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失眠

(2013-08-21 16:27:48)
标签:

健康

养生保健

失眠

分类: 中医保健
    现在有很多的人向我咨询关于失眠的问题,今天我将失眠的种类以及大致的疗法给大家说一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如果有疑问可以向我咨询。

    中医认为,人的正常睡眠是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地转化的结果,如果这种规律一旦被破坏,就可以导致不寐的发生,而这种规律被破坏的原因主要由于外邪如火、热、气、血之壅塞,干扰卫气的正常运行,内伤情志使五脏气机失常、气血不和及阴阳失调而致失眠。

    失眠又分虚证实症,大家可以主症来分辨自己属于哪一种。
  
    一、虚证
    1、气血两虚证

    【主症】失眠,多梦易醒,心悸健忘,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
    【治法】补养心脾,益气生血。
    【中药验方】茯苓15g、党参15g、酸枣仁15g、龙眼肉10g、石菖蒲10g、志远10g,水煎服。
    【中成药】①归脾丸:口服,每次6g,每日2此。②柏子养心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饮食保健】酸枣仁30g,柏子仁15g,夜交藤15g,先煎取药汁,龙眼肉10g,大枣7枚,米100g,煮粥。
    【运动保健】①杨氏太极不:15~20分钟。②杨氏小步走:15~20分钟。以身感热、微汗出为度。
    【经络保健】拇指点穴法:心俞、三阴交、气海、神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一般建议对穴位进行20~30的点压。

    2、阴虚火旺证
    【主症】心烦不眠,五心烦热,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口干少津,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中药验方】黄连6g,肉桂1g,阿胶珠6g,鸡子黄(冲服)2个,龙齿(先煎)30g,生地黄、熟地黄各15g,黄柏10g,知母10g,朱茯神10g。水煎服。
    【中成药】①天王补心丹: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②知柏地黄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饮食保健】生地黄30g,酸枣仁30g,先煎区汁,粳米60g,煮粥。
    【运动保健】①杨氏太极步:20~25分钟。②杨氏太极拳。③杨氏小步走:20~25分钟。以身感热、微汗出为度。
    【经络保健】拇指点穴法:心俞、肾俞、太溪、涌泉。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一般建议对穴位进行20~30的点压。


    二、实证
    1、肝郁化火证

    【主症】失眠,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玄数。
    【治法】疏肝泻火,宁心安神。
    【中药验方】柴胡10g,香附10g,郁金10g,川楝子10g,龙胆草12g,栀子10g,黄芩10g,黄连6g,生地黄30g,百合15g,知母10g,龙齿(先煎)30g。水煎服。
    【中成药】①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次6g,每日2此。②朱砂安神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饮食保健】龙胆草10g,竹叶20g,先煎取汁,粳米100g,酌加冰糖适量,煮粥。
    【运动保健】①杨氏小步走:20~25分钟。②慢跑或走跑交替15~20分钟。以汗出透为度。
    【经络保健】拇指点穴法:心俞、肾俞、三阴交、太冲、合谷、内关。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一般建议对穴位进行20~30的点压。

    2、痰热内忧证
    【主症】失眠头疼,痰多胸闷,厌食嗳气,心烦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化痰清热,和胃安神
    【中药验方】法半夏10g,秫米30g,茯苓15g,陈皮10g,枳实10g,竹茹10g,黄芩10g,黄连6g,远志10g。水煎服
    【中成药】①竹沥化痰丸:口服,每次6g,每日2次。②加味保和丸:口服,每次6g,每次2次。
    【饮食保健】新竹沥水20ml,小米(或秫米)100g,煮粥临熟时,下竹沥水搅匀,晨起空腹食之
    【运动保健】①杨氏小步走:20~25分钟。②慢跑或走跑交替15~20分钟。以汗出透为度。
    【经络保健】拇指点穴法:心俞、肺俞、脾俞、内关、神门、丰隆。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一般建议对穴位进行20~30的点压。

    重点提示:预防失眠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应特别重视精神保健盒生活调摄。如睡前不宜兴奋,以拇指点穴法点按涌泉、太溪、内关、神门、气海、关元等,或用掌心置于气海、关元穴部位,闭目养生,“意守丹田”有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