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望山半山腰上的朱德亭。题字人是朱德元帅唯一的女儿朱敏和女婿刘铮。

百望山上的圣母修道院南门。
解放后,山上山下的教会产业被解放军309医院所用。如今在百望山(黑山扈),至少有3处年代相近的天主教建筑遗址,即山下的圣若瑟楼、山上的圣母修道院和圣母山遗迹。
圣母修道院南门。

百望山游览图和指示牌上标记这里是“法国教堂”,因曾有多国传教士在这里服侍,又被叫做“九国教堂”。

“法国教堂”,实际上准确的名称是“圣母修道院”,建于1919年,作为神父和退休教士的住所,教会内称为圣母疗养院和圣母修道院。

圣母修道院,在解放后曾作为309医院的护士学校和戒毒所。还做过培训中心。现也废弃,整个院落大门紧锁,无人踪影。

地上丢弃的横幅应是近些年的。


圣母修道院东南角。

圣母修道院东门。

圣母修道院东面20米处的教会建筑。

在山上远望圣母修道院。
二十世纪上半叶,天主教圣母会在黑山扈这里建起一组颇具规模的建筑群,包括修道院、教堂、疗养院、墓地和葡萄园等。周边种植的葡萄种苗来自法国。
1910年,法国圣母天主教会修士沈蕴璞在北京阜外马尾沟创建教堂酒坊,生产法国风格的红、白葡萄酒,用于教会弥撒、祭祀和教徒饮用。

1912年酒坊生产出我国最早的起泡葡萄酒,即香槟酒。1946年1月,酒厂注册为“北平上义果酒厂”, 注册商标以黑山扈教堂和葡萄园为背景(对比下一张商标图片),称为“楼头”,正式向外出售葡萄酒。该酒厂成为最早向国外出口的中国葡萄酒生产商。

1953年,北平上义果酒厂改名为“北京市上义酿酒厂”,1956年6月公私合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1959年更名“北京葡萄酒厂”,即现在的北京龙徽酿酒有限公司。它的中国红、桂花陈等葡萄酒在国内外葡萄酒行业享有很高声誉。1987年的全国酿酒工作会议提出了饮料酒发展的四个转变,其中“粮食酒向果类酒的转变”为葡萄酒的发展创造了机遇。1988年,第一瓶由100%中国葡萄酿造的高品质葡萄酒诞生,因恰逢中国农历龙年,故取名“龙徽”。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代表中国;徽,是历史权威的象征,代表至高无上的品质。

在“法国教堂”向西南方向下山路边,有座废弃的水池,圣母山掩露在水池后面杂树丛中。

圣母山面向东。

历史照片,神职人员在圣母山前合影,摄于1934年。白色的栏杆和圣母像早已不翼而飞,圣母山的主体基本保存完整。仔细和现在的照片比对,很多石头还可以对得上,可见当年建筑的坚固程度。

可看到在圣母山的后面倒卧着一块石碑。

圣母山后面,倒卧的是一座传教士的墓碑。传教士名叫皮埃尔.威廉(Pierre
Willems),1877年11月28日生于荷兰梅耶(Meyel),1912年来到中国传教。先后传教于保定南关四各庄高家庄程六市及南宋村等处。从1931年开始在京西黑山扈(百望山所在地)圣母会担任神父。此人也是抗日战争初期黑山扈战斗中涉及的人物(见本博上一篇关于上义师范学院旧址的博文)。1947年春突患重病,于当年8月26日去世,享年71岁。1947年11月1日立。
照片拍摄于2014年10月12日。介绍文字汇编自网络。感谢博友voodoo3_bj之前发布的相关博文提供的信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