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固山位于镇江市区东侧江边,是京口三山名胜之一,形势险要,风景秀丽,与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势,有“京口第一山”之称。

历代不少诗人骚客喜爱在北固山聚会游赏,苏轼、沈括、米芾、陆游、辛弃疾等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诗词。



北固山石牌楼后面是凤凰池,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曾临池召选儒生,池边的那座亭名叫凤凰亭。

凤凰亭

大门出口附近有东吴孙权的名臣鲁肃墓,名将太史慈墓。

试剑石
在凤凰池右边,有一块平直一分为二的巨石,这就是试剑石,石为两块,高的一块约
1.5米,矮的一块减半,中间都有裂缝,平整如削,石上“试剑石”3字清晰可辨。

试剑石,又名“恨石”,相传三国时,孙权、刘备二人游山时,各怀心思,暗中祷告,以佩剑劈石问天。果然剑落石开,各遂其愿,终成霸业。
其实,试剑石的形成来源于地质的演变:距今约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时代,因火山爆发岩浆喷溢出地表而形成了火山岩,由于其质地坚硬,且多裂缝,再经风化剥蚀成为现今的形状,这些石头并非什么钢刀利剑能劈开。

龙埂,为连接北固山前(南)、中、后(北)峰的一条山脊。
北固山,高55.2米,长约200米,由前峰、中峰和后峰三部分组成。后峰是北固山的主峰,背临长江,枕于水上,峭壁如削,是风景最佳的地方,中外闻名的甘露寺即建于峰顶。前峰原为东吴古宫殿遗址,现已辟为镇江烈士陵园;中峰上原有气象楼,现改为国画馆。



甘露寺,位于北固山北峰之巅。

铁塔又名“卫公塔”,是我国仅存的六座铁塔之一,也是江苏省境内惟一的铁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铁塔始建于唐朝定历元年(825年),是唐代任润州刺史的唐卫公李德裕为“资穆皇(唐穆宗)之冥福”所建。后屡毁屡建,现塔为四层,一二层是宋代制品,三四层系明代所铸。现存的塔基(即莲花座)和塔身均有精美的图案,如云水纹、莲瓣双雀、游龙戏珠、佛像等,造型精美,生动逼真。






廊壁上,一块长方形条石上刻着雄浑有力的“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气魄非凡。相传在三国时,刘备来东吴招亲,孙权宴罢陪刘备观赏江景,刘备见北固山雄峙江滨,大江东去,一望无际,气势雄伟,不禁赞道:“北固山真乃天下第一江山!”
南北朝时,梁武帝曾题书“天下第一江山”来赞北固山之形胜,可惜已无从寻找。到了南宋,润州(镇江)刺史、著名书法家吴据将这六个字重新书写出来。清康熙年间,由镇江府通判程康庄临摹勒石。

刻有“天下第一江山”的墙壁后,“南徐净域”题额的拱门(南徐是镇江别名)。拱门西边所连接着的石砌建筑便是甘露寺。
相传西晋末年,北方混乱,东晋偏安江南,建都于建业(今南京)。当时北方人士纷纷南下,东晋为此设置了徐州,州治即在京口(今镇江)。至刘宋时,正式定名为南徐州,以后“南徐”一直为镇江的别名。


甘露寺始建于东吴甘露年间(265—266年),故名“甘露寺”。康熙、乾隆二帝曾在此建有行宫。甘露寺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古刹之一,其建筑特点与金山、焦山不同,采用了“以寺镇山”的手法,故有飞阁凌空之势,形成了“寺冠山”的特色。
甘露寺屡废屡建,寺内包括大殿、老君殿、观音殿、江声阁等建筑。



"六朝风月"拱门


古甘露禅寺


北固胜境

天下第一江山

甘露寺后的北固楼,素以登楼远眺而闻名,2010年复建。
三国时“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就发生在北固山。山上亭台楼阁、山石涧道,无不与三国时期孙刘联姻等历史传说有关,但很多传说和遗迹是后人杜撰臆造的。



现“北固楼”匾额题字人是毛泽东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画中,两位古人在通往北固山北峰的龙埂上闲聊。画中下方是三国铁瓮城。
北固山的南面就是三国时孙权所建的铁瓮城的城墙,其形势是“控楚负吴,襟山带江”,雄壮险要。明代为了抗倭守城,将前峰与中峰凿断。

北固山景区是始建于三国,经过历代修缮补充的一个文化公园。













北固楼上西望多景楼

振衣直上最高楼,
吴楚青苍一望收。
此地山形常北顾,
千年江水自东流。
乾坤莽莽鱼龙气,
今古愔愔花月愁。
不尽狂澜走沧海,
一拳天与压潮头。
—— 清代诗人黄仲则《登北固楼》

“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这应该就是我们这代人的写照!我愿意做一个矢志前行的逐梦人,志之所趋,不可阻挡。”
电视剧《大江大河》片尾宋运辉的独白,前两句的古诗出自清代诗人黄仲则《登北固楼》诗的结尾两句。

清朝时期的长江,相比今日,更加浩瀚。

北固山,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因此得名北固山。一千四百年前,粱朝粱武帝登临北固山,赞其形胜,改固为顾,更名为北顾山。

祭江亭

眺望长江对岸扬州

远眺焦山
登上山顶,东看焦山,西望金山,隔江相望,扬州清晰可见,确使人感到“金焦两山小,吴楚一江分。”








祭江亭
北固楼东侧,有一座石柱方亭,就是祭江亭,古称北固亭,还有凌云亭、摩云亭、临江亭、江山第一亭、天下第一亭等名称。
取名凌云亭和摩云亭是因为该亭位于北固山的最高点,上接蓝天而得名。由于此亭建造在北固山的面江石壁之巅,故又名“临江亭”。取名祭江亭,是相传三国时期刘备夫人孙尚香在听到刘备去世的消息后,曾在此遥祭,而后投江自尽。而“江山第一亭”相传是康有为在星夜登亭看到北固山的胜境后题写的。
此亭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石柱上刻有槛联两副:“客心洗流水,荡胸生层云”;“此身不觉出飞鸟,垂手还堪钓巨鳌”。亭下石壁悬江,登亭放目,四周的水色山光尽收眼底,月夜景色更加迷人。

明代米万钟题字


多景楼
在北固楼的西面,这座画梁飞檐楼阁,名叫“多景楼”。古名“北固楼”,又称“春秋楼”、“相婿楼”、“梳妆楼”,是古代“万里长江三大名楼”之一,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武汉市的“黄鹤楼”齐名。把它叫作“相婿楼”和“梳妆楼”,与刘备东吴招亲这个传说有关。其实,刘备招亲在多景楼与孙尚香相会是后人根据《三国演义》的故事添加上去的。

多景楼始建于唐代,楼名取自李德裕《临江亭》“多景悬窗精”的诗句。多景楼为两层建筑,回廊四通,面面皆景。






登上多景楼凭栏远眺,山光水色,奇景多姿,真有凌空飞翔之感。


多景楼上东望北固楼

多景楼下山向西,有块形似伏羊,大小与真羊相仿,无角的石头,左侧腹部刻有“狠石”二字,狠石又名“石羊”。相传孙权曾骑在狠石背上和刘备共商破曹大计,定下了赤壁之战的妙计。此石系从镇江市碌碌巷(今绿竹巷)南荒场路口移来,经石匠加工雕制而成的一只无角伏羊。
溜马涧位于北固山后峰后侧的峭壁上,石壁上刻着红色“溜马涧”三个大字。两面云崖夹峙,中通一线小径,地形非常险峻,又名“走马涧”、“跑马坡”。相传这里是孙权与刘备在此赛马比能争胜的地方。在其悬崖石壁上有明代所刻“勒马”二字。

照片拍摄于2019年3月30日,介绍文字整理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