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之“流行歌曲歌词欣赏”的实践研究【2017年第3期】
(2017-08-14 15:33:06)分类: 《东城研修》2017年度文章汇总 |
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之“流行歌曲歌词欣赏”的实践研究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
吕
霖
内容摘要:
流行歌曲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也是社会大众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但大多中学生只关注流行歌曲的外部视听因素,如歌手、歌曲旋律等等,却很少思考、品味歌词内在的文字因素,也就是歌词的内涵,除了曲调旋律之外,歌词中也蕴含着很多与语文相联系的知识,因此流行歌曲歌词也成为隐性的语文课程资源。本文以笔者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流行歌曲歌词欣赏”为基础,意在从课程资源的视角来开发流行歌曲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流行歌曲歌词
语文课程资源
一、选题缘起
流行歌曲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也是社会大众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弥漫着流行歌曲的气息,音乐电视节目“超级女声”“快乐男生”“中国好声音”等等受到了广大中学生的喜爱,但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不稳定阶段,易受外界影响,流行歌曲成为了对中学生影响最为明显的大众文化之一,校园和课堂也不可避免受到了影响。大多中学生只关注流行歌曲的外部视听因素,如歌手、歌曲旋律等等,却很少思考、品味歌词内在的文字因素——也就是歌词的内涵,除了曲调旋律之外,歌词中也蕴含着很多与语文相联系的知识,因此,流行歌曲歌词也成为隐性的语文课程资源。“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03:26),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紧密结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相关资源,对推动新课改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意识到流行歌曲歌词的资源性和学习性。基于这样的背景,笔者在上一学年的研究性学习中开设了“流行歌曲歌词欣赏”这一课题,目的是想挖掘流行歌曲歌词中蕴含的丰富语文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对流行歌曲歌词进行研究,从而能对他们的业余生活和语文学习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二、前期准备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高一学生面对这一全新的学习方式,显得有些无所适从,他们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不甚了解,很多学生选择这个课题仅仅是出于对“流行歌曲”感兴趣,也不知如何来对这种形式的学习进行计划和安排。所以,在研究性学习开始阶段,做好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准备阶段,给学生讲明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同时展示了往届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上的成果,比如笔者之前的学生做的《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研究》,并且对于研究方法,比如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献调查法,做相应的指导。
三、研究内容的确定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是对于刚刚接触研究性学习的学生而言,提出一个问题实在不易。在最初两周里,我就从他们对流行歌曲的感受入手,让他们首先推荐自己最感兴趣的歌曲,并且要有推荐理由,理由应该是从歌词角度来思考,而不是旋律因素,然后先自己大致确定一个想研究的范围。这个时候出现的问题主要是选题过大,比如学生拟定“周杰伦歌曲歌词研究”,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对于歌词内容做进一步的分析,比如最终确定研究“周杰伦歌曲歌词中的古典情怀”,这样就缩小了研究范围,有利于后期操作。
同时由于申报这个课题的学生较多,所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且在选题方面尽量做到兼顾歌词的语言、词汇、语法、修辞等诸多方面,最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并确定以下一些选题:
1. 探究周杰伦歌词中的古典情怀
2. 含有戏曲元素的流行歌曲歌词研究
3. 古风歌词的典故探究
4. 歌词中的反常规现象研究
5. 诗经的写作手法对现代歌词的影响探究
6. 问卷调查组开展的研究
四、研究成果
(一)中学生对流行歌曲的认可态度调查分析
问卷调查小组的同学自行设计问卷,对高一的1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了解中学生对于流行歌曲的喜爱程度,通过本次调查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高中学生对于流行歌曲都有着极大的热情,收听流行歌曲已经成为中学生课余时间里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歌曲的旋律是吸引学生的一大亮点,在音乐旋律中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学习压力。
其次,中学生对歌曲旋律的关注超过了对歌词内容的关注,有少部分学生自发在浅层次上关注歌词,但是对于流行歌曲的歌词内容并未深入思考,也并未与语文知识学习系统连接起来。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文时会将流行歌曲中比较优美的歌词用到作文当中,广大学生只是看到了流行歌曲与语文学习若隐若现的联系,并没有系统与规范的指导。所以将流行歌曲中蕴含的语文知识系统展现在中学生的面前,有益于中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喜爱的流行歌曲。在收听流行歌曲中学习语文知识,寓教于乐,不仅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语文知识,还能提高语文审美与鉴赏能力。
最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流行歌曲对语文学习存在一定的帮助。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流行歌曲,学生们也十分感兴趣,不可否认流行歌曲与语文教学相连接必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流行歌曲歌词中的语言示范
歌词中经常有很多反常规现象,比如“小燕子,穿花衣”,燕子明明就是黑色的,怎么会穿花衣呢?还有“蝴蝶眨几次眼睛,才学会飞行”(《你不知道的事》),蝴蝶是不会出现“眨眼睛”的动作的,以上这些是反自然规律的例子;还有一些是前言不搭后语的例子,比如“圈圈圆圆圈圈,天天年年天天的我”(《江南》);再比如“为什么就是找不到无邪的玫瑰花,为什么遇见的王子都不够王子啊”(《不想长大》)。为什么歌词中会出现很多类似的反常规的语言现象呢?经过搜集大量类似歌词,并进行分析,得出如下一些结论:
1. 词语语义的超常搭配
有时候为了达到一种特别的表达效果,词语之间的搭配能够超越常规组合到一起,给人以别样的感受。除了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存在,在流行歌曲中也大量地应用。流行歌曲歌词中的词语甄选并不是要非常严格地遵守语法规则,所以常常涌现了很多奇异且超常的词语搭配。在正常的语言环境中,有些搭配是不合时宜且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给人以“陌生化”的感觉,但是在歌曲的特殊语言环境中,充满个性与新鲜感。
比如抽象词与量词的奇异搭配:有些抽象词不能像具体词那样可触可感,单独运用只能传达某种情感意念,却无法与受众达到情感共鸣。有些歌词却让量词与抽象词搭配在一起,增强了抽象词的可感性,抽象的情感用具体的东西进行测量,看似不合理的搭配却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飘忽不定的情感想象。“一盖离愁,孤单栏立在窗口,……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东风破》)。“一盖”“一壶”“一轮”本应与表示具体事物的“灯”“酒”“月”相对应。“离愁”“漂泊”“乡愁”“美满”都为抽象意义的词,用这些抽象意义的词语来作为具体词语的象征,直接让量词与有象征意义的抽象词搭配,抽象的意义得到了具体的阐释,让人内心捉摸不定的情感得以寄托。
在实际的语文写作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自由、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减少对写作条条框框的束缚。当然,对于标准规范的写作而言,我们不提倡学生写这种超出常规的词语搭配形式,但是鉴赏流行歌曲歌词中的这种超常搭配能够给学生以启发,可以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2. 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现象经常存在于古诗词和文言文当中,现代汉语作品中很少出现,但是在流行歌曲中却很常见,有些是为了让音律更加和谐,有些则为了突出歌曲独特的意境。在实际教学中,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是广大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但是有很多学生表示对于词类活用的学习很死板枯燥。既然流行歌曲中也存在词类活用,我们可以先利用流行歌曲来讲解词类活用的基本知识,之后将知识迁移到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现象,进而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寻找学习资源的能力。例如:
“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我等待苍老了谁”(《发如雪》)。“凄美”“苍老”本为形容词,但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来加强语义;“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荷塘月色》)。“忧伤”用“一朵”来形容,“昨日的忧伤”本为昨日忧伤的事情,本为形容词的“忧伤”骤然变为了一个代名词。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学习起来不免有些枯燥乏味,但是教师可以从流行歌曲歌词入手,鼓励学生悉心发现与深入挖掘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积累词类活用知识,相信学生们一定会对这样的探究充满兴趣。
3. 使用积极的修辞手段
流行歌曲的歌词也是一门重要的语言艺术,在歌词的创作中运用了非常丰富的修辞方法,高频率地使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让流行歌曲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中学生聆听歌曲时大多不太注意歌词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利用语文教材来学习修辞方法常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假如语文教师尝试将流行歌曲歌词中的修辞现象融入到语文中的修辞学习,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拓宽语文教学的资源领域。
“蝴蝶眨几次眼睛才学会飞行”(《你不知道的事》)。蝴蝶翅膀上的花纹看起来像是一双眼睛,当它飞的时候可能就像是在眨眼睛。歌词意思应该是蝴蝶应该练习多少次才能学会飞行?单看这一句,就是用暗喻的方式,把挥翅膀的动作替代成了眨眼睛,从而拓展了句子的纵深,给人更大的想象空间。
(三)流行歌曲歌词中的古诗词
当今乐坛刮起了一股“中国风”,充满古风的词语使整首歌曲散发着浓浓的古味儿,最为典型的当属周杰伦的歌曲了,例如《发如雪》《菊花台》《东风破》《烟花易冷》《兰亭序》《千里之外》《青花瓷》含有大量中国古诗词中传统的意象,在吟唱这些歌词时,会让人想到某句或某首诗词。例如歌曲《发如雪》,歌词如下:
“狼牙月/伊人憔悴/我举杯/饮尽了风雪/是谁打翻前世柜 惹尘埃是非/缘字诀/几番轮回/你锁眉/哭红颜唤不回/纵然青史已经成灰
我爱不灭/繁华如三千东流水
我只取一瓢爱了解/只恋你化身的蝶/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我焚香感动了谁/邀明月/让回忆皎洁/爱在月光下完美/你发如雪/纷飞了眼泪/我等待苍老了谁/红尘醉/微醺的岁月/我用无悔
刻永世爱你的碑/啦儿啦 啦儿啦 啦儿啦儿啦/啦儿啦 啦儿啦 啦儿啦儿啊/铜镜映无邪/扎马尾/你若撒野/今生我把酒奉陪”
这首歌曲名字容易让人联想到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其中歌词“狼牙月伊人憔悴”中的“伊人”不禁让人想起“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佳句,再如寓意感情专一的歌词“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爱了解”,让人想到了贾宝玉对林黛玉“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饮”的专属之爱。歌词“我举杯,饮尽了风雪”与“邀明月,让回忆皎洁”二句借用李白的诗句《月下独酌》中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将“举杯邀明月”拆开成“举杯”与“邀明月”分别引入歌词中使用,虽与诗句意义无关,但是这两句诗词的流传度相当广泛,单单看到这两个词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诗句,这就是歌曲成功之处。许多流行歌曲的歌词都是引入或改编了广泛传颂的古诗词句,让人听起来熟悉,吟唱起来更加朗朗上口,这样歌曲才能迅速流行起来。
流行歌曲的歌词与古诗词是一脉相承的,那么对于语文中古诗词教学也有很多辅助作用。广大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去收集与古诗词有关的歌曲,对其展开探究活动,根据歌词写出能够联想到的古诗词,让学生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对于古味儿十足的歌曲可以让学生对歌词段落进行调整、扩展和缩减,甚至可以对某些词语进行改动,使其成为一首古香古色的诗歌;也可以发动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歌词进行精彩解说,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能提升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审美和品味。
五、结语
流行歌曲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产生的影响有目共睹。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课余生活,就不能回避流行歌曲。而其歌词是一种“语言文字”形式的存在,流行歌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有明显的优势。流行歌曲作为俗文化,其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平不能和经典作品相提并论,但在良莠不齐的歌曲中,也有不少精品。通过深入辨析研究发现,流行歌曲是一座有待开掘的语文课程资源富矿。笔者开展的“流行歌曲歌词欣赏”研究性学习只是对其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去挖掘,比如是否可以开展以流行歌曲歌词为主的校本选修课程,例如“流行歌曲与古诗词鉴赏”“流行歌曲与作文写作”“流行歌曲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等方面,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继续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