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澳门1982-84年发行澳门建筑普通邮票中的世界遗产

(2015-08-07 13:44:36)
标签:

教堂

澳门

港务局大楼

仁慈堂

保禄

分类: 邮品上的世界遗产(中国)
澳门于1982-1984年发行了三组,15枚澳门建筑普通邮票。在这中间共有10枚票为世界遗产相关邮票。
【全家福】
http://s13/bmiddle/003xAw8Bzy6UrH8EosQfc&690

澳门历史城区是由22座位于澳门澳门半岛的建筑物和相邻的8块前地所组成,以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澳门历史城区在第2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2005年7月15日会议上,获得21个成员国全体一致通过,中国“澳门历史城区”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

被列入澳门历史城区的地点:

第一区是指从大炮台山(Mount Hill)到西望洋山(Barra Hill)之间 75.2688公顷(752,688平方米)面积范围中下列登记地点:
【建筑物】:
妈阁庙
港务局大楼(嚤啰兵营)
郑家大屋(思想家郑观应故居
圣老楞佐教堂
圣若瑟修院大楼及圣堂
岗顶剧院伯多禄五世剧院
何东图书馆
圣奥斯定教堂
民政总署大楼澳门市政厅)
三街会馆关帝庙
仁慈堂大楼
大堂(主教座堂)
卢家大屋(金玉堂)
玫瑰堂(板樟堂)
大三巴牌坊圣保禄教堂遗址)
哪吒庙
旧城墙遗址
大炮台
圣安多尼教堂花王堂
东方基金会会址
基督教坟场
【前地】:
妈阁庙前地
阿婆井前地
岗顶前地
议事亭前地
板樟堂前地
大堂前地
耶稣会纪念广场
白鸽巢前地

第二区是指东望洋山(Guia Hill)所属 31.5222公顷(315,222平方米)面积范围中下列登记地点:
【建筑物】
东望洋炮台(包括圣母雪地殿教堂灯塔

1982年6月10日发行澳门建筑普通邮票(第一组):卫生服务大楼、东望洋灯塔、南关闸、东方基金会会址(贾梅士博物馆)、助学会大楼 5枚全。
http://s12/bmiddle/003xAw8Bzy6UrH9Yy2D3b&690

在这套票中有世界遗产相关邮票2枚:
【东望洋灯塔
东望洋灯塔(旧称松山灯塔),是位于中国澳门东望洋山山顶上的灯塔。东望洋灯塔东望洋炮台的一部分,是东望洋山有三大名胜古迹之一。2005年,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东望洋灯塔为白色,带著黄色的线条点缀。灯塔建筑为一圆柱形结构,底部直径为7米往上收分为5米,内部共分三层,有一回旋梯连接垂直空间。灯塔总高15 米,塔顶设置了巨型射灯,其射程可达16海里之远。灯塔旁边设有一座具17世纪葡萄牙修道院特色的圣母雪地殿教堂。灯塔的所在地面位置之坐标值,为澳门于世界地图上之地理定位。
http://s5/bmiddle/003xAw8Bzy6UrHaMlec44&690
http://s15/bmiddle/003xAw8Bzy6UrHJwsLc0e&690


东方基金会会址(贾梅士博物馆)】
东方基金会会址建于1770年,是澳门富商俾利喇(Manuel Pereira)的别墅。后来租给英国东印度公司,作为该公司驻华商务监督、大班及英国驻中国高级官员的住所。1885年该房屋成为澳葡政府的财产。二十世纪60年代后曾改作贾梅士博物院。现为东方基金会会址。原有两层,顶层为台风所毁。
http://s3/bmiddle/003xAw8Bzy6UrHeGf3I12&690
http://s4/bmiddle/003xAw8Bzy6UrHLcQvN73&690

澳门1983年发行澳门建筑普通邮票(第二组):澳门政府社会署、圣约瑟修院、圣多米尼克教堂(澳门玫瑰堂)、圣保禄教堂遗址、议事堂(民政总署) 5枚全
在这套邮票中共有世界遗产相关邮票4枚:

http://s13/mw690/003xAw8Bzy6UrH6qsNu5c&690

【圣约瑟修院】
圣若瑟修院是一座位于澳门岗顶前地的教堂,2005年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内。圣若瑟修院自1784年起数度易名,计有北京主教管辖御修院、修士团体之家、皇家教育进修所、澳门圣若瑟利宵修院以至现称,都显出此修院在天主教和培训人才的重要地位。
http://s15/bmiddle/003xAw8Bzy6UrHg33jM1e&690
http://s3/bmiddle/003xAw8Bzy6UrI24PzYc2&690


【圣多米尼克教堂(澳门玫瑰堂)】
玫瑰堂正名为玫瑰圣母堂、圣多米尼克教堂,位于澳门的市中心,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教堂于1587年由西班牙圣多明我会所建,奉祀玫瑰圣母(Our Lady of theRosary),次年由该会的葡萄牙教士所接管。由于起初只由木板搭建,故被华人称为「板樟堂」,直至17世纪方改为砖石的结构。1874年曾因火灾而焚毁,当年重建后则成现在的规模。整座教堂建筑富丽堂皇,其巴洛克建筑风格的祭坛更是典雅精致。教堂旁的“圣物宝库"收藏了三百多件澳门天主教珍贵文物。
http://s16/bmiddle/003xAw8Bzy6UrHhkHH9ef&690
http://s3/bmiddle/003xAw8Bzy6UD0iqlmWf2&690



【圣保禄教堂遗址】
大三巴牌坊是天主之母教堂(即圣保禄教堂)的前壁遗址。圣保禄教堂属圣保禄学院。天主教的耶稣会士早在1565年已在圣安多尼堂侧建立起第一间会院,后又在大三巴山上修建新会院,并附设教堂和供讲授教理之用的学校。至1594年,该学校升格为学院(当时的大学),成为远东地区最早的一所西式大学,这就是著名的圣保禄学院。
与圣保禄学院毗连的圣保禄教堂,创建于1580年,于1595和1601年先后两次失火,教堂焚毁。1602年开始第三次重建,现在牌坊左侧还存有当时的奠基石。整个建筑工程直至1637-1640年间才完全竣工;目前所见的教堂前壁就是最后落成的部分。1835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圣保禄学院及其附属的教堂,仅剩下教堂的正面前壁、大部份地基以及教堂前的石阶。自此之后,这里便成为世界闻名的圣保禄教堂遗址。教堂后部遗址于1837被用作埋葬教士的墓,至1854年为止。
http://s5/bmiddle/003xAw8Bzy6UD0kBqok24&690
http://s6/bmiddle/003xAw8Bzy6UrHPTisZ25&690



【议事厅(民政总署)】
澳门议事厅,是从前葡萄牙人管治澳门时的自治机构名称,又叫议事亭(今新马路喷水池所在地,正式地名叫议事亭前地),即后来的澳门市政厅。1999年澳门回归后,改称民政总署。在新马路喷水池对面。
http://s15/bmiddle/003xAw8Bzy6UrHkejg25e&690
http://s9/bmiddle/003xAw8Bzy6UrHQUYys28&690


澳门1984年发行澳门建筑普通邮票(第三组):仁慈堂、圣老楞佐教堂(风顺堂)、伯多禄五世剧院(澳门岗顶剧院)、礼宾府(圣珊泽宫)、港务局大楼(旧称嚤啰兵营或摩尔兵营;俗称水师厂) 5枚全
这套票中4枚是世界遗产相关邮票:
http://s11/bmiddle/003xAw8Bzy6UrHrh4o26a&690

【仁慈堂】
仁慈堂大楼建于18世纪中叶,为一两层高的欧陆式的传统建筑物,上有三角楣,整体白色设计,外表亮丽。地面层建有拱廊,上层走廊外建拱窗,有窗台状的镂石栏杆,其后于1905年以新古典主义的表现方式加建拱廊部分,修成甚具古典文化特色的建筑模样。仁慈堂的二楼为博物馆,收藏了很多许多由私人捐出的宗教祭品,其中有些是早期天主教传入中国时,由中国人制造的祭品。反映出天主教早期来到亚洲而衍生出的文化特色。其中馆内最珍贵的为1662年「澳门仁慈堂章程」的手抄本,是该堂最早及保存最久的历史文献,甚是历史价值。在博物馆内,我们还能看见创始人贾尼路主教的头颅遗骨以及当年陪葬的十字架、贾尼路全身画像和前白马行医院的铜钟等。
http://s15/bmiddle/003xAw8Bzy6UrHui0Im6e&690
http://s6/bmiddle/003xAw8Bzy6UrHTPuxnc5&690

圣老楞佐教堂(风顺堂)】
圣老楞佐教堂,通称风顺堂,是澳门最古老的三座教堂之一。位于风顺堂街,澳门慈幼中学的正对面。实际建筑年份已不可测,但据史料记载,推算出教堂是1569年间左右由耶稣会会士创建的一座木制小教堂。而据教堂内一石刻上的碑文,第一次重修应在1618年,至于现时教堂的规模则是在1844年改建后而成的。
http://s12/bmiddle/003xAw8Bzy6UrHx9iT9cb&690
http://s13/bmiddle/003xAw8Bzy6UrHUWg8I6c&690

伯多禄五世剧院澳门岗顶剧院)】
伯多禄剧院五世,衬托墨绿色门窗,属新古典主义风格。剧院为纪念葡萄牙国王伯多禄五世。建成初期只有主体部份,其后1873年再于入口正面加建柱廊、拱廊及新古典主义的三角楣。这里曾经为澳门葡萄牙人的大会堂和土生葡人聚会之地。岗顶剧院已曾经多次维修,亦曾因白蚁蛀蚀问题而关闭近20年。1993年和2001年进行维修,现主体建筑基本仍保存完整。岗顶剧院的欧式剧院建筑是澳门唯一的,也是南中国海地区最古老的欧式剧院。
http://s15/bmiddle/003xAw8Bzy6UrHymeqa5e&690
http://s1/bmiddle/003xAw8Bzy6UrHWaVcQb0&690

港务局大楼(旧称嚤啰兵营或摩尔兵营;俗称水师厂)】
港务局大楼旧称嚤啰兵营或摩尔兵营,俗称水师厂,于1874年建成,初作为在澳门印度当警察之营地。1905年,改为澳门港务局和水警稽查队的办公地点,故被俗称为水师厂。由于港务局大楼位处于妈阁内港入口附近的山坡地,其楼顶设置的台风信号站让渔民、船只与居民得知风球信号。随港务的发展,今日的港务局大楼已不足以应付澳门港务局的需要。澳门港务局的办公室已搬至林茂塘的海港楼,港务局大楼的重要作用逐渐淡出。
http://s15/bmiddle/003xAw8Bzy6UrHEy9Ncde&690
http://s15/bmiddle/003xAw8Bzy6UrHX0FFIce&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