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旅行杂记 |


丹邱讲寺的蓝图。寺院初成规模,不日蓝图能实现。

佛像还没有上漆。没有经过开光仪式吧。

寺前风光。

丹丘寺在三门亭旁灵凤山南麓,因三国葛玄(164-244)曾在此设炉炼丹而得名。南北朝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始建丹丘寺。

丹丘寺,或丹邱寺,在上个世纪已荡然无存,现今是造一个名为丹邱寺的古寺。说政府批给了九十亩的土地。

丹丘为台州的一名别名,这别名与丹丘寺有无相关。网上查到“先有丹丘寺后有台州府”一说。这在时间上肯定没问题的,台州在唐代才有。

大雄宝殿规模挺大,属于大寺院一级的。佛像也没有上漆,但这不影响人们的拜佛。

大雄宝殿后有梅长者墓。梅盛,号长者,东晋人,当过章安县令,后隐居在三门中门(现属亭旁镇),为三门梅氏始祖。

相传梅盛在丹邱寺日夕诵读《莲华经》,有丹凤“降于座隅经年不去”,临海郡守以凤栖丹邱山听经一事上奏南朝宋文帝,文帝下诏褒之,称其为“长者”故又谓之“梅长者”。所静修之所赠匾“丹邱寺”。(文字来自网上)

寺院僧人活动照片和考勤表。

丹丘寺介绍。

丹丘寺前工人在忙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