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运河文化广场,北运河的东岸,远眺北运河的北端终点——通州北关闸。照片中从左(河西)至右(河东),可以看到:燃灯佛舍利塔、大光楼、北关桥闸、仿古木船。河的西岸,塔吊伫立,大兴土木。
东关大桥。
历史上,大运河一直是南北货运的大动脉,共分五段,自北端通州至天津段定为北运河。自古以来,北运河有过许多名称,如:鲍邱水、沽水、潞水、潞河、白漕、通济河、外漕河、自在河、泗河等。北运河历史上对北京的建设与发展、南北物资的交流,中外文化的沟通,都起过极大作用。
帆影广场。东关大桥之南,北运河东岸景观。
柳荫龙舟、二水会流、万舟骈集、古塔凌云都曾列入著名的“通州八景”。优美的天际沙明、柳岸渔舟、漕艇飞帆、风行芦荡等景均列入“文昌阁十二景”。
古运河码头,如今的“漕运码头”影视基地,仿古的槽船。
通州作为大运河的北起点,曾是历史上盛极一时的皇家码头,京杭大运河在通州境内流域长达42公里,运河两岸分布有燃灯佛舍利塔、大光楼、漕运码头、皇木厂等一批文物古迹。每年有上万艘船只在运河码头装卸,形成了通州八景之一的“万舟骈集”景观。过去,通州还有个特别的节日——开漕节。每年当第一批漕粮抵达的日子,就是个盛大的节日,官吏客商、船工百姓共同参与庆祝活动,热闹非凡。
通州运河公园规划全线总长4600米,是集休闲娱乐教育,体育竞技健身、水上游乐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也是京东地区面积最大的城市公园。北起北运河源水岛南端,南至六环路,西起滨河西路,东至北运河防洪堤。规划全线总长4600米,宽600-800米,总面积368万平方米,其中水面占92万平方米,绿化率达95%。
据史书记载,通州历来为京东交通要道。漕运、仓储重地。运河漕运,国脉所系,历朝视通州为肘腋,于是通州有了“乃九重肘腋之上流,六国咽喉之雄镇”的美誉。
由运河而带动起来的通州,曾经极度地繁荣兴旺。
滨河大桥
滨河大桥西南,是运河明珠住宅区。
滨河大桥上,北望运河风光。远处的桥是东关大桥。
滨河大桥东岸,是新华联和运河湾住宅区。陈道明和王志文主演的电视剧《手机》中,很多情节就是在运河湾拍摄的。
在北运河西岸,远眺东岸风光。帆影广场,运河奥运健身中心。
运河奥运健身中心象一只飞翔的海鸥
东关大桥
远观北运河,气势宏大,水面平阔如镜,森林层层如浪,绿杨花树如画,皇木沉船如烟,现代与朴野并存。
运河文化广场,北运河东岸,浮动着仿古木船,龙头凤尾,约100多米长,船体三层,全彩绘,水殿龙舟,颇为壮观。
据说,这条仿古木船是按当年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的龙船仿制。
运河文化广场,北运河两岸,地面有京杭大运河经过的各个城市的浮雕。这是德州的浮雕。
京杭大运河两岸逐步发展起来的大中城市包括:北京、通州、天津、沧州、德州、临清、聊城、济宁、枣庄、淮阴、扬州、宿迁、徐州、镇江、常州、无锡、嘉兴、杭州、宁波等。沿河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文化发达、经济繁荣及社会兴旺。
静卧运河西岸的独木舟
通州北闸水利枢纽。照片中,右侧的桥闸是北关闸,北关闸的西侧是验粮楼。这里是三千四百里大运河的最北端,即是终点也是起点,同时也是南北货物的集散地。验粮楼原名大光楼,又称坝楼,始建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同治十一年重修,南北添建平台各三间。位置在通州旧城北门外沿通惠河向东,在运河与通惠河交汇之处,北运河西岸石坝码头岸边。明清两朝,户部坐粮厅官员,在此验收漕粮,故也叫验粮楼。
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之乱,义和团与清廷合作,扶清灭洋,攻教堂杀洋鬼,团民在此楼下,演练阵法神拳,并参与阻击八国联军,攻打贾后疃天主教教堂及教徒等战斗。通州沦陷以后,八国联军疯狂报复,将大光楼及众多古建烧毁。1901年,南粮由火车运送北京,漕运停止,石坝废弃,大光楼也随历史销声灭迹。
大光楼建筑形制与北京市内的钟鼓楼相似。楼上下两层,楼高16.55米。下层是一拱券式门洞通道,方便行走,东面十多米即是运河河床,西行不到百步就到通州北门。上层歇山脊,单层双滴水,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四面有廊带护拦,因临河而建,地处石坝,所以较其它单层建筑高阔,呈鹤立鸡群的风貌。
大光楼的复建工程于2008年奥运会举办前和北关闸桥一起完工。大光楼现作为北关闸西侧配套的管理用房使用。拱桥、验粮楼、燃灯塔浑然一体,与周边人文、自然风貌完美结合。
在大光楼明间廊柱悬挂着一副清代诗人徐德润撰写的木制楷书楹联:
“高处不胜寒,溯沙鸟风帆,七十二沽丁字水;
夕阳无限好,看燕云蓟树,百千万点米家山。”
著名的燃灯佛舍利塔(简称燃灯塔)坐落在西海子公园东北角,大运河北端西畔,是古通州象征。此塔现在因周边建设而周围封闭,只得远观。此塔始建于北周,距今1300多年。据说,燃灯佛的遗骨舍利在塔中供奉。唐、元、明诸代曾予以维修。燃灯塔燃灯塔为砖木结构,密檐实心,八角形13层,略有收分。原高48米,围44米,须弥座,双束腰,每面多嵌精美砖雕,下腰置二龙戏珠,上腰设三壶门,内镶仙人,各角雕力士披甲顶盔。此塔距潞河数百米,然其影垂映河中,是“通州八景”之一。清乾隆皇帝题诗:“郡城塔影落波间”,清诗人王维珍赞叹:“一枝塔影认通州”。
康熙十八年(1679)地震,其身倾圮,发现一颗佛牙与数百粒舍利;1900年,八国联军占据通州,对塔进行破坏;1976年唐山地震受损。1985年9月重修,塔刹增高5米,添相轮二、圆光一、仰月一、宝珠四,添设避雷针,重修塔顶莲花座及各层塔檐,补铸铜铃,按原色油饰。
北京大学未名湖畔著名的“博雅塔”就是仿照通州的燃灯塔建造的。
本集照片摄于2013年10月2日。介绍文字多摘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