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堂子胡同、甘雨胡同、柏树胡同——北京灯市口大街之南,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标签:
西堂子胡同甘雨胡同柏树胡同左宗棠北京基督教女青年会 |
分类: 胡同中的历史痕迹 |
西堂子胡同,明代属澄清坊,称堂子胡同。明初移南方居民于北京,此处靠近灯市口繁华商业区,妓院较多。“堂子”系明代苏沪妓院的方言之称,胡同由此得名。清代属镶白旗,称西堂子胡同,以区别于东堂子胡同。民国后沿称。Wg中一度改称瑞金路十一条,后恢复原名。西堂子胡同25号至37号四合院原为清末军机大臣左宗棠住宅,1984年被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路北原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家庙一座。现胡同内有北京基督教女青年会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
西堂子胡同西端,西堂子胡同37号已无存,老宅院位置已成马路。
西堂子胡同33号,北京基督教女青年会。
这路宅院最早的主人是清雍正年间总管内务府大臣德保,其子英和于道光二年任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对此宅进行了扩建。
英和(1771--1840),字树琴,号煦斋,正白旗满族人,索绰络氏。乾隆五十八年进士;嘉庆年间,历任吏部、户部、礼部和理藩院侍郎;道光二年(1822年),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监修宝华峪工程;道光八年,因孝穆皇后地宫渗水获罪,与同时被革职的长子奎照、次子奎耀被流放到黑龙江卜魁城(齐齐哈尔);道光十一年,被赦回京,其子亦官复原职。
光绪六年(1880年),左宗棠平定关陇、收复新疆之后奉旨入京授军机大臣,兼管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英和后人将今西堂子胡同29号(含25号)出让给左宗棠。1915年,左宗棠之子左孝同将该院租与朱家;1922年,朱家与左家商议,以三万元(银圆)购买此房,因左孝同与其子左台孙意见不一未能成交,朱家迁出。几年后,溥雪斋将位于朝阳门内大街的“孚王府”卖给奉系军阀将领杨宇霆,又以两万元(银圆)的价格购买了此房。
溥雪斋在此住了只有几年,便又易手他人。新房主将“广亮大门”改为“如意门”,并在五开间厅房院中砌了四座大花坛。
溥雪斋,画家、音乐家,名溥伒,号雪斋,满族,爱新觉罗氏,北京市人。
溥雪斋的曾祖是清宣宗旻宁,祖父是惇亲王奕誴,父亲是贝勒载瀛。溥雪斋四岁时过继给孚郡王奕譓为孙。
溥雪斋与溥仪是同一曾祖的堂兄弟,年长溥仪十三岁,六岁时封贝子爵。溥仪登基当上了宣统皇帝,溥雪斋成了皇兄,先后任乾清门行走、备引大臣、前引大臣,成了御前行走的侍从官。
清帝逊位,溥雪斋的仕途也就终结了。从此,溥雪斋遨游在自己的艺术天地之中,当过辅仁大学美术系主任兼教授,还与张伯驹、管平湖等人发起组织了一个古琴会。
新中国成立后,溥雪斋任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北京市文联理事、北京市美协副主席、北京市书法研究社社长、北京市音乐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名誉画师等。
1957年,北京画院成立,周恩来总理到会祝贺。在拍合影照时,周总理特意将溥雪斋拉在身边,风趣地说:“咱们来个满汉联欢吧!”
1963年,陈毅元帅受党中央委托在中南海设宴,祝贺溥雪斋先生七十寿辰。
1966年,WG风暴骤起之时,溥雪斋先生离家出走,从此,先生杳如黄鹤。
西堂子胡同27号。
西堂子胡同25—29号,南面是台湾饭店。高楼大厦俯瞰着残存的老宅院。
西堂子胡同25号东南面,施工中。
西堂子胡同13号。院内有照壁。
甘雨胡同,明代属澄清坊,称干鱼胡同。清代属镶白旗,沿称,宣统时称甘雨胡同。民国后沿称。WG中一度改称瑞金路十三条,后恢复原名。明代有玄极观置此。清代胡同内有镶白旗蒙古都统署、元极观,北侧有天主堂。雍正四年(1726年)在此设会同馆舍,以备外国使臣居住,乾隆二年(1737年)撤销。民国时,甘雨胡同有北平证券交易所、协成汽车行、巴西驻华使馆。现胡同内多为居民住宅。
甘雨胡同34号
柏树胡同,明代属澄清坊,称椿树胡同,相传此地有一棵古椿树,故而得名。清代属镶白旗,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马尾巴胡同并入,改称柏树胡同。WG中一度改称瑞金路十五条,后恢复原名。21号院原为成寿寺,始建于明代成化元年(1465年),为司礼监太监夏时出资,嘉靖时扩建后为京师名刹之一,后逐渐成为民居,1988年拆除,建成松鹤大酒家。26号曾是著名学者辜鸿铭寓所,现为王府井宾馆。现胡同内多为居民住宅。
柏树胡同19号,民国西洋式二层小楼。
柏树胡同19号,胡同旁的餐馆顶上露出的民国西洋式二层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