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灯的设计》教学设计及点评 【《东城研修》增刊 小学分册 2014年寒假版】

(2014-11-15 15:14:43)
标签:

情感

分类: 《东城研修》2014年度文章汇总

《台灯的设计》教学设计及点评

设计:北京第一师范附属小学   孙彩墨

点评: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一、指导思想

本课旨在以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用品台灯为题材,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并提高动手能力。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通过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设计的基本方法,利用互动探究的教学环节,呈现思维过程的操作引导,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二、理论依据

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思想依托,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与教师和学习伙伴间的互动探究、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获得对台灯设计内涵、方法、构思及实践的学习,实现知识建构的过程。

三、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

《台灯设计》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10册第14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学生通过关注台灯的设计,感受到设计应用于生活的魅力。在观看图片和台灯实物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台灯造型及功能的多样以及其中蕴藏的设计智慧和文化内涵。

在课程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台灯的结构和造型与功能之间的关联。通过画、剪贴等方式让学生初步学习设计,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在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问题上,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通过丰富生动的、图片资料及实物,引导学生赏析,比较各种不同台灯的设计特色及设计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又对台灯的设计产生探究兴趣,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

五年级三班学生男生略多于女生。其中男生对于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更感兴趣,更乐于创新、尝试。女生则对造型及细节设计更为偏好。大部分学生具有基本的美术素养,色彩感知能力较好,有较强的感觉、想像能力,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理性思考禁锢他们的大胆想象。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创新的教学环节。

四、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一)教学方式: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体验式、合作式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自始至终围绕对台灯的发现和探究进行。教师通过提供适宜于学生进行“再发现”的问题情景和丰富的台灯形象资料、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对台灯造型及功能设计的探索、研究。发现台灯的设计内涵及设计方法,通过再现构思过程,给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尝试设计的体验活动,以明确的操作支撑。教学方式尽可能做到创作、结构、评价的分层。

(二)教学手段:

1.重视学生的情绪对知识掌握的作用。人的认识和情感是不可分割的,积极的情感对认识有推动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随教学环节,为学生设定起兴——惊叹——沉思——激动——踊跃的的情绪体验。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有益于使学生能愉快地、活泼地学习。

2.明确解决重难点的方法。

⑴通过丰富生动的录像、图片资料及实物,引导学生赏析、比较各种不同台灯造型及功能。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学生了解台灯的不同特征,激发学生对设计艺术美感的探究兴趣。

⑵在操作实践中学生对如何构思、设计完成台灯的设计可能会感到困难。教师要通过设计互动、示范,剖析设计构思过程的教学环节,对学生的设计实践给予示范、引领切实的将这个问题加以解决。

⑶在学生设计台灯时,学生往往一味重视对台灯附加功能的开发。教师要提示对台灯功能实用性的把握,强调关注对台灯的主要照明的功能的设计。

五、技术准备

(一)教师准备:台灯的图片资料,电脑中的分类资料整理,学生设计作品、台灯实物、演示文稿。

(二)学生准备:白纸、各种彩色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六、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赏析不同造型与功能的台灯,初步了解设计是由需要而生的内涵。

2.运用信息技术,强化台灯的对比探究,学习浅显的设计方法。

3.师生互动亲历设计的构思过程,尝试运用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活动。

4.引导关注广泛设计领域,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运用所学尝试对台灯进行设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通过对台设计全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设计能力和表达展现能力。

(三)情感目标: 

完成多元教学方案预设,获得对设计较为全面的感知,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

七、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情境开题。(2分钟)

师:知道凿壁偷光的故事吗?故事讲的是什么?

师:太阳东升西落,亘古不变,在夜晚来临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对光明的渴望。就像现在,(创设昏暗的教学环境,每组学生有一盏台灯,请学生把台灯一盏盏点亮,配合课件,音乐声中浏览台灯)此时,小小的台灯就会象是夜晚静放的花朵一样在我们的书桌上、沙发、床头旁……光亮、美丽……

(二)文化情趣,初识设计要义。(3分钟)

师:出示普通台灯,了解台灯的组成是:灯罩、灯杆、灯座。

出示“长信宫灯”的图片,这是什么?进行对比观察。

生:(猜测)这应该也是一盏灯。

师:它被誉为中华第一灯。这盏灯的设计独特在哪?(出示课件观察)

生:欣赏评论:外观为人形灯杆。面部神情刻画精美。

师:板书——造型美观

生:观察描述,人物抬右臂,动作似在挡风。

师:这是与中空的身体相连,形成吸烟除尘的烟道。板书——功能实用.

生各抒己见,分析得出:优秀的设计要造型美观,功能实用。描述感受,不愧为(中华第一灯)

师:小结:小小的台灯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显示了人类创造美的无限能力。

(三)探究解疑,亲历设计过程。(共9分钟)

1.了解设计因需求而生。(2分钟)

师:台灯的样式真多,你喜欢什么样的?

生:描述自己喜欢的台灯。

师:猜一猜,这三盏灯分别都是谁用的?为什么?

生:(学生根据课件分析确定)合作探讨,从台灯不同的功能和造型上判断出: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对台灯的需要是不同的。

师:因为我们的(需要,板书)不同,台灯的功能、造型才会有层出不穷的改良与创新,而这种改良与创新就是设计(板书)

2.明确灵感是设计的开端。(1分钟)

(课件呈现书页型灯罩的台灯和蜡烛型台灯)

师:设计因需要而生,让我们关注台灯的造型和功能,欣赏一下。设计师的设计灵感都是从哪里来的?

生:灵感来源于书页和蜡烛的造型。

师:设计中参照了什么?这样设计有什么优点?

生:书页打开向下的造型设计,和灯罩有同样的聚光功能。灯罩造型设计为书型美观且有暗示读书的含义。这样的设计造型美观,功能实用。

3.发现设计的方法。(2分钟)

师:(呈现课件:踢球的人形灯)

师:在这个设计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台灯的灯罩竟然是小孩的帽子!这个设计利用帽檐做成灯罩。

师:这是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叫借用。

师:(呈现课件:飞机、汽车的组合型,储蓄台灯)这个设计的特色又是什么?

生:它是飞机与汽车的造型组合。以及照明与储蓄的功能组合。

师:对,这是设计的另一种手法——组合。

4.欣赏引发创意构思。(4分钟)

师:(呈现课件)那里是设计的亮点?为什么?

生:创意在灯杆是发光部位,还有精致的花纹。

师:如果你是设计师,会有怎样的创意?以组为单位,在电脑的学习资料中,寻找自己的灵感。

生:浏览学习资料,学生思考自己将怎样呈现设计亮点,小组汇报有趣的创意和设计中的困惑。

师生在黑板上共同探讨学生设计的难点,完成设计初稿。老师和同学针对初稿,经过思考、完善、在黑板上完成合作设计的过程演示。

生:我属兔,想给自己设计一盏兔子灯,借用兔子的头当灯。师:这兔子的形象更像个灯座。                             

生:那我给兔子添加一把举着的伞做灯罩。师:你这样的设计让我联想到了猫做灯座,长尾巴是灯杆,尾巴尖上一只老鼠做灯罩。

生:这是设计的组合方法。猫的形象不能太复杂。师:我把它概括简化一点。

生:这样的设计还可以换成大象喷水的造型。

生:或者是一台笔记本电脑,鼠标线做灯杆,鼠标是灯罩。

……

师:看看同学的作品,发现设计图应该由几部分组成?

生:台灯的造型、名称、说明。

(四)要领支撑,自主设计。(20分钟)

师:(提供设计素材,可在电脑和每组前的台灯实物)设计师们,赶快行动起来。为自己或身边的人设计一盏既美观又实用的台灯。看看谁的设计别有创意,谁是今天最棒的设计师。

学生自由选择设计表现方法。(绘画,剪贴表现有创意的设计。)

师:在素材中找寻灵感,尝试运用掌握的设计方法,关注设计两大要素(功能、造型),创意表现台灯的构思、设计上的细节。

提示对台灯功能实用性的把握,关注对台灯的主要照明的功能的设计。

(五)优选构思,品评合力设计。(5分钟)

1.评价展示:

生:组内自我展示——灵感来源于哪里?作品的亮点是什么。

2.推选出最优设计,再集全组之力,为设计出谋划策,进行完善。

生:展示介绍本组的最优设计。

观众赏——我最喜欢的创意细节。

师:与学生互动评价(评价与介绍的要点始终强调)功能、造型创意细节的介绍

(六)拓展升华,感悟设计魅力。(1分钟)

师:展示最新的台灯设计(环保的低碳节能灯;造型洗练的、可翻转两用的台灯)

学生欣赏课件,欣赏中惊叹于设计绝妙,持续保持对设计的浓厚兴趣。

师结束语:设计师们,设计可以象这一盏盏的台灯,点亮我们的思维、满足我们的需求。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设计师,因为设计的背后是你的生活。你有责任使它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不是吗。

 

【点  评】

本课旨在以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用品台灯为题材,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并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遵循本课学习领域教学规律的同时,突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情境,通过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台灯设计的具体情境中探究、发现、实践,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感悟优秀设计作品的美感及巧妙的设计思路。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观察、欣赏、分析、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不同作品的审美特点,学习设计的形式原理,表达物象、美术作品的美感,借此渗透了民族传统文化,加深对作品设计理念的理解。如教师在课上组织学生展开对长信宫灯的观察与分析,对照图片详细介绍长信宫灯的功能与造型设计的巧妙关联,使学生认识到了长信宫灯的功能设计考虑到了灯光的亮度,灯的照射角度以及烟尘的处理等方面。在感受宫灯完美造型的同时,理解了设计对于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

2.引导学生探究设计方法,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设计。

作为五年级的设计应用课应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设计的形式原理,观察、感知设计作品的艺术性与功能的关系,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本节课中,教师在基于需求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探究设计方法,通过设计辨析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讨论不同人、不同的环境需要什么样的台灯,帮助学生认识到因为不同的需求,台灯的造型、色彩、结构、材质等会有所不同,从而通过艺术与功能的完美结合设计出众多富有创造性的设计作品,以理解设计的真正意义。

3.加强动手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轻松体验设计过程。

本节课教师在设计学生体验环节方面注意到了引导学生明确设计的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设计的简单方法,通过对设计亮点的欣赏,呈现自己的设计特色。在具体操作实施的指导方面教师利用展示同龄人的设计作品,使学生明确完整的台灯设计的要素,通过对提供的学习资料进行清晰的分类,为学生参考和选择提供了帮助。借助师生同画,共同经历,设计、思考、调整、完成的过程,激发学生的设计欲望,了解设计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在培养学生美术感知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美术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通过富有实效性的教学方法加以实施,促进了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