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什库教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33号,是一座天主教堂,1703年开堂,曾经长期作为天主教北京教区的主教堂,见证了天主教在中国发展的风风雨雨,是北京最大、最古老和最绚丽的教堂。

西什库教堂,北京教区最大的天主教教堂,又称北堂。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始建于中南海南岸蚕池口,命名为“救世主堂”,为康熙皇帝赐建,并亲提“万有真原”横匾和一幅长联。光绪十三年(1887年)迁建于此。现存北堂为哥特式建筑,大堂面积2200平方米,高16.5米,钟楼塔尖高约31米。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甬道旁的神父办公室

西什库教堂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中西合壁的三层哥特式建筑,曾经是北京内城最高的单体建筑。教堂坐北朝南,顶端由11座尖塔构成,建筑平面呈十字形。堂前东西两侧各有一中式的亭子,为四角攒尖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设计。

教堂正面四个高高的尖塔,三个尖拱券入口及主跨正中圆形的玫瑰花窗,塑造出端庄而绮丽的立面,在青松翠柏环绕之中显得洁白挺拔。教堂前有中式月台,环以汉白玉栏杆,栏杆和栏杆的装饰均为传统的中式设计。月台前有两尊中式的石狮子。
教堂正面三个入口拱门之间雕刻有圣若望和圣保禄等四圣像

正立面上的门窗均用汉白玉石刻装饰,正门中央主跨上有一扇瑰丽的圆形玫瑰花窗。

圆形玫瑰花窗上方是用汉白玉镌刻的耶稣善牧圣像

圣母山,在堂前东侧亭子前。

堂前东侧亭子,亭内立光绪十四年(1889年)天主教堂迁建谕旨碑。

堂前西侧的亭子,亭内立乾隆亲笔题写的满汉文天主堂碑。

圣玛窦

圣保禄

圣伯多禄

圣若望
大堂正前方是耶稣主祭台,堂内36根巨柱撑起金色拱顶,柱顶俱镂菘菜叶形,柱高4丈9尺。

位于教堂中央的祭台,祭台上面是康熙皇帝亲题的“万有真原”横匾。

圣母玛利亚的祭台

大圣若瑟的祭台

大堂四壁有大小不一的80面镶彩玻璃花窗,彩色玻璃在最近的修缮中全部更换。

东侧花窗,展示天主教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右:基督信仰首入华
景教寺 景教碑 十字寺。
景教,即唐代正式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里派,也就是东方亚述教会,被视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基督教派。景教起源于今日叙利亚,是从希腊正教(东正教)分裂出来的基督教教派。唐朝时曾一度在长安兴盛,并在全国都建有“十字寺”。
左:天主教传入中国
孟高维诺主教

右:圣方济各沙勿略与上川岛
利玛窦来华 于1601年入京
左:利类斯译《弥撒经典》
徐光启 罗文藻主教

右:汤若望 南怀仁
左:康熙赐《敬天》于南堂
郎世宁绘护守天使 德理格撰《律吕正义》

右:樊国梁主教 刚恒毅主教
雷鸣远 田耕莘枢机
左:圣教广场
中华大地

西侧花窗,展示天主教的历史故事。


右:福音广律列国万邦
左:祝圣六位中国籍主教

右:圣伯多禄圣保禄殉道
左:耶路撒冷宗徒会议

右:扫禄归化
左:圣斯德望殉道
扫禄替证人看守衣服

右:圣神降临 三千人受礼
左:天主选玛弟亚补宗徒缺

教堂内靠近入口的唱经楼

唱经楼

教堂侧面,中式龙头。

西什库教堂刚完成了几年的内部重新装修,再次开放。关于西什库教堂的详细历史请看本博主2013年12月的博文“西什库天主堂(北堂)——北京最绚丽的教堂”。
照片拍摄于2018年10月11日上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