家居里所,阴晦之夕,必有鬼神吟啸,敲击钟鼓之声,又尝梦龙游其地,非愚民所居,愿以奉师。师往视之,见山水秀异,谓众曰:此伽蓝地也。"因此净光大师有了在此地创建传教院的因缘。
螺溪传教院在明朝晚期时就已荒废,当地百姓传说是毁于泥石流和山体滑坡。400年来,这片遗址所在的山岙,显得特别宁静。2010年夏天,天台宗第四十七代传法弟子、普陀山净旻法师来到螺溪传教院遗址,千载而下,抚今追昔,一种使命感让净旻法师有了发起重兴螺溪祖庭、再续螺溪往日辉煌的强烈愿望。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重建的蓝图随即绘就:占地60余亩,拥有灵山宝殿、阿弥陀殿、天台教藏阁、普贤忏堂、止观院等18座殿堂楼宇,建筑面积14000余平米。重建后的螺溪传教院将秉奉四大宗旨:"以文化推动佛化,以学风提振宗风,以修行完善德行,以高尚引领时尚";把握七大定位:"文化的殿堂,弘法的讲院,共修的道场,联谊的纽带,公益的平台,养生的仙境,心灵的家园。"古今交辉,愿景可期。
2013年古历十月初八(11月30日),"天台山螺溪传教院开山一千零五十周年暨重建奠基典礼"在青山环抱的千年故址隆重召开。当下,净旻法师志向更加高远,提出要把螺溪传教院建设成当代中国佛教四大名院之一的目标。
螺溪弘宗传教,高僧迭出,曾是佛教天台宗中兴的一面旗帜。螺溪传教院始创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开山祖师就是佛教天台宗第十五祖、被吴越国王赐号"净光大师"的羲寂大师(919-987)。羲寂大师来天台山师从清竦大师修习止观,造诣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