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湖广会馆,位于宣武区(今属西城区)骡马市大街东口南侧(原虎坊桥以西)。东为虎坊路,北临骡马市大街,南与北京工人俱乐部为临,西为居民住宅区。门牌为虎坊路3号。
湖广会馆是湖南、湖北两省旅京人士为联络乡谊而创建的同乡会馆。主要用于同乡寄寓或届时聚会,已有200年历史,是北京仅存的建有戏楼的著名会馆之一,也是按原有格局修复并对外开放的第一所会馆。
湖广会馆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当时张居正捐私宅修建了全楚会馆,后来成为私人住宅。该馆原址曾为清代达官名流的故居。据史料记载,乾隆嘉庆年间的历任大臣都在这里居住过,如:刘权之、王杰等。清朝文学家纪晓岚也曾在这里居住过。
东侧门
嘉庆十二年(1807年),重修成湖广会馆,总面积达43000多平方米。
道光十年(1830年),会馆里正院之前修起了大戏台,为两湖同乡集会、公宴之地。许多梨园界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曾在此登台献艺,如:谭鑫培、陈德霖,京剧名票王直君、梅兰芳等。曾国藩在这里办过六十大寿。
湖广会馆,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原是私宅,前后数易其主,最后由叶名沣将该住宅捐作湖广会馆,几经扩建,它逐渐成为一处京城名流会聚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乡贤祠、文昌阁、宝善堂、楚畹堂、风雨怀人馆、戏楼等。
会馆入口。
湖广会馆有着辉煌的历史,但经过百年的风吹雨打,会馆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变得残破不堪。
1984年5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湖广会馆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4月北京湖广会馆修复工程宣告竣工。
戏楼入口。
1996年5月8日北京湖广会馆大戏楼正式对外开放。修复后的戏楼,四周墙壁是恢复的博古彩绘,戏台上方为“霓裳同咏”匾,抱柱楹联长达一丈六尺。
上联写“魏阙共朝宗气象万千宛在洞庭云梦”,下联配“康衢偕舞蹈宫商一片依然白雪阳春”。观众席分为上下两层,古香古色的八仙桌整齐排列,为观众提供了舒适的环境。舞台天幕为黄色金丝缎绣制的五彩龙凤戏珠、牡丹、蝙蝠、如意吉祥图案,极具特色。大戏楼分上下两层,能容纳260人,二层由包厢式看楼环拱,共设十二个包厢。
茶楼南门。
原会馆大门东向,门嵌精美砖雕,装修典雅,古色古香。馆内有戏楼、正厅和乡贤词、附有花园。戏楼在会馆的前部,北、东、西三面有上下两层的看楼可容纳千人。会馆以“戏楼、茶楼、酒楼、博物馆”三楼一馆模式经营。
戏楼南入口。
重修后的会馆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格,整体建筑古朴幽雅、阁楼宽敞、雕梁画栋、曲径通幽,磨砖对缝青水墙的建筑群,呈现皇宫内院的金碧辉煌,却也玲珑剔透颇具王府风范,以其特有的古朴与典雅成为北京南城一道靓丽的风景。
文昌阁(北京戏曲博物馆)
北京湖广会馆分别由大戏楼、文昌阁、宝善堂与风雨怀人馆组成。1997年9月6日,北京湖广会馆作为北京市第一百座博物馆“北京戏曲博物馆”宣布成立。
子午井。
博物馆门前有一口井名为“子午井”,称其为“子午井”是因为据史书记载,在子时(零点)、与午时(正午12点),从此井打上的水异常甘甜,而其它时间井中的水皆为苦涩的。井的两侧立有两座石碑,分别由梨园名宿时慧宝和徐兰沅所书,记载了梨园前辈为贫苦的同行购置义园的(坟地)的过程及捐款数目。
楚畹堂餐厅
湖广会馆茶楼东门,面向馆外。
孙中山先生曾五次来到北京湖广会馆,1912年在这里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大会宣布了国民党的成立,此后多次在此召开党内会议。
北门,宝善堂。
中山先生莅临湖广会馆题记。
楚畹堂餐厅北门,面向骡马市大街。
于是之题字。于是之(1927—2013),话剧表演艺术家、原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湖广会馆经过修葺,更加雄伟壮丽,门前的广场上抽象的脸谱雕塑,洋溢着民族文化的时代气息。新建的传统照壁使会馆的外观更增添了几分古朴、庄重。

瑞祥大厦,西城区南新华街177号,骡马市大街与珠市口西大街路口西北角,与湖广会馆隔着珠市口西大街。

瑞祥大厦是民国时期京华大楼(京华印书局)旧址

1920年前后,宣南一带开始修建了几座近代化的新式楼房。一座是万明路的“新世界”,五层楼,形状似一艘轮船。这是一个仿上海大世界的民众游乐场,今已无存;另两座是商务印书馆出资建造的位于虎坊桥的京华大楼和位于琉璃厂的营业大楼,都是四层,十分坚固,今仍傲然挺立,近90年,质量仍然完好。再一个就是“四面钟”,它是修建在今永安路友谊医院一带的花园式的城南游艺园的标志性建筑。四面钟已复建,位置有所移动,高度有所降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