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溪镇的桃源禅寺
天台有赤城山,仙居也有赤城山,仙居的赤城山在横溪镇,就在镇区北面,隔着35省道是横溪中学。赤城山不高,50来米的样子。赤城山的山背是远眺的好地方,横溪镇区尽收眼底。横溪镇区面积较大,现在缺的是高楼,有高楼点缀的话,可以升级为小城市了,至少视觉上有小城市的样子。
走过赤城山后网上查过才知走的是仙居赤城山。仙居人考证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认为李白梦游的仙居,仙居有天姥山(现在叫苇羌山吧,神仙居景区)和赤城山,应了“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诗句。不知新昌人对此有没有意见。新昌境内的天姥山向来是作为李白的梦游之地。唉,做梦的东西作不了数的,考什么证呀。
周六到郑桥水库看红树林,这林也少一些,只是水库中的小岛长着十几株水杉,深秋季节树叶变红,给高大上成红树林,不过红树林在碧波的衬托之下,看起来颇有空灵感的,这么远的车开过来,也算值得了。绕水库走了一圈,同行的人居然用上了披荆斩棘一词,算不上吧,一圈也就六千来步,有一段路小一些,路面有杂草,但路也是有人走的。碰到给杨梅整枝的老伯,问我们是不是来钓鱼的。看来郑桥水库钓鱼的不少。记得有桃源洞的,顺便给走一走,问老伯路怎么走。老伯给指个方向。方向没错,只是我们车停的位置不对,往桃源洞走只是离车越来越远。
所谓桃源洞在35省道旁边,地图上有桃源洞口商店的标记。走到西坞村的万金寺后退回开车直接到桃源洞。有导向标的,车子停在边上的小型停车场,停车场有一算命测字的摊子,摊主是一个老太婆,说前行二百米就是桃源洞。老太婆没有忘记自己的生意,问我们要不要算命测字。其实上面还有停车场的。桃源洞游玩的人也多。
看到桃源洞背的导向标,沿导向标走上桃源洞背,这桃源洞背就是仙居的赤城山。桃源洞在赤城山的北侧,赤城山的南侧是横溪镇的镇区,山脚下就35省道。赤城山北侧依山建了一座寺院,寺院名是桃源禅寺。站在山背上给桃源禅寺拍了一个全景。想从山的另一端下,但不是到寺院的路,我们想看看寺院的,返回。
桃源禅寺的大雄宝殿在天然洞穴中,这天然洞穴进深有二十来米,大雄宝殿的规模蛮大。大雄宝殿前面两侧有钟楼和鼓楼,和山门等建筑物围成了一个四合院。这四合院子还有些古意在。东侧小门出去是三圣殿。三圣殿的岩下有天然洞穴,洞穴前面设门,门上写着“凭票入内”四字。入内看什么?桃源仙境?对联和横额是这个意思。没人守门,我们也买不了票。寺的东侧建了一个大平台,平台上观音殿、财神殿和娘娘庙。财神殿是铁皮顶子,属于草创型的。娘娘庙在南侧。据说娘娘庙的娘娘很灵念的。平台下面还有两层,还没有粉刷。
网上查到仙居桃源洞是由道院洞改过来的,音近。桃源洞的名字有意思又好听。桃源洞会让人联想到桃花源。桃源洞原先是道观——道院洞。道院的当家人把道院洞卖给了和尚,和尚给改为寺院,这是当然的,但民间还是叫道院洞的。到网上抄一些桃源禅寺的介绍,网上文字写得好:
赤城山在县西七十里,因山上土石呈红色而得名。近年邑内有造龙者元真,因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之句,而仙居诸山中亦有“天姥”、“赤城”之名,便以为李白心中梦游之地为仙居。殊不知,太白诗中的赤城指的是台郡,而仙居的赤城山原名为应山,是应氏的祖产。元明清期间,应山几经易手,后更名为赤城山。故而,在明代时,涵括一都至七都的遂宁乡中,其中一里名即以山命名为“赤城里”。
赤城山最为有名的景观是道院洞。据《光绪仙居县志》载:“道院洞,在赤城山中,一名西赤城洞,又名蝙蝠洞。遥吞苍岭诸峰,颇可登眺。”同时,县志还载明:道院洞全名“赤城天谷道院”,由应祖钦建,是一座道教场所。后出售给僧人,改道院为僧庐。清道光年间,有僧人彦最购得后,对道院洞进行了开凿、拓展,并在洞外建了楼阁。又有彦最之弟锦彩,自黄皮寺来居,建方丈,结坛受戒,改山门匾额为“桃源禅寺”(沿用至今)。自此后,道院洞开始为游人所倾慕。如清西乡林孙枝便曾游览过道院洞,并留下了《道院洞诗》;又每年的正月,道院洞是当地人出游的首选之地。
(部分文字来自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