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2013-10-16 08:00:00)
标签:

旅游

通州

大运河

分类: 运河上河图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在运河文化广场,北运河的东岸,远眺北运河的北端终点——通州北关闸。照片中从左(河西)至右(河东),可以看到:燃灯佛舍利塔、大光楼、北关桥闸、仿古木船。河的西岸,塔吊伫立,大兴土木。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东关大桥。
     历史上,大运河一直是南北货运的大动脉,共分五段,自北端通州至天津段定为北运河。自古以来,北运河有过许多名称,如:鲍邱水、沽水、潞水、潞河、白漕、通济河、外漕河、自在河、泗河等。北运河历史上对北京的建设与发展、南北物资的交流,中外文化的沟通,都起过极大作用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帆影广场。东关大桥之南,北运河东岸景观。
    柳荫龙舟、二水会流、万舟骈集、古塔凌云都曾列入著名的“通州八景”。优美的天际沙明、柳岸渔舟、漕艇飞帆、风行芦荡等景均列入“文昌阁十二景”。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古运河码头,如今的“漕运码头”影视基地,仿古的槽船。
    通州作为大运河的北起点,曾是历史上盛极一时的皇家码头,京杭大运河在通州境内流域长达42公里,运河两岸分布有燃灯佛舍利塔、大光楼、漕运码头、皇木厂等一批文物古迹。每年有上万艘船只在运河码头装卸,形成了通州八景之一的“万舟骈集”景观。过去,通州还有个特别的节日——开漕节。每年当第一批漕粮抵达的日子,就是个盛大的节日,官吏客商、船工百姓共同参与庆祝活动,热闹非凡。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通州运河公园规划全线总长4600米,是集休闲娱乐教育,体育竞技健身、水上游乐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也是京东地区面积最大的城市公园。北起北运河源水岛南端,南至六环路,西起滨河西路,东至北运河防洪堤。规划全线总长4600米,宽600-800米,总面积368万平方米,其中水面占92万平方米,绿化率达95%。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据史书记载,通州历来为京东交通要道。漕运、仓储重地。运河漕运,国脉所系,历朝视通州为肘腋,于是通州有了“乃九重肘腋之上流,六国咽喉之雄镇”的美誉。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由运河而带动起来的通州,曾经极度地繁荣兴旺。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滨河大桥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滨河大桥西南,是运河明珠住宅区。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滨河大桥上,北望运河风光。远处的桥是东关大桥。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滨河大桥东岸,是新华联和运河湾住宅区。陈道明和王志文主演的电视剧《手机》中,很多情节就是在运河湾拍摄的。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在北运河西岸,远眺东岸风光。帆影广场,运河奥运健身中心。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运河奥运健身中心象一只飞翔的海鸥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东关大桥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远观北运河,气势宏大,水面平阔如镜,森林层层如浪,绿杨花树如画,皇木沉船如烟,现代与朴野并存。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运河文化广场,北运河东岸,浮动着仿古木船,龙头凤尾,约100多米长,船体三层,全彩绘,水殿龙舟,颇为壮观。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据说,这条仿古木船是按当年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的龙船仿制。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运河文化广场,北运河两岸,地面有京杭大运河经过的各个城市的浮雕。这是德州的浮雕。
    京杭大运河两岸逐步发展起来的大中城市包括:北京、通州、天津、沧州、德州、临清、聊城、济宁、枣庄、淮阴、扬州、宿迁、徐州、镇江、常州、无锡、嘉兴、杭州、宁波等。沿河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文化发达、经济繁荣及社会兴旺。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静卧运河西岸的独木舟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通州北闸水利枢纽。照片中,右侧的桥闸是北关闸,北关闸的西侧是验粮楼。这里是三千四百里大运河的最北端,即是终点也是起点,同时也是南北货物的集散地。验粮楼原名大光楼,又称坝楼,始建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同治十一年重修,南北添建平台各三间。位置在通州旧城北门外沿通惠河向东,在运河与通惠河交汇之处,北运河西岸石坝码头岸边。明清两朝,户部坐粮厅官员,在此验收漕粮,故也叫验粮楼。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之乱,义和团与清廷合作,扶清灭洋,攻教堂杀洋鬼,团民在此楼下,演练阵法神拳,并参与阻击八国联军,攻打贾后疃天主教教堂及教徒等战斗。通州沦陷以后,八国联军疯狂报复,将大光楼及众多古建烧毁。1901年,南粮由火车运送北京,漕运停止,石坝废弃,大光楼也随历史销声灭迹。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大光楼建筑形制与北京市内的钟鼓楼相似。楼上下两层,楼高16.55米。下层是一拱券式门洞通道,方便行走,东面十多米即是运河河床,西行不到百步就到通州北门。上层歇山脊,单层双滴水,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四面有廊带护拦,因临河而建,地处石坝,所以较其它单层建筑高阔,呈鹤立鸡群的风貌。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大光楼的复建工程于2008年奥运会举办前和北关闸桥一起完工。大光楼现作为北关闸西侧配套的管理用房使用。拱桥、验粮楼、燃灯塔浑然一体,与周边人文、自然风貌完美结合。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在大光楼明间廊柱悬挂着一副清代诗人徐德润撰写的木制楷书楹联:
“高处不胜寒,溯沙鸟风帆,七十二沽丁字水;
夕阳无限好,看燕云蓟树,百千万点米家山。”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北关闸在石坝码头旧址兴建,七孔弧形拦河闸采用“桥闸一体”的设计方式,闸门隐蔽于桥下,近看是闸,远看是桥,桥体的形制和装饰依照了古代造桥式样。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位于北运河起点处的北关闸与运潮减河起点的分洪闸分别于1960年10月和1963年汛前建成,共同构成北关分洪枢纽,是北京市东南郊防洪除涝工程的重要建筑物。经过40余年的运行,目前两闸不同程度出现了结构开裂、钢筋锈蚀、启闭设备不能正常运转等问题,经有关部门安全鉴定,属三类病险闸,需重建。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通州北闸水利枢纽工程总投资近2.7亿元,于原闸下游新建拦河闸、分洪闸各一座,北关闸于2008年奥运会举办前完工,分洪闸也于2009年完成,枢纽设计标准为50年洪水设计,100年洪水校核。工程完成后,水面达到400万平方米,蓄水能力提高到1000万立方米,并形成温榆河、小中河、通惠河、运潮减河、北运河5河相汇源水岛的情景,可使通州区更加充分地利用上游、特别是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充实滨水宜居新城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水资源量,同时对增加防洪调度灵活性、保护水资源、回灌地下水、改善北京东部生态环境、弘扬运河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新北关闸不仅满足防洪、蓄水、调节水位的功能要求,还在西侧增设船闸,满足通航要求。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北关闸桥桥面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北运河交叉口,通济桥通济桥桥南端连接北关闸水利枢纽和北运河西岸,桥北正在封闭建设中。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通济桥上四排汉白玉栏杆。望柱上精美的石狮。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这座南北方向的通济桥,桥西是通惠河,桥东(照片中桥另一侧)是温榆河、小中河、运潮减河的合流。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通济桥的西南角,文物保护碑。2013年8月立。碑的背面刻着《通惠河通州段》碑文。碑后是最后的通惠河通州段。
    《通惠河通州段》部分碑文:... ...
    通州段是中国大运河最北方的河段——通惠河的端点段落,是通惠河在北京通州境内的一段河道,是通惠河与北运河交接的重要河段。通惠河通州段始建于公元13世纪末(元代初期),河段西起永通桥,向东至通州北关闸汇入北运河,长约5公里。在元代至明初约2个世纪的时期内,是槽船经由通州向北京漕运的主要通道。
     公元15—19世纪末,受北京皇城用水增多等因素的影响,此段运河水量不足,大部分南来的槽船将漕粮运输至通州,再由通州陆路转运至北京城内,仅有少量槽船通过此段运河,将漕粮运至北京城东侧的东便门。19世纪末漕运废弃后,此段河道主要用作北京城市排水行洪的水道和城市景观河道。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大运河的历史上有三次大开凿。最早一次是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所开凿的邗沟。第二次是隋炀帝公元605年至609年,重开邗沟并向北延伸。第三次是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大力施工,形成至今之规模。郭守敬主持又开通惠河,于是南来之船可溯通惠河,直达京师城内。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节日里静静的通济桥,游人罕至。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在通济桥上向西远望通惠河。通济桥这里就是元代源自昌平白浮泉的通惠河的终点。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通济桥上汉白玉栏杆的望柱上精美的石狮。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温榆河、小中河、运潮减河三条河流在通济桥桥东合流。远处是京哈高速公路。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温榆河位于北京市东北部。自沙河水库至通县北关拦河闸,是大运河的上游。发源于北京市昌平区军都山麓。上游由东沙河、北沙河、南沙河3条支流汇合而成。全长47.5公里,其间又有蔺沟河、清河、龙道河、坝河、小中河汇入。流域面积4423平方公里。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小中河位于顺义城西。纵贯县境南北,发源于怀柔的孙家史山和顺义的李家史山交界地区,流经顺义9个乡,至小葛渠村南入通州境内,汇入温榆河。全长39公里,流域面积135平方公里。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运潮减河位于通州东部。是连接北运河与潮白河的人工排水河道。北京市东郊主要分洪河道。因用以分减温榆河洪水,减轻北运河的压力,故名。1960年开始施工,1964年竣工,是北京市第一条以机械施工为主的大型水利工程。西起通州北关分洪闸,东至潞城镇东堡入潮白河,流经永顺地区、宋庄、胡各庄等乡镇22个自然村,长11.5公里,堤防长20公里,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水源主要来自潮白河。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在通济桥上向南欣赏北关闸桥和大光楼,逆光拍摄。
    北关拦河闸桥为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运河源头第一桥”,温榆河、通惠河、小中河等为北运河源。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自隋炀帝开凿之日起,迄今已有1380余年。北起通州,南迄宁波,全长1700余公里。京杭大运河已经申报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也是中国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它和长城一样是中国古代的两大工程奇迹。

北京通州北运河风光
    古塔凌云。
    著名的燃灯佛舍利塔(简称燃灯塔)坐落在西海子公园东北角,大运河北端西畔,是古通州象征。此塔现在因周边建设而周围封闭,只得远观。此塔始建于北周,距今1300多年。据说,燃灯佛的遗骨舍利在塔中供奉。唐、元、明诸代曾予以维修。燃灯塔燃灯塔为砖木结构,密檐实心,八角形13层,略有收分。原高48米,围44米,须弥座,双束腰,每面多嵌精美砖雕,下腰置二龙戏珠,上腰设三壶门,内镶仙人,各角雕力士披甲顶盔。此塔距潞河数百米,然其影垂映河中是“通州八景”之一。清乾隆皇帝题诗:“郡城塔影落波间”,清诗人王维珍赞叹:“一枝塔影认通州”。
    康熙十八年(1679)地震,其身倾圮,发现一颗佛牙与数百粒舍利;1900年,八国联军占据通州,对塔进行破坏;1976年唐山地震受损。1985年9月重修,塔刹增高5米,添相轮二、圆光一、仰月一、宝珠四,添设避雷针,重修塔顶莲花座及各层塔檐,补铸铜铃,按原色油饰。
    北京大学未名湖畔著名的“博雅塔”就是仿照通州的燃灯塔建造的。

 

    本集照片摄于2013年10月2日。介绍文字多摘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