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前山东部,意迟云在、无尽意轩、养云轩...
标签:
颐和园意迟云在无尽意轩养云轩福荫轩 |
分类: 皇家园林 |
颐和园前山东部景点,
意迟云在、无尽意轩、养云轩、福荫轩、含新亭、荟亭。

正殿无尽意轩,硬山顶,面阔5间,坐北朝南。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年初秋,他与朋友驾一叶小舟,来到黄冈赤壁下的长江中赏月游玩,一轮明月映于波平浪静的江面,送爽的清风徐徐吹来,茫茫白露布满大江,水光山色与中天夜月相辉映,主客对酌于舟中,酒酣耳热后和着凄怆的洞箫声扣舷而歌,而后又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中引出客人思古之幽伤和对人生如寄的慨叹,由感情的抒发进而激发了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畅达。

“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无尽意轩院落垂花门出口

养云轩 ,始建于乾隆年间。院落分为前后两进,中以宇墙相隔。前院内东、西房各3间,硬山顶。正殿养云轩坐落在后院,坐北朝南,硬山顶。殿东、西各有硬山顶耳房2间。养云轩东配殿名随香,西配殿名含绿。正殿的东、西各有5间转角廊与配殿相连。
养云轩意为“养蓄云气之轩”,是颐和园中现存不多的乾隆时期的建筑,是随慈禧来园时嫔纪、命妇、格格的休息之所。慈禧的女画师缪素筠曾住于此。
内侧刻有楹联“群玉为峰楼台移海上,众香是国花木秀人寰。”,为乾隆手书。
这座石拱桥上有叠石洞穴及天桥通往乐寿堂的西花园扬仁风。
福荫轩西侧的叠石洞穴
含新亭西面的太湖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