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前山东部景点,
写秋轩、观生意、寻云亭、圆朗斋、瞰碧台、重翠亭、千峰彩翠城关
写秋轩,位于清华轩东北面的山坡上,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
写秋轩由写秋轩、观生意、寻云亭组成。正殿写秋轩居中,两个重檐四脊攒尖宝顶方亭(东面观生意,西面寻云亭)分列两旁。
写秋轩
为突出重点并求得建筑群体轮廓的变化,写秋轩坐落在高3米的平台上,坐北朝南,面阔3间,歇山顶。轩的东、西用斜爬山廊连系着观生意亭和寻云亭。整组建筑四周植以花木,自成一处开朗的游憩环境,从平台可眺望远处湖景、也可俯视山林近景。
廊头画
观生意,写秋轩东面重檐四脊攒尖方宝顶亭,用斜爬山廊连系着写秋轩。
观生意
寻云亭,写秋轩西面,两亭为重檐四脊攒尖方宝顶亭,用斜爬山廊连系着写秋轩。

寻云亭
圆朗斋,紧贴写秋轩平台的东侧,并用斜廊与写秋轩整组建筑连为一体。
圆朗斋面阔3间,卷棚硬山顶。
瞰碧台,在圆朗斋南面,卷棚硬山顶,面阔3间。
圆朗斋和瞰碧台,在东西两侧的山墙上挂着7幅廊头画。画上没有落款,内容以人物、山水、花鸟为主。
瞰碧台
重翠亭,位于圆朗斋背后的山坡上,写秋轩东北。重翠亭坐北朝南,歇山顶灰瓦,是一座三间八柱的敞厅式建筑。
重翠亭始建于乾隆年间。清漪园时期的重翠亭原是一座有门窗的房屋,亭中安设石造神台,供奉镌胎文殊菩萨,两边各有一尊站立的从神,上面的石造香几上放有一座青绿三足铜鼎,亭内墙上挂着数十轴佛像绘画等陈设。可惜,这些物品与建筑都遭到了英法侵略者的焚掠。
光绪时期重建重翠亭,将重翠亭改成了一座敞亭,亭西面山石上镌刻有“栖霞”二字,出自慈禧太后的手笔。重翠亭是游客上下山休憩和观景之所,向西可达智慧海,向东通过千峰彩翠城关可以游历景福阁。若自亭内俯瞰,眼前是层林尽染的山坡,远方是水天一色的湖光,山水相映,妙趣天成。
千峰彩翠城关,颐和园六大城关之一,在万寿山上。
千峰彩翠位于重翠亭东北,是一座城关式的建筑。城关坐北朝南,城基高5.05米,宽5.07米,两侧有8.08×1.8米的城墙,城门洞宽2.25米,上方石匾“千峰彩翠”。
在千峰彩翠城关上远眺昆明湖
远眺西堤。千峰彩翠城关南望,正对着山脚的一处院落是无尽意轩。
远眺西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