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前山西部景点,
西四所(承荫轩)、斜门殿、穿堂殿、小有天、延清赏楼、宿云檐、半壁桥。
西四所,即承荫轩,位于寄澜堂东面。
清漪园时期为蕴古室,光绪十六年(1890年)改建,更名为承荫轩,意为承受先君恩德之轩,是后宫嫔妃们的住所,俗称西四所。
正门匾额“怀仁憬集”,意为心怀仁德的贤达之士远来汇聚,由光绪御笔。
西四所由四座院落组成,西一所有北房五间,东房三间;西二所有北房五间带耳房一间,另有东、西房各三间;西三所有南房五间,北房三间,东、西房各三间;西四所有北房五间。1953年将西二所西房三间拆除。
西四所建筑
临河殿,位于万字河东岸,与迎旭楼隔万字河相对,始建于乾隆年间,原名旷观斋,光绪时改建为临河殿。临河殿坐西朝东。殿的平面呈拐角形,面阔7间,东立面为硬山顶,无走廊。北立面为歇山顶。南与西侧均有走廊。
斜门殿,位于穿堂殿南侧,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是一座坐东朝西的殿房,面阔3间,硬山顶。匾额“斜门殿”。
穿堂殿,位于临河殿东侧的山脚下,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穿堂殿坐东朝西,面阔3间,硬山顶。匾额“穿堂殿”下原来有联“邃馆来风清檐驻月,丹墀聚叶镂槛飞花”。
小有天,位于穿堂殿北侧,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小有天坐东朝西,圆形攒尖顶。
小有天西南两柱间有联“坞暖留云画栏新锦绣,亭虚待月福地小蓬莱。”
延清赏楼,位于小有天的北面,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延清赏楼依山西向,2层。“延清赏楼”匾额下原来有联“彩仗丽寅阶星辉云烂,珠华凝甲箓气淑年和。”
延清赏楼北面的3间硬山顶东房。延清赏楼东面还有2间硬山顶东房。
宿云檐城关
宿云檐城关在颐和园西北部,又称贝阙。
乾隆时期,昆明湖三面没有围墙,这座城关就是从西部入园的门户,此关可控制西如意门一带,与万寿山东的文昌阁一东一西,一文一武,象征着文治武功,文武双全。

宿云檐城外有古松一株,枝干扶疏,为乾隆时旧物。
半壁桥桥拱比较高大,下面可以通行帝后的画舫。
半壁桥东面这座俗称“林彪桥”的平拱石桥,建成于1971年。当时是为了方便林彪的汽车通过后溪河,直达万寿山前山的清华轩。同时还开辟出一条与之相应的道路。然而同年“九一三”事件发生,林彪元帅没有享受到新桥的便利。
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这座平拱石桥保留到现在,为今人享用,也为车辆进入颐和园提供了便利。
站在西堤北端的界湖桥上看半壁桥
深冬的半壁桥和林彪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