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2016-03-10 07:00:00)
标签:

南浔

小莲庄

刘承干

嘉业藏书楼

钦若嘉业

杂谈

分类: 醉美江南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小莲庄又称刘园。是晚清南浔“四象”之首、晚清光禄大夫刘镛的私家花园及家庙,位于南浔镇南栅万古桥西。小莲庄始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于1924年建成,前后费时四十年,因慕元宋书画家赵孟頫所建“莲花庄”之名而名为“小莲庄”。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2001年6月25日嘉业堂藏书楼和小莲庄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小莲庄占地面积17399平方米,其中荷花池5267平方米,建筑面积3809平方米。主要分外园和内园。外园以十亩荷池为中心。内园的主体是一座用太湖石堆砌的假山群。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和许多南浔商人一样,刘氏家族在传统上是正宗的儒学世家,而后由于长年在外经商,又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染。这种文化认知上的多样性,体现在小莲庄的建筑中,遂创造出一种土洋并举的风格来,这种“混搭”型的建筑风格很快就风靡古镇,成为南浔富豪们所追崇的时尚。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碑刻长廊,旁边是净香诗窟。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荷池西岸长廊的壁间嵌有《紫藤花馆藏帖》和《梅花仙馆藏真》刻石四十五方,故名“碑刻长廊”。刻石书法真、草、隶、篆各体皆备,刻工精妙,字体遒劲,文采飞扬,与宁海《渤海藏珍》帖石并称与世。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净香诗窟,建在荷池西岸西岸,是主人与文人墨客吟诗酬唱之处。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升状藻井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净香诗窟,又名“升斗厅”。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斗状藻井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半圆亭
 碑刻长廊,北以桥亭为端,中隔半圆亭,南以扇亭为终,并引接家庙。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半圆亭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扇亭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小莲庄的美是江南典型的诗情画意。十亩荷池,荷叶田田,绰约多姿,而在河池南侧还有百年紫藤,紫色的彩带盘绕在桥顶,犹如瀑布,美不胜收。而整个园林的设计也是匠心独特,是江南水榭建筑的精品。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园林以荷花池为中心,依地形设山理水,形成内外两园。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外园的主体是一个占地十亩的荷花池,古称“挂瓢池”,俗称“鱼池泾”。外园以荷池为中心,池广约十亩,沿池点缀亭台楼阁,步移景异,颇具匠心。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刘氏家庙照壁,东南西南两侧为两座御赐牌坊。
 刘氏家庙,是小莲庄的主要建筑群,与园林长廊一墙之隔。家庙始建于1888年,于1897年落成,为刘氏家族祭祀祖先之所。
 家庙坐北朝南,从南至北依次为照壁、石牌坊、门厅、过厅、正厅和尊德堂等。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刘氏家庙御赐牌坊,东面的积善牌坊。北面是照壁。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两座御赐牌坊横跨在庙前的路两头,一为“乐善好施”坊,一为“钦旌节坊。牌坊建于宣统年间,是光绪、宣统两代皇帝为嘉勉刘氏家族赈灾善举及女德节孝颁旨特准建造的。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两牌坊为花岗石料门楼式造型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刘氏家庙前的两座御赐牌坊,东面是积善牌坊,为清光绪皇帝所赐;西面是贞洁牌坊,为清宣统皇帝所赐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牌坊梁柱上精雕细刻着三星高照、刘海戏金金蟾、武松打虎等民间故事和象征吉祥如意的龙凤麒麟、狮子蝙蝠。整座牌坊的造型结构显现出江南一带的传统风格和工艺水平。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门厅。刘氏家庙,厅堂三进气宇轩昂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过厅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家庙正厅面阔三开间,明间进深五柱四间,次间进深六柱。正厅明间悬宣统皇帝御赐的“承先睦族”九龙金匾一块,以示刘家的荣耀。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尊德堂在家庙正厅的北侧,该堂为楼厅建筑,底层面阔三间,周转卷棚轩廊,楼上四周有宽大的周转廊,故俗称“走马楼”。尊德堂装饰十分讲究,门窗棂心都用硬木雕出钟、鼎、钱币等博古纹饰,四周用卵石瓦片花街铺地。后院树木参天,湖石叠峰,清静幽雅。

 在家庙的西侧为刘氏义庄,建于1922年,在义庄天井内植有古桂两株,故名“桂花厅”。后厅为忠孝祠,供奉刘氏十世祖宋侍郎忠公刘汉弼遗像,现为“叔萍奖学金成就展览馆。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荷池西岸较高的建筑是“东升阁”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荷池北岸外侧为鹧鸪溪,沿溪叠有假山并植矮竹护堤,堤上建有六角亭。堤东端建有西式牌坊一座,门额上的“小莲庄”三字为著名学者郑孝胥所书。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荷池东岸,原建有“七十二鸳鸯楼”,抗战时被毁,其南侧有百年紫藤,似卧龙参天盘卷,枝叶茂密,伸达五曲桥顶,每到花季,即如紫色的彩带悬绕于桥顶,美不胜收。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内园是一座园中园,处于外园的东南角,以山为主体。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内园,凿池栽芰,叠石成山。山道弯弯,半山苍松,半山红枫,枫林松径,山路回转,小巧而又曲折,宛然一座大盆景。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内园(后花园)的主体是一座太湖石叠成的假山,仿照唐代诗人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泾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意取景。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掩醉轩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内园与外园以粉墙相隔,又以漏窗相通,似隔非隔,内外园山色湖光,相映成趣。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荷池南岸主体建筑“退修小榭”,临池而建,设计精巧,是江南水榭建筑的精品。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湖笔制作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退修小榭”的溪曲廊连“养新德斋”,是主人的书房,因院内多植芭蕉,故又名“芭蕉厅”。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荷池西岸较高的建筑“东升阁”,是座西洋式的楼房,俗称“小姐楼”。室内用雕花圆柱装饰,壁炉取暖,窗的外层用百叶窗遮光,为法式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异国情调。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嘉业堂藏书楼,隔溪与小莲庄毗邻,正门建筑造型为典型的“西外中内”,朝外的东立面是欧式风格。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藏书楼正门朝内的西立面是中式风格,上刻“苑囿经籍”。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嘉业堂藏书楼,系刘镛孙刘承干于1920年所建,该楼规模宏大,藏书丰富,原书楼与园林合为一体,以收藏古籍闻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系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嘉业堂藏书楼,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解放后,原书楼主人刘承干捐赠给浙江图书馆,现为公共图书馆和旅游景点。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嘉业堂藏书楼是一座中式建筑,坐北朝南,大门楣上“嘉业堂藏书楼”五个大字出于刘廷琛之笔。刘承干建藏书楼而以“嘉业”命名,是因清末刘承干曾捐巨资助修光绪陵墓,宣统赐以“钦若嘉业”的匾额,他以此为荣,故以“嘉业”命名。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刘承干(1881—1963),字贞一,号翰怡,南浔人,清末秀才。他的祖父刘墉(1825—1889)经营蚕丝致富。然轻富重文,竭力鼓励子孙念书做官。父亲刘锦藻(1862—1934)精文史之学,光绪二十年(1894)中进士,撰有《续皇朝文献通考》、《南浔备志》、《坚匏庵诗文抄》等著作。

 刘承干秀才出身,长期与著名考古学者王国维、罗振玉、版本目录学家叶德辉、缪荃孙等相交往,爱好古籍赏鉴,并有承袭其父史学及继父刘安澜(刘锦藻的长兄)藏书遗志。1920年,他在南浔故居小莲庄的西侧,建造了这座藏书楼,历时四年,于1924年竣工,占地面积20余亩。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嘉业堂藏书楼是一座回廊式的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东西阔十丈六尺,南北深十五丈九尺,分前后两进,每进面宽七间,左右厢房各六间,共五十二间。

 楼上为“希古楼”,存放经部古籍。外面一间为“黎光阁”,存珍本《四库全书》1954册。里面正房名“求恕斋”,原存放史部古籍。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建造考究的52间房屋均为藏书之库房。每间书库,地板坚固,书架整齐,两面均装有铁皮、玻璃双层窗户。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楼四周墙基约五、六尺高,皆用花岗岩砌筑。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平面呈“口”字形,为了便于晒书,两进房屋中间有一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大天井,平铺方砖,不生杂草。

 站在大天井中东南西北四望,只见凡朝天井的库房均安装的是落地长窗,窗多,便于通风采光。

 所有楼堂斋室都陈列着大理石屏风、书桌、茶几和香杞榻等红木家具,一派清代厅堂的风格。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藏书楼的二进底层正厅为“嘉业堂”,上悬清宣统皇帝御赐的“欣若嘉业”九龙金匾,
嘉业堂藏书楼因此匾而得名。因当时宣统皇帝年幼,题字人是他的老师陆润痒。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诗萃室
       屋顶上吊灯是从法国进口的,在当时是绝对的奢侈品。南浔富户林立,1919年就通电了,所以大户人家很早就从国外买进吊灯。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宋四史斋
 藏书楼鼎盛时期的藏书全部为五十几万卷,号称六十万卷,共十六、七万册,至1949年藏书仅存十万册左右。其中:

 宋、元两代精椠一百四十九部,其中完整的一百另六部;

《永乐大典》珍贵孤本四十二巨册;

《四库全书》(翁覃溪手纂)原稿一百五十册。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刘承干还特别注重明清两朝的诗文集,有明代椠本二千种,清代椠本五千种,还有抄本近二千种。

 此外,尚有全国地方志,从州志、郡志、府志、县志、镇志共收有一千二百余种,三万三千三百八十卷,其中海内秘本有六十二种。藏书数量之巨大,使不少藏书家亦瞠乎其后。

 最著名的是《清实录》和《清史列传》两部书的底稿,均在北京国史馆内,社会上已经绝迹,为刘氏出资二、三万元派专人花数年时间,把这两部书全部抄回来。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藏书楼不仅藏书,还聘请专家刻印书,用的是红梨木书版,共有三、四万块。刻印书有《嘉业堂丛书》、《求恕斋丛书》、《吴兴丛书》、《留馀草堂丛书》、《希古楼金石丛书》以及《景宋四史》、《旧五代史注》、《晋书?注》、《章氏遗书》、《北琼室金石补正》等,共二百几十种,约三千卷。

 刘承干还刻印了不少清朝禁书,有屈大均的《安龙逸史》、《翁山文外》,蔡显的《闲渔闲闲录》,李清的《三恒笔记》等。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藏书楼”窗格

 楼上楼下窗格都用“嘉业堂藏书楼”篆字样作为装饰,廊外铁栏用“希古”两字作花饰,匠心别致。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嘉业堂”窗格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嘉业藏书楼”中的“藏”字少了几画,是楼主故意少掉的。刘承干觉得自己虽然收藏了这么多书,但是世界上的书是藏不尽,读不完的,他希望他的后代能继续藏书,读书,所以就把“藏”字少了几画。

浙江南浔古镇(三),小莲庄、嘉业藏书楼
       藏书楼掩映在园中,楼外有园,园中有池。荷叶形的藏书楼荷花池边,可见太湖石堆垒的假山,形如十二生肖。池的左右有“浣碧”、“障红”两亭,与池中孤岛上的“明瑟”亭构成鼎立之势。西南有一块三米多高的“啸石”,系南浔三大奇石之一。

         照片拍摄于2015年10月1日,介绍文字整理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