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想回家 ——高一新生入学适应心理辅导案例分析【2016年第五期】
(2017-05-03 20:00:33)| 分类: 《东城研修》2016年度文章汇总 |
妈妈,我想回家
——高一新生入学适应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北京宏志中学
孙治英
案例
小艺是从延庆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市的一所重点学校,她是家里的独生女,初中时住在家里,生活上的一切都由父母安排,无需自己操心,渐渐地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来到高中之后,对自己即将面临独立生活不知所措;学校宿舍比较简陋,8人一间的宿舍,每人只有一个小小的柜子放物品,自己大包小包的东西无处可放,更难以忍受的是,卫生间一层楼只有一个,早晨上厕所要排队,学校的住宿管理是准军事化管理,吃饭时要排很长很长的队才能打到饭菜、还要自己洗衣服,这些使曾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艺非常难过,报到当天当着父母的面小艺又不好说什么,觉得忍一忍可能就过去了。小艺喜欢安静,进入高中后住在多人的宿舍里,晚上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觉,尤其是熄灯以后,同学们都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她躺在床上,想着自己将要三年时间要独立面对陌生的人,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下读书学习、生活,又一时找不到新朋友,无法倾诉所遇到的烦恼,看着自己的同学、舍友三一群两一伙的整天有说有笑的,小艺就感到十分孤单,心里的失落感加重。她每天打电话跟妈妈诉苦,哭着喊着要回家,并恳求父母给她转到家附近的学校学习。但父母并没有同意,觉得这种新生的环境不适应是新生常见的一个问题,习惯了慢慢就会好的。现在小艺觉得很压抑,终日以泪洗面,越来越不开心,她想到自己还要在这个学校呆上三年,心里便充满了绝望。
分析
从小艺的表现来看,小艺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1.情绪低落
小艺对高中学校的生活条件不满意,并害怕独立生活,热闹的宿舍环境对其作息规律产生极大的冲击,在开学第一个晚上就偷偷地哭,且在随后的日子里也有情绪低落的表现,“觉得自己越来越压抑”,“想到自己还要在这个学校呆上三年,心里便充满了绝望”这种低落的情绪如果不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任意发展下去,严重时会引发抑郁症等心理问题,影响学业。
2.交往回避
由于小艺从偏远的农村来到城市学习,因不熟悉城市生活方式,初到学校,独自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远离家人和以往熟悉的同学朋友,又一时找不到新朋友,无法倾诉所遇到的烦恼,心中倍感孤单,然而小艺并没有主动与同学交往,反而把自己封闭起来,从而加剧了这种孤单感。
小艺的这种情况属于新生适应不良,也称学校适应不良综合征,在新生中尤为常见。心理适应通常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是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上存在许多不够成熟的地方,在生活的许多方面仍需要父母的照顾,但对于住宿的高一新生而言刚到个陌生的环境,都会经历一个从不适应到逐步适应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免会出现一些与适应相关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对于小艺来说,她从初中来到高中学习,面临着许多困难,首先是远离家人,独自面对生活。这对于没有住校生活经验,还没有养成独立生活习惯的小艺来说,无疑是一个大的挑战;其次是人际关系的改变。来到高中之后,小艺身边都是陌生的同学,而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际交往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项基本要求,尤其是仍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有着更加迫切的人际交往的需求,对人际关系有更高的期待。然而,小艺却找不到熟悉的同学和朋友,又没有积极主动地去接触新同学、去结识新朋友,而是把自己封闭在一个角落里,以泪洗面,默默哀伤。这种状况使她人际交往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找不到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才会以学校哪个地方都不好,不断地给家里打电话,哭着喊着要回家恳求父母转到离家近的学校上学的请求。
建议
生活上的适应不良是高中新生所面临的普遍问题,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心理上存在许多不够成熟的地方,在生活的许多方面仍需要父母的照顾,而生活环境的不一样,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际关系的更新等都会对高一新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他们开始需要独立去面对和解决问题,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高一新生在刚入学的一段时间里出现孤独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如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存在孤独感并影响她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都要引起重视,学校的心理教师应给与注意。
首先,从家长、学校层面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小艺的心情压抑、情绪低落缘于没有得到父母的理解,在她抱怨学校不好,要求回家时遭到父母的拒绝。小艺的委屈和压抑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家长遇到这个情况,不要一味的拒绝,一方面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另一方面应立即与学校心理教师取得联系,由学校的专职心理教师以一个平等的身份充当她的倾听者,以一种非批判、接纳的态度,让小艺能够敞开心扉诉说她的委屈,使消极的情绪得以宣泄。有利于和心理教师建立信任的咨询关系,有助于今后咨询的进行。
其次,调整错误的认知。
适应不良使小艺以消极的态度来看待学校,关注学校不好的一面,从而加剧了她的消极情绪,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为此,要和小艺进行“这个学校真的是什么都不好吗?”的讨论,与小艺分析产生这种认知偏差的深层次原因,并请她客观、相对公正的态度找出学校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引导她关注学校的优点,以缓解她的消极情绪。另外也要和小艺讨论适应这个话题,调整小艺对学校适应的认知偏差,引导小艺要正确认识到一个陌生环境中,人都会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事实上,她身边的同学也都在适应的过程中,只是有些人表现的明显一些,有些人压在心里,没有表现出来而已。从而使小艺接受自己目前不适应的状况,并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再次,学校采取必要的措施增进新生对学校的了解,增加熟悉度,减少入学适应问题。
小艺的情况是大部分新生入学时存在种种适应问题的一个缩影。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学校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的校园生活。
第一、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学校的校园环境。中学生升入高中,接触到新环境,教师要调动学生的能力去熟悉校园,迈好高中生活的第一步,减少他们的紧张和焦虑感,利用心理学科的有利优势,开展如高年级与新生的经验交流会、制作新生入学指导手册、开展入学教育等,帮助所有新生熟悉环境。
第二、掌握常用的活动方法。教师可以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承担画出学校不同地点的方位图并做出功能性介绍的任务。这样会让每一个学生在很短的对学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学生可以更主动和高效地利用学校的设施和资源进行自我需要的满足,这样他们对陌生环境的焦虑感就会降低。
第三、帮助学生体会学校的特色文化和育人氛围。
第四、搭建高中生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沟通的平台。
第五、与班级同学之间相互了解,融洽相处。
最后,给予小艺行为上的指导,使她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去改变现状,适应高中生活。
第一、确立正确态度,正视现实矛盾
个人对环境的态度影响着她在环境中的行为方式以及环境对她的影响程度。当个人对环境持肯定与满意的态度时,她善于从环境中不断摄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各种因素,要让小艺知道,必须善于学会与环境交流,必须认识到适应新生活是一种必然,要想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就必须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对待现实矛盾。
第二、培养自主意识,建立新的学习生活规范。
适应环境必须培养个人的自主意识、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与自主地解决问题。建立新的、合理的生活规律,必须对学习、生活进行有效的安排。只有生活变得很有规律,并且几乎将所能考虑到的因素全部列入计划,内心的紧张与不安就能够逐渐消失,生活也因此变得十分丰富多彩。
第三、给予小艺相应的人际交往技巧的指导,鼓励小艺要打破自我封闭,主动、热情地与人交往,在交往中敞开心扉,开诚布公、以诚相待,主动与同学打招呼,增加与宿舍同学聊天时间,慢慢融入到宿舍生活中去,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积极的姿态投身于班级生活,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建立自己新的人际交往圈子,力争尽早获得集体的认同。使她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去改变现状,适应高中的生活。
经验和反思
中考是个分水岭,中考过后,许多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自己的理想高中继续学习,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在踏入高中学校的那一刻,每个人都会面对着一个全新的世界,无论是生活环境、学习方法,还是个人的社会角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会带来许多不适和烦恼。如何尽快地适应新环境,实现角色的转变,学好本领,是刚步入高中校园的学生面临的第一个挑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