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碑店村——通惠河边的北京最美乡村

(2014-01-05 08:00:00)
标签:

旅游

通惠河

高碑店

漕运

分类: 运河上河图

高碑店村——通惠河边的北京最美乡村

    北京地铁八通线高碑店站,地铁站西南口出来就能看到这个高高的标志牌。

    高碑店村位于北京市东长安街延长线南侧,距天安门仅8公里,属朝阳区所辖。村庄北依京通快速路,南傍广渠路,西临东四环、东靠京五环。北有北京华润饭店、紫檀博物馆、高碑店兴隆公园、高尔夫球场;南有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现辖区面积2.7平方公里,地图上区域面积管理形似一宝“鼎”。常住人口5千7百多人,外来人口8千多人。全村绿地面积300余亩。


高碑店村——通惠河边的北京最美乡村
村东口紧邻水域的小花园里


高碑店村——通惠河边的北京最美乡村
高碑店村2006年被评为北京最美的乡村。

    高碑店村的逐渐形成与发展,与流经村北的通惠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上,河边码头舳舻蔽水,沿岸茶楼、酒肆、商亭、作坊鳞次栉比。由于交通的便利,经济和民间文化都同样繁荣,大有“凭高总览村千顷,尽为平津渡水人”。


高碑店村——通惠河边的北京最美乡村

高碑店村——通惠河边的北京最美乡村  
    在小花园里,远眺高碑店村和漕运码头遗址(照片右边)。

    高碑店村,是个千年古村。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高碑店码头的商业作用致使商贾聚集,兴建房舍和寺宇庙观;码头漕运的繁忙,天仙宫庙会的热闹,各种民间花会的兴起,使其成为京城热闹的“港口”。


高碑店村——通惠河边的北京最美乡村  
远眺滕隆阁


高碑店村——通惠河边的北京最美乡村  
远眺漕运码头遗址。

    曾几何时,高碑店还是一个辽金至元明清时代的漕运河码头、皇粮商品的集散地。古老的通惠河傍村而流,通惠灌渠穿村而过,京城水系旅游终点站通惠码头就在村边,当年乘船可以北达颐和园、东到通州城。


高碑店村——通惠河边的北京最美乡村
高碑店村铭碑址,位于村北通惠灌渠出水口北侧,与西面通惠河湖南端平津闸遗址相对。铭碑建于2004年9月,坐西南,面东北。石料采自房山区历代皇家宫苑专用石料场地——大石窝村。基座为青白花纹大理石,铭碑主体为黑白相间花岗岩。铭碑面刻有中文隶书体“北京高碑店”并附刻英文。


高碑店村——通惠河边的北京最美乡村  
高碑店村外,通惠河中小岛。繁茂的古树,架设高压电线的电杆。


高碑店村——通惠河边的北京最美乡村  
    前些年,随着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使高碑店村逐渐变成了一个“农村无农业,农民无耕地,农转居无工作”的“三无”村。村子确立了大力培育发展高碑店古典家具一条街的新思路、新模式,硬是把个通惠河两岸建成了集古典家具、华夏文化、民俗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高碑店模式新社区。


高碑店村——通惠河边的北京最美乡村
这片伫立通惠河南边的仿古中式三层楼房小区,整齐划一。一层为商铺,二、三层为居室。


高碑店村——通惠河边的北京最美乡村
    随着高碑店古家具市场的形成,高碑店村的房地产明显增值,古家具街两侧的村民,通过出租房屋,增加了家庭收入,使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拓宽了村民的就业渠道,高碑店古家具市场逐步为高碑店村解决了村民们的就业问题。沉寂已久的千年古村高碑店一跃成为京郊民俗旅游重要基地、中国国际民俗体验旅游重要基地、中国北方最大的古典高端家具集散地、北京最大的古典家具和古玩杂项文化一条街。 


高碑店村——通惠河边的北京最美乡村
村最南边一处拆迁的平房,残留的院墙上还保留着完整的八仙过海瓷砖画。


高碑店村——通惠河边的北京最美乡村
这片仿古中式三层楼房,外表栋栋相似,过于整齐划一,显得单调。


高碑店村——通惠河边的北京最美乡村
这里的村庄静悄悄


高碑店村——通惠河边的北京最美乡村
摄影工作室


高碑店村——通惠河边的北京最美乡村
    现在全村的古典家具及其他商户已达500多家。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8.05亿元,人均收入2.63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高碑店村——通惠河边的北京最美乡村  
在整齐划一的建筑群里,有修缮和销售明清古旧家具的,有制作和销售传统硬木家具的,有经营古玩、石器、根雕、茶具等商品的。


高碑店村——通惠河边的北京最美乡村  
村里非常冷清,几乎看不到有多少人在逛。有不少门面,好像根本就没人在经营。


高碑店村——通惠河边的北京最美乡村
    祝福高碑店村!


    本集照片摄于2013年9月10日。介绍文字部分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