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 家校共育的新途径【2017年第1期】
(2017-05-05 14:37:23)分类: 《东城研修》2017年度文章汇总 |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 家校共育的新途径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魏
宁
近年来,随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逐渐深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日益受到各方的重视。而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家长评价始终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如何深入挖掘综合素质评价自身的功能,如何在评价形式上大胆开展微创新,以便更好的促进家校共育,正是当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新课题。
一、挖掘指定项目,深入沟通效果好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家校共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挖掘指定的评价项目,通过做深做实,实现评价效果的最大化。与其他家校共育途径相比,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其独特之处。在内容上,它为家长呈现的是孩子多姿多彩的人生,而不仅仅是学业成绩。在形式上,它为家长与孩子之间提供了一种相对正式和严肃的评价方式——书面评价,而这样的激励效果恰恰是其它沟通方式不具备的。
首先,从内容看,综合素质评价展示的是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特长。比如“我的自画像”这个栏目,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栏目之一。每到期末,孩子们都会把自己最得意的照片贴上去,再以最个性化的语言给自己来一段“自我介绍”。这里有孩子们真性情的流露,有孩子们理想的展现。就像有一位孩子贴上来自己参加象棋比赛的照片,在自我介绍中写道:“我是三个‘迷’,棋迷、球迷、歌迷,下象棋、踢足球、唱歌是我的最爱,或许我成不了象棋大师,踢不进专业队,当不成歌手,但它们将陪伴我一辈子,永远给我欢乐!”
通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很多家长亲眼看到了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从而转变了自己原有的观念,这正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所在。一位高中学生的家长写道:“妈妈原来特别想让你学法律、当律师,但你说你喜欢当教师,喜欢把自己的知识分享给他人。在你的综合素质评价里,妈妈看到了学校里的你,在辅导其他同学时是那么的认真,在做博物馆讲解员志愿者时是那么投入,妈妈懂了,妈妈尊重你的选择,支持你做一个好老师!”
从评价形式上看,综合素质评价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了一种书面沟通的方式。这种看似严肃、正式的沟通从某种程度上恰恰可以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心话,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在这里,我们常常能感受到孩子的兴奋与快乐、希望与迷茫、甚至是失落与伤感,也能看到家长们最及时的理解与祝福、鼓励与鞭策,这份来自家长的爱与寄托无疑是最好的教育。正如一位家长写下的话:“从前,妈妈只关心你的考试成绩,自从你给我看到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我才看到了一个在学校里活泼开朗、多才多艺、助人为乐的好孩子。看到这些,妈妈真的好开心,真心祝愿你永远都能这样快乐的成长!”
二、创新评价形式,家长参与热情高
除了这些指定的评价项目,各个学校还创造性的开发新的家校互评项目。用评价形式的“微创新”促家校共育,收到了出人意料的好效果。比如,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家庭徽章”、“家庭五星”、“家庭好宝宝”等活动,激励孩子在家中尊重长辈、学会自理、热爱劳动等,家长根据孩子的表现发给孩子“家庭徽章”,并交回学校,作为孩子在家的行为评价。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很多学校采用“笑脸卡”的评价方式。从每天起床、生活自理、整理学习用具等点滴小事做起,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对自己的一天做出评价,根据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分别画上不同的笑脸。一次简单的微创新,大大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家长参与到了评价中来。
有的学校为了让家长更直观的评价学生,开展了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一份实践作业的任务,通过一个学习任务的达成,家长可以直接观测到孩子的表现。在一次用纸杯搭建城堡的任务中,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做了如下的评价:“孩子,今天我看到了你在困难面前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坚持与毅力战胜它并取得成功的,这可比获得的具体知识还要宝贵,愿你珍惜它,并且在今后坚持下去,你就一定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有的学校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餐厅、运动场……参加学校的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为的是让家长零距离接触孩子,观察孩子,以便对孩子做出最准确的评价。在亲子运动会后,有家长写到:“很久没和孩子一起做双人游戏了,没想到我们爷俩配合的这么默契,儿子,你是最棒的!”
有的学校发起孩子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的活动,每个月孩子都会把自己的表现写信告诉家长,同时,家长也把自己对孩子的寄语回信给孩子。在这种相对严肃的交流形式中,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在平时嬉笑聊天时难得一见的内心感受。家长们最大的感触就是,孩子长大了,敢于承担了。
很多学校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最深刻的体会,恰恰是来自家长的改变。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家长不再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是力图透过孩子真实、朴素的话语,全方位的关注孩子的兴趣、潜能,寻找未来发展的种种可能。
没有家长参与,缺乏家校共育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不完整的。在孩子多元发展的今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我们呈现出孩子鲜活的生命印迹,为家长创设了一个与孩子沟通、互动的平台,我们何不珍视这一家校共育的好机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