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2013-10-24 08:00:00)
标签:

旅游

八里桥

通州

通惠河

分类: 运河上河图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站在八里桥东南方,欣赏八里桥。桥东侧的分水泊岸上,缝隙中长出了杂树。

     北京地铁八通线“八里桥”站,地铁站北边的这座八里桥,是北京有名的四大名桥之一,与京西宛平卢沟桥、京北沙河朝宗桥、京东南凉水河的马驹桥合称拱卫京师四大桥。八里桥原名永通桥,修建于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正统皇帝赐名“永通”。由于其距离通县城西八里,所以又俗称“八里桥”。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站在八里桥东南方,欣赏八里桥

    永通桥是坐落在通惠河上的唯一的一座大型石拱桥。通惠河是元至元二十七(1290)春由都水监郭守敬主持开凿的一条重要人工河道。及至明朝,通惠漕运干道,东南之粟,年漕已到数百万石。东南贡赋,岁亿万计,市民所需,则不可悉数,概由此河运京。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永通桥正是在这样一条十分重要和著名的漕河上建造的唯一的一座大型石拱桥。史称它是“陆运京储之通道”。石桥的前身是座木桥。因通惠河坡度较大、河水湍急常将这里原建的木桥冲毁,影响交通,后来明英宗准奏建石桥,正统十一年十二月石桥竣工,英宗赐名“永通桥”。石桥的建成,不仅解决了交通,控制了洪水,还为古老的通惠河增加了一个美丽壮观的景点。所谓“长桥映月”正是通州八景之一。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座落桥东南的文物保护石碑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现在的八里桥已远非往日的壮观景象。桥身护栏上的三十三对形态各异的石狮子在前几年遭到了人为的破坏,有20多只狮子已经面目全非。经修复后,现桥护栏以铁栅栏围护。从桥的侧面看去,破损残缺的桥洞,远没有“八里桥不落桅”的风范。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现在的八里桥依然是通州的重要交通要道,每天在桥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车辆不计其数。为了保护古桥,桥上做了限高。桥面两侧成了停车场,停满了轿车。很多轿车挂天津和河北的车牌。应有不少人是把车开到这里,再乘地铁去京城上班。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八里桥之战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七月,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英法联军因天津谈判无结果,遂自天津向北京逼进。9月18日(八月初四日),英、法联军先头部队自天津北犯,向张家湾的清军驻地发炮攻击。清军僧格林沁所部守军在失利的形势下,退八里桥,以扼赴京道路”,随后,英、法联军一举占领了张家湾和通州城。9月21日(八月初七日)上午七时许,英法军队以6000人的兵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自通州郭家坟分三路向八里桥一带猛扑。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八里桥东护栏上的石狮

    当时,驻守八里桥一带的清军三万,分别由僧格林沁、胜保、瑞麟统率。清军当时处于冷热兵器转型期。清军士兵挥舞着大刀长矛,使用落后于侵略者的抬枪、抬炮,与英法联军展开生死决战。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这座石狮应当是原来的。

     通州城外杀声震天,八里桥边遮天蔽日,清军将士视死如归,英勇杀敌,桥上的将士倒下了,后面的将士又冲了上来,誓与大桥共存亡。清军的统帅僧格林沁奋力指挥全军作战,最后在八里桥上决战的时刻,骑着马站在桥中央,命令一名身材高大的蒙古旗手,高举"僧王大旗"挥师抗击敌军。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这座石狮应当也是原来的,饱经风雨侵蚀。

    战至当晚,清军官兵前仆后继。在清军大旗的指挥下,彪悍的蒙古骑兵多次冲到离英法联军阵地仅50米的距离,但是在侵略者密集的子弹和炮弹的精确杀伤下,桥面上堆满了清军的尸体,八里桥失守。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这座石狮应当是新建的。

     八里桥之战是近代军队与封建军队的一次经典战役。英法联军当时已经经历过拿破仑战争锤炼,和最新克里米亚战争中的考验,兵员是义务兵役制加职业军官团。不仅装备的是配备刺刀的前膛燧发枪和滑膛炮。部分使用了,刚刚发明不久最新的线膛火炮和线膛步枪。使用的是空心方阵和三排阵列的战列步兵线等最新战术。而八旗军是以冷热兵器混用为主的步骑混合军队,绿营军装备的是少数进口和仿制的旧式滑膛枪、自制的本国鸟枪,抬枪,抬炮、劈山炮、和大刀、长矛等冷兵器。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八里桥之战,三万多清军伤亡过半,还有很多记载是三万多清军几乎全部阵亡。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甚至直至今日,对己方伤亡的统计或者公布,总是出于某种目的显示出严重的自相矛盾。战争剧中常听到的东方国家指挥官“不计一切代价”的口号,体现出专制社会对民众生命的及其不尊重。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八里桥之战,清政府自称毙伤联军一千多人,而英法联军自己统计只有十二人阵亡。双方伤亡之悬殊,只有美国对伊拉克的海湾战争有得一比。不同的是,牺牲的清军官兵都是战死在冲锋路上,战死的伊拉克军人多数是在溃逃途中,被美军“宜将剩勇追穷寇”,用空中力量消灭。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八里桥一战,清军惨败,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了圆明园。电影《火烧圆明园》中有一段情节详细描绘了悲壮的通州张家湾和八里桥之战。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如今,留有英法联军洋枪洋炮弹痕的八里桥仍巍然横跨在古老的通惠河上,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沧桑岁月。历史是残酷的,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不要指望专制独裁制度能带来社会的进步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桥护栏东北端的戗水兽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站在八里桥东北方,欣赏八里桥

    在八里之战中,八里桥的石栏板被炸得粉碎,许多石狮子也被炸毁,于是在战后,清政府将伤痕累累的八里桥重新修复,但仍不免留下了一些炮弹造成的创伤。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修京通柏油路时,将桥两端垫土,降低了石桥的坡度。解放后,桥面铺上沥青。后来,为保护古桥的历史风貌,减少洪水对桥的冲击,在桥南北两端开道引河,各建三洞水泥桥一座,用来泄洪分流,桥间以水泥构成分水泊岸。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站在八里桥东北方,欣赏八里桥

    八里桥为三孔拱券石桥,南北走向。全长50米,宽16米,为3孔拱券结构石桥,中孔净跨6.2米,净高8.45米,两边孔净跨4.5米,净高4.31米。这种构造是专为漕运的需要设计的。通惠河运粮船多为帆船,如建造普通形式拱桥,势必阻碍漕船的航行,为此古代工匠将桥的中孔建造得相当高耸,漕船可直出直入,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所谓“八里桥不落桅”正是指此。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永通桥保护范围系永通桥建筑本身及石道;石道碑保护范围系东、西至距石道碑座25米的平行线,南至京通公路规划红线,北至距碑座30米的平行线。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如今,忙于为生计奔波的人们,窘于给自己的爱车找个停车位的人们,还有 ... ...的人们,在经过八里桥的人中,还有多少人知道,发生在这座古桥上的那段悲壮历史,数万生命被涂炭,鲜血染红了通惠河,浸透了古老的通惠河两岸沃土。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站在八里桥西南方,欣赏八里桥。与桥东侧的分水泊岸不同的是,桥西侧的分水泊岸上,没有杂树生长。

    桥墩、拱券等部位使用腰铁以加强砌石之间的拉力。桥墩的分水尖上,设置了三角铁桩,以减轻水流对桥墩的撞击。两桥头原各有桥牌坊1座,坊额上有“永通桥”三个大字,已无存。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站在八里桥西南方,欣赏八里桥。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桥护栏西南端的戗水兽。4个桥头均雕有蹲伏状戗水兽1个。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桥两侧各有石栏板32块和望柱33根,柱头雕有形态各异的石狮子。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八里桥西护栏上的石狮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经百多年风雨侵蚀,面目不清的石狮。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这座石狮应当是原来的,被风雨侵蚀得面目不清。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大狮背小狮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桥护栏西北端的戗水兽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在离桥东南不远处的河岸上,见到一块石料,应当原本是桥护栏上的,柱头雕有石狮子的望柱,有狮子的三支脚遗存。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距离桥东南100多米,石道碑。碑北侧紧临轻轨八通线。八里桥东南,是一个住宅小区。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清雍正十一年(1733)雍正帝为记载修筑京通间石道之事撰文并在东桥头立“御制通州石道碑”,乾隆三十八年(1773)重修。光绪二十六年被八国联军烧毁。2005年在原址建碑亭,亭总高12米,为四角、黄琉璃亭,双围柱、重檐、歇山顶。


北京通州八里桥——凭吊古战场
用汉文、满文篆刻的碑文,已模糊不清。


    本集照片摄于2013年9月10日。介绍文字部分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