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鹁鸽胡同,王府井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东端曲折。东起灯市口北巷,西止王府井大街,北与小鹁鸽胡同相通。全长265米,宽5米。
大鹁鸽胡同,明代属明照坊,称鹁鸽市。清代属镶白旗。曾是京城有名的鹁鸽交易市场,胡同由此得名。民国后名称沿用。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大鹁鸽胡同。WenGe中一度改称新文艺胡同,后恢复原名。现胡同内多为居民住宅。在王府井大街东面,大鹁鸽胡同西口南侧是商务印书馆(王府井大街36号)。

陶氏私立两等小学堂旧址,大鹁鸽胡同13号。民国风格二进四合院,格局保存完整。

关于大鹁鸽胡同13号“陶氏私立两等小学堂”,在网络上没有查到有关信息,不知这所老学校的前世今生情况。陶氏为何人?应当不是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先生的经历中没有在京城建学校的记载。民国时期,灯市口这一片有很多学校。欢迎广大博友提供相关信息。

两进院落之间的通道。

二进院内景。民国时的小学堂,今日大杂院。

小鹁鸽胡同,王府井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中间曲折。东起大鹁鸽胡同,西止王府井大街。全长220米,宽4米。
小鹁鸽胡同,明代属明照坊,称鹁鸽市。清代属镶白旗,称小鹁鸽市。胡同由此得名。民国后名称沿用。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小鹁鸽胡同。WenGe中一度改称新文艺北巷,后恢复原名。现胡同内多为居民住宅。

小鹁鸽胡同西止王府井大街。在王府井大街东面,小鹁鸽胡同西口北侧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都剧场,南侧是金帆音乐厅,即原八面槽基督教救世军中央堂旧址。

多福巷,东四西大街南侧,呈东西走向,西端曲折。东起大豆腐巷,西止王府井大街。多福巷中段有一个向北的弯曲。多福巷同南侧的玉石胡同交叉形成丁字路口。全长368米,宽5米。

多福巷,清代属镶白旗,称小豆腐巷。民国称多福巷。1949年后沿称。现巷内多为居民住宅。老四合院建筑所剩无几,胡同两侧多为大厦和住宅小区。

抗日战争时期,多福巷靠北这一排住的全是日本人,日本投降以后,他们腾出房子,离开北京。

多福巷16号。1951年,丁玲从东总布胡同22号中国作家协会迁入多福巷16号。当年丁玲在院子里种了海棠和葡萄。
1958年6月,54岁的丁玲被举家放逐北大荒。多福巷是她命运的拐点。她当年住过的老宅已无存,仅有门墩应是原物。

多福巷44号,靠近多福寺西端,小巷南侧。这里以前是座“法华寺”,是皇城以东有名的大寺之一。当年的法华禅林早已改变了模样。院里原来的庙房,几经翻建早已不是原来的样子了,法华寺现在就剩下多福巷44号内部分遗存。
法华寺遗存,位于多福巷44号(原报房胡同44号)。明景泰年间建,为太监刘通之弟刘顺之宅,舍为寺。天启年重修,有大学士黄立极碑。清代正白旗蒙古都统署、汉军都统署设此。寺坐北朝南。现在的多福巷44号院门朝北。

翻建和私搭的平房中还能依稀看到老寺庙建筑痕迹。
据上世纪50年代调查,中间山门两侧,还有东西大门二座,旁门二座。进山门为旗杆院,有旗杆二,钟鼓楼各一座。甬道正对天王殿,左右配殿为娘娘殿、药王殿。第二层为大雄宝殿,大殿前有月台。左右两侧为伽蓝殿和祖师殿。第三层为毗卢殿,后带抱厦,西配殿为法云堂。再后为大悲坛,该殿两旁有通道,直通禅林院。最北为藏经阁,阁西为祖堂。进东大门迎门为影壁,过小院穿堂直入方丈院,再东有一跨院。方丈院北有后罩房及炊房,入西大门可达西院,北有学校及梧桐院。校北为西方丈院。

当年位列皇城东城诸刹之冠的法华寺,如今苟延残喘的大杂院。
该寺山门三间,为大式硬山筒瓦箍头脊,门额有砖匾“敕赐法华禅林寺”。东西大门为歇山筒瓦顶。天王殿、娘娘殿及药王殿均为硬山筒瓦大脊。钟鼓楼为歇山顶筒瓦大脊。大雄宝殿面阔五间,庑殿顶,正脊上有砖质透雕凤凰和莲花,檐下五踩重昂斗栱,内有藻井三个,中间为浮雕盘龙,两边为彩绘盘龙。东西配殿包括伽蓝殿、祖师殿及磨房、穿堂各六间,通面阔26.7米,进深7.6米,硬山筒瓦箍头脊,前出廊。毗卢殿面阔五间,重檐庑殿灰筒瓦顶,正脊上有砖质透雕二龙戏珠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字,五踩重昂斗栱;殿后抱厦三间,黄琉璃剪边歇山顶。东西配殿各三间,为硬山筒瓦箍头脊。大悲坛面阔三间,大式硬山筒瓦顶,正脊上透雕仙鹤、莲花,内为彻上明造,五架梁。藏经阁七间,前出轩五间,为悬山筒瓦箍头脊。东西配殿各三间,硬山筒瓦顶。大雄宝殿前有数座石碑。一为“明敕赐法华住山宝峰聚禅师行实碑”,成化七年(1471年)三月立;一为“明敕赐法华禅寺碑记”,成化十年(1474年)立;一为“明法华寺别院记”,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七月立;一为“明重修法华寺碑记”,天启七年(1627年)夏立;一为“清法华寺德悟和尚行实碑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八月立;一为“清法华寺真存法师铭”,无年月,其文略言寺建至今三百余载,真如禅师梵修清静,见寺近颓敝,苦心修幕,戊寅圆寂,立此贞珉,述其功德。估计为乾隆间立;一为“清重修古刹德云行实碑记”,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正月立;一为“清法华寺修建记略”,光绪二十八年立。

院内很多房子已拆,残垣断壁。
据记载,咸丰庚申之役,"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王大臣于此设巡防处,总之者为瑞常、文祥、宝鋆、麟魁,共数月,和议签订后,诸大臣在此接见洋人,是为京师交涉之始。
又据传,戊戍政变时,谭嗣同曾于此地夜见袁世凯交托变法机密大事。清代,此寺地近紫禁,故外地进京的官僚多居于此。《日下旧闻考》等书均有记载,并记此寺为东城诸刹之冠。

大杂院里通道最南面,可看到法华寺遗存的一个大石碑和碑旁的半块残碑和半个龟蚨。

法华寺内原有碑六座,立于大雄宝殿之前。现在多福巷44号院里的碑是其中的一座。

半块残碑和半个龟蚨。

法华寺碑保存完好,碑身的字迹还依稀可辨。碑文是《法华寺德悟和尚行实碑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八月立。

碑上的盘龙栩栩如生。

周边高耸的现代大厦俯瞰着残存的法华寺遗存,遗存还能存多久。现在只能从历史文字记载想像这座东城名刹昔日的雄姿。
上世纪80年代调查,山门三间尚存,但已改成民居,寺内主要建筑均拆除后盖楼,部分配房尚存,亦为民居。石碑散落于院内各处,有的砌于墙内,有的被当作台阶。唯"德悟和尚行实碑"较完整。现从多福巷44号可进入原庙后半部。2001年调查时,尚余大悲坛及西朵殿、部分西配殿和西路梧桐院和方丈院等部分建筑。

大豆腐巷,王府井大街东侧,呈南北走向。北起东四西大街,南止报房胡同,西与多福巷相通。全长235米,宽13米。
大豆腐巷,明代属明照坊,称宝府巷。清代属正白旗,称大豆腐巷。民国后名称沿用。WenGe中一度改称节约巷,后恢复原名。大豆腐巷曾是北京最大的肉市之一,巷内有多处屠猪作坊。现巷内多为居民住宅。

官房大院,王府井大街北侧,呈南北走向。北起报房胡同,南止小鹁鸽胡同。全长141米,宽6米。
官房大院,民国初称官房子。据传,此地是朝廷专为一些宫内服务的小官员所置的房屋,院落大体相近,因而得名官房子。还有一种说法,官房大院在明清两代是官家通报消息的所在地,当时的交通工具是马,这里是为官家通报消息配套养马的地方。民国36年(1947年)称官房大院。1949年后沿称。WenGe中一度改称红思想大院,后恢复原名。现胡同内多为居民住宅。
附近还有条胡同称作弓箭大院,是条呈南北走向的死胡同。北起东四西大街,南不通行。全长96米,宽7米。清朝十分重视弓箭生产,当时的弓箭艺人都聚集在北京东四十字路口的西南角那里,被称为“弓箭大院”,是皇家特设兵工厂。因此巷内多是制作出售弓箭的作坊、店铺,故而得名。现在已无任何弓箭作坊痕迹。

前厂胡同,灯市口大街北侧,呈东西走向,东端曲折。东起东四南大街,西止报房胡同,南与同福夹道相通。全长247米,宽4米。
前厂胡同,清代属镶白旗,称箭厂胡同。民国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因与安定门地区的箭厂胡同重名改称前厂胡同。WenGe中一度改称瑞金路十七条,后恢复原名。现胡同内多为居民住宅。

前厂胡同南侧一个院子内,民国西洋建筑。

院子里南面这座洋楼,是同福夹道4号近代建筑。

同福夹道4号近代建筑,南立面。以下四张同福夹道4号近代建筑图片来自“东华流韵“。
http://www.bjdclib.com/subdb/laneculture/historybuilding/201011/t20101111_36502.html

同福夹道4号近代建筑,约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洋政府交通总长曹汝霖曾在此居住。该建筑具有近代折衷主义的风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地上三层,有地下室。每层各有特色:首层东西两侧设楼门,门内是封闭式内廊。两门之间凸出两个弧形立面,以砖砌仿爱奥尼式壁柱分隔为三间,安装落地长窗,其上为二层阳台。二楼围廊开敞,廊柱为砖砌仿爱奥尼式双柱。屋顶有阁楼,覆以双折形铁皮屋面。

同福夹道4号近代建筑,廊柱。
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发生后,赵家楼胡同里曹汝霖宅邸的东院基本焚毁。在赵家楼修葺后,曹汝霖及全家搬回北京仍居此处。但曹仍以天津居住为多。1922年,他于灯市口同福夹道又盖起一座新楼,东院有戏楼,甚为宏伟,后门则在箭厂胡同(如今前厂胡同)7号。直系上台后,因曹在北洋集团中属交通系,与皖系亲密,故他又搬到天津。同福夹道宅寓则租给丹麦公使作为公使馆,只留下后院,家人改从箭厂胡同后出入。1937年始将此处宅寓卖掉。

同福夹道4号近代建筑,总平面图。

报房胡同,东四西大街南侧,呈东西走向。东起东四南大街,西止王府井大街,南与官房大院、前厂胡同相通,北与玉石胡同、大豆腐巷、桂花胡同相通。全长527米,宽8米。

报房胡同,明代属明照坊,称豹房胡同,清代属镶白旗,沿称。据传,此地早年是皇宫养豹的地方,故而得名。清光绪时以其谐音改称大、小报房胡同,宣统时称报房胡同。民国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信义大院、毛厂大院、槐树大院、兴隆大院、无量庵、油杓胡同并入。WenGe中一度改称瑞金路十九条,后恢复原名。明代太监刘通舍宅建法华寺于此,天启年重修,有大学士黄立极碑。清代正白旗蒙古都统署、汉军都统署设此。原无量庵今已无存。1860年恭亲王奕訢和大臣瑞常、文祥等在法华寺与英法代表谈判。谭嗣同夜访袁世凯也发生在法华寺。现胡同内有《海外文摘》杂志社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
传说此地是为皇宫圈养豹子的地方。还有种说法,说报房胡同得名就是因为报纸的缘故,当然,这里说的并不是现代的报纸,只是木字排印的用以发布皇帝谕旨和大臣奏议等官方文件的出版物。这报纸据说叫“京报”,不过,当然不是现代史上著名的《京报》了。

报房胡同47号。外表看四合院格局完整。

报房胡同44号,42号。

报房胡同29号。
北京城初建从元朝始,历经明清两代逐步完善。但就其建筑格局而言,“棋盘型”的风格、横平竖直的特点,一直延续下来。从永定门往北一直到德胜门为中轴线,天安门上的长安街,则是从这中轴线分别往东往西延伸。从空中往下看,城中的主要街道南北贯通,东西纵横,大体上是整齐划一。在这种情况下,遍布在城中的各条胡同也基本上是如此的布局。以东四南大街的胡同为例,从东单到东四,依次是新开路胡同、西总布胡同、外交部街、东堂子胡同、红星胡同、金宝街、干面胡同、史家胡同、内务部街、本司胡同、演乐胡同、灯草胡同、礼士胡同、前炒面胡同。这些都是东西走向的胡同,一条接一条,颇显规范整齐。

报房胡同17-1号。
然而,情况也不完全尽然。其中也有一些变化,如有的是胡同套胡同,如东四一带的报房胡同,本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但在中间又套着几条南北走向的小胡同,如多福巷、弓箭大院等。这种情况在北京城里不少。再有一种情况是,有的胡同弯弯曲曲,七拐八拐,人们把它称之为“九道弯”。还有的就是一些斜街,比如在原宣武区有条胡同叫铁树斜街。

东四清真寺,位于东四南大街路西13号,又名法明寺。该寺始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由明代后军都督同知陈友捐资重建,并由明景泰帝敕题“清真寺”门额。据载,当时清真寺门前有坊,坊前有白石桥,石桥外大街东立有照壁。

现存清真寺大门为民国三年(1914年)改建(一说
1920年改建)。寺门朝东,面阔三间,进深七檩,绘旋子彩画,硬山顶灰筒瓦屋面。明间设板门,出前后廊,后檐柱明间设屏门。大门内为一竖向院落,左右有砖砌的近代式厢房,带壁柱和女儿墙,南北两厢各一小间和六大间,浴室在北厢房。二门为过厅,面阔五间,前后带廊,廊子为砖砌券洞。
二门内为一小院,北有三间平房;院西有一垂花门,门南北有带漏窗的平顶走廊,此处原为邦克楼(宣礼搂)部位。邦克楼是一座二层方形攒尖顶建筑,为招呼回民群众做礼拜而设,它的铜宝顶直径约2尺,上铸阳文“成化丙午年造”,现存放在大殿前厦内。该楼建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于清光绪年间毁于一次地震(有说是毁于火)。

垂花门内是一处开阔的正方形大院,为该寺主庭院。主要建筑为礼拜殿,坐西朝东,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四角设擎檐柱,灰筒瓦庑殿顶。殿前带卷棚式抱厦,抱厦面阔三间,进深四檩。殿内屋架露明,遍施旋子彩画,柱子满饰贴金缠枝西蕃莲图案,殿内可容纳五百人同时礼拜。大殿的前半部为木结构,后半部为穹窿顶结构的无梁殿。无梁殿面阔三间,外形为歇山式,内部以三座拱门与大殿相通。无梁殿各间之间有厚重的隔墙,隔墙上各开有券门两座连通三座拱门。

此殿共有大小券门七座,正面的三座拱门门额上刻有精致的《古兰经》经文,为国内其他清真寺所少见。在大殿的抱厦内南端立有一座明万历七年(1579年)的《清真法明百字圣号》碑,碑身高91厘米,宽67厘米,下有须弥座,碑阳为汉文,记叙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事迹;碑阴用阿拉伯和汉文刻“理木无极”四字。主院内南北各有五间配殿和三间配房,均带前廊。配殿及大殿均为明代建筑。在南配殿的资料室里,保存着各种版本的《古兰经》,其中最为珍贵的是一本元代时的手抄本,文字精美,保存完好,被视为国宝。此外还有埃及国王赠送的图书等许多珍奇异宝。
该寺原来规模很大,相传南至报房胡同 北抵东四西大街。在大殿的南、西、北有许多房屋,原为寺内小学使用,如今殿后的一片空地即为当初小学之操场,西有一排教室,教室南侧为教员休息室和办公室。此后隔一狭窄胡同,又有许多间教室。民国十五年(1926年)该寺内又创办了清真寺中学校,十八年(1929年)私立达成师范学校由山东迁京,即以该寺为校址。而后又在此建福德图书馆,大殿南侧原有一西式砖楼,面阔六间,即是福德图书馆。殿后西北角,原还有一西式大礼堂,是回民群众俱乐部。现大殿以西、以南的建筑(学校、图书馆、俱乐部等)全部拆除。国家1974年和2003年拨款将寺修葺一新。院内树木葱笼,宁静肃穆,现为北京伊斯兰教协会会址,也是穆斯林进行礼拜、聚礼和节日会礼的地方,寺内阿訇除每日主持正常的宗教活动外,还为外籍教徒举行婚丧的仪式。
照片拍摄于2014年9月18日、27日和29日,介绍文字多汇编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