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一转学女生入学适应的个体心理 辅导案例报告【2016年第五期】

(2017-05-03 20:17:59)
分类: 《东城研修》2016年度文章汇总
初一转学女生入学适应的个体心理辅导案例报告

北京市文汇中学    果静雅


内容摘要:
女生小申,初一第二学期转学来到我校。入校后,不爱发言,少有交际,成绩较差,在家与家长沟通时常表现出情绪烦躁,经班主任介绍前来进行心理辅导,通过耐心倾听、适时共情等方式很快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并疏导了学生烦躁、郁闷的情绪,主要采用焦点解决疗法对该生进行辅导,通过三次的辅导,使得该生主动与他人交往,学习成绩进步,情绪稳定,较好的适应了转学后的生活。

一、背景描述
女生小申,初一第二学期由山东转学来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我校。转入班级整体学习氛围良好,学习成绩在年级中名列前茅,同学之间团结友善、积极向上,班主任管理严格要求较高。入学一个月,班主任发现,她在班上不爱发言,与同学之间的交际较少,学习跟不上,考试经常不及格。与家长进行沟通得知,她转学来到北京后,居住在学校附近,母亲全职照顾她,父亲还在山东工作,她在家经常和妈妈闹脾气,情绪不稳定,表现出烦躁、郁闷,感觉不适应转学后的生活,母亲很担心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居住地变化等一系列生活转变带来的压力让母亲也很焦虑,和小申相互影响。班主任安抚了小申的母亲,希望能够家校合作帮助小申。之后,班主任与小申进行了几次沟通交流,希望能够帮她疏导情绪,但小申的情况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善。于是,班主任与心理老师联系,希望心理老师对小申进行心理疏导,帮她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
在第二学期开学的前六周,心理老师在小申的班级每周有一节心理课,课堂上,小申通常都能够认真听讲,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小申和心理老师在课下没有交流。

二、分析、解决问题过程
(一)约访
班主任向心理老师反映问题时,已经开学两个月了,小申在人际和学习等各方面都没能很好的适应学校生活。心理老师首先建议班主任在班级中鼓励同学们多主动与她交流,在学习等各方面给予她帮助,再和科任老师沟通,多对她的学业提供帮助,给予她表现机会。此外,由班主任在与他沟通的过程中寻问她是否愿意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小申表示愿意,与心理老师约好了辅导时间。
(二)第一次辅导
1.主诉
小申转学过来没有朋友,班里的同学会友善待她,但她并没有融入的感觉,觉得其他人是一个集体,自己是多余的零件。在一些活动中,如果自己主动要求加入,同学会接纳她,但是没有人主动邀请她。课上分组的时候,如果是自由分组,其他同学都会自动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她就自己一个人,觉得很孤单。
她在小学一至三年级学习成绩一般,也没有非常要好的朋友,还有一些同学不喜欢她。四年级时有了非常要好的两个朋友,他们相互理解支持,非常开心,和他们在一起,连学习也变得轻松与快乐,学习成绩也变得还不错。其中一个小学要好的朋友和她一起上了同一所初中,虽不同班,但是他们课间经常一起玩儿,而且她在同班也有了要好的朋友,她所在的班集体很融洽,让她觉得很温暖,感觉很好。
2.咨询师观察
在约定好的时间,小申按时来到了辅导室。
刚开始交谈,小申就哭了,几乎全程都是边哭边进行的叙述,老师抚慰她可以先哭一会儿,感觉舒服了再说,但她依然几乎一直是伴随着哭泣向老师进行了讲述。辅导结束离开时情绪稳定。
小申比较信任心理老师,能够真诚的表达,有较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动机。
3.辅导方式
(1)建立关系,赢得信任。心理老师首先说明了保密原则和保密例外,真诚地描述了自己了解到的小申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我看到的小申在心理课上能够认真参与课堂,并主动回答问题,听到班主任说,你来到咱们学校之后好像遇到了一些问题,你愿意和老师说一说么。通过保密原则让小申放下顾忌,并通过真诚描述老师在心理课上看到的她来让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关注和重视,以此赢得小申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由小申非常坦诚而顺畅地表达可以看出,小申可能经过此前的心理课已经对心理老师有一定的好感和信任,来访开始时心理老师的表达又使她进一步提升了对心理老师信任感,咨访关系的建立十分顺利,利于后续辅导的展开。
(2)认真倾听,适时共情。在本次辅导中,心理老师认真的倾听和适时的共情使得小申进行了大量的主动陈述和自我表露,在表达想法和感受的过程中,情绪得到了释放,感受到了充分的理解,情绪烦闷的原因的也更加清晰。
(3)焦点解决。基本旅顺了小申的情况后,在临近本次辅导结束时,咨询师总结了此次的谈话内容,并引导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目前确实遇到了困难,这个困难是目前必须要接受并且尝试解决的。此外,自己曾经有过从没有朋友到有亲密朋友的经历,也有过从学习成绩不好到学习成绩好的经历,鼓励她相信自己依然有能力找到克服当前困难的方法。最后,咨询师表示会陪伴和帮助来访者一同面对和解决问题,并约定了下次的访谈时间,下周二中午。
4.评估
小申带着烦闷的情绪来到辅导室,进行了大量的表述,情绪比较平静的离开。通过本次辅导,心理老师和小申建立了良好的辅导关系,舒缓了小申烦躁、郁闷的情绪。
(三)第二、三次辅导
1.确立辅导目标
在第二次辅导开始时,心理老师首先和小申商定了辅导目标。以小申能够在学校里愉快的学习生活,融入班集体为主要目标。
2.辅导方式
主要采用的辅导方式是焦点解决疗法。因为在第一次的辅导过程中,心理老师发现,小申在小学时就经历过一次从没什么朋友到有朋友的成功经历,而且,交到好朋友对她学习成绩的促进和班级归属感的建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第一次的辅导中,已经通过倾听、共情让小申感受到了被了解和被肯定的感受,在后面的辅导中准备帮助她寻找成功经验并建立成功经验,形成未来的远景。
采用的主要提问如下:
(1)在什么情况下,你能感觉和大家是融合到一起的呢?
(2)小学时候,你是怎样在四年级的时候交到那两个朋友的?
(3)如果现在想交到朋友,你觉得怎样做更好呢?
(4)交到朋友后,你在学校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除了提问以外,还通过鼓励的方式,帮助她建立合理的期待,并获得积极暗示。
3.咨询师观察
在第二、三次辅导中,小申每次都是非常平静而准时的来到辅导室,很多时候都是面带微笑地描述曾经或正在发生的校园生活。
小申乐于接受心理老师的辅导,并且能够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积极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4.评估
在连续三周的时间里心理老师对小申进行了三次辅导,第三次结束时,小申主动提出之后想要隔周来一次,因为自己已经没有那么多问题了。通过小申的自我评价,以及向班主任和家长进行了解情况,可以发现,小申虽然还没有找到非常志同道合的交心朋友,但情绪状态已经非常平稳,与班整体的融合度提高,能够在班中和同学们主动交流、友好相处,学习成绩也稳步提高,较好地适应了转学后的初中生活。

三、经验和反思
(一)十分必要的倾听与共情
在几乎所有的学生辅导中,倾听和共情都是非常必要的技术,对于了解来访者的情况,让来访感到被理解被接纳,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案例中,心理老师在第一次辅导中说话很少,很多都是简单的“嗯、啊、是、好的……”,但其实是倾听和共情技术的充分运用,来访者哭着开始,平静着结束,并且十分愿意继续后续的辅导,这是因为充分的倾听与共情让她感受到了尊重、理解和支持。
(二)短平快的焦点解决
入学适应问题,不能拖的时间太长,拖一个学期,即使不进行干预辅导,可能学生也自动适应了,但长时间不适应的状态对于学生学习和生活影响都会很大,心理老师有必要帮助学生较快进行入学适应。而焦点解决的方法以短平快著称,不过问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只关注当下的问题,从问题行为中寻找例外,寻找成功经验,建立成功经验和美好远景。而且,每一个初中学生肯定都已经经历过上幼儿园和上小学,还可能有过进入夏令营、进入课外班等适应新环境的经历,通过焦点解决疗法,我们可以帮助他一起找到曾经使他适应入学生活的良方,并从中发现值得现阶段借鉴的经验,从而尽快适应新的学校生活,树立信心,建立新生活的美好远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