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对于食补的误区也慢慢被人重视。过去的一些认知常识,哪些是正确科学的而哪些又是个案不适合大众群体的呢?今天我们就跟随杨增良讲授一起剖析“神草”人参。
人参,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古代人参的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
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适用于气虚体质。但不同的参之间还是有些区别的,并且并不所有的人都适合食用人参滋补,需根据体质而定。那不同的参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
人参(白参、红参)
1、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微温。入脾、肺、心、肾经。
2、功用主治:大补元气,益智安神。尤宜于中老年精气不足,久病体虚不易恢复者。
3、使用注意:①凡湿热体质、阴虚体质、失眠、抑郁症等不宜使用。②饮食不宜与萝卜等破气之品同用,以免减弱补气作用。③“十八反、十九畏”认为人参反藜芦、畏五灵脂,故不宜同用。
4、常规用量:3-10g,入煎剂宜先煎。
5、食方举例:①白参山药莲子粥:白参(即生晒参,先泡软、后切片)6g,怀山药15g(鲜品加倍),莲子肉6g,以常法煮粥。适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者。②红参乌鸡汤:红参(先泡软、后切片)6g,生黄芪30g,女贞子15g,以上中药纱布包,装入乌鸡(洗净、去杂)腹中,以常法清炖至肉烂为度。适用于大病后体虚,尤宜于癌症术后,元气大伤者。
党参
1、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入脾、肺经。
2、功用主治:补中益气,养血生津。尤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血两虚者。
3、使用注意:①若表征未解,感冒未愈,或中满邪实者忌用。②气滞火盛者不宜。③“十八反、十九畏”认为本品反藜芦、畏五灵脂,故不宜同用。
4、常规用量:10-15g,食疗可至30g以上。
5、食方举例。①党参山药大米粥:党参30g,怀山药15g(鲜品加倍),大米60g,以常法煮粥。适用于脾虚食少、腹胀便池者。②党参补血粥:党参15g、大枣7枚、龙眼肉15g、紫米50g、以常法煮粥。适用于脾胃虚弱,血虚萎黄等气血两虚者。
太子参
1、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微寒。入脾、肺经。
2、功用主治:益气生精,补脾润肺,且生津作用胜于补气,为清补之佳品,尤宜于气虚而兼阴亏者。
3、使用注意:①本品药理薄弱,须大剂量连续服用,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②凡邪实之证忌服。
4、常规用量:10-30g,煎服。
5、食方举例:①参芪扁豆茶:太子参15g,生黄芪15g,白扁豆(先泡)10g,五味子3g,大枣5枚,煎水代茶饮。适用于病后气血亏虚者。②补虚止汗汤:太子参10g,浮小麦15g,大枣4枚,水煎服。适用于小儿虚汗。
西洋参
1、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寒。入肺、心、肾经。
2、功用主治:益气养阴,清热生津。尤宜于气阴不足,虚火内炽者。本品以清补见长,“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待之”《医学衷中参西录》
3、使用注意:①本品生用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尤宜于脾肺气虚,常易感冒,中气下陷,卒中偏瘫症属气虚血瘀者。
4、常规用量:3-6g,另煎汁和服。
5、食方举例:①洋参百合粥:西洋参(先泡软,后切片)6g,百合(鲜品为佳)15g,大米50g,以常法煮粥。适用于疲劳综合症,长期慢性疲劳不易恢复者。
药食原是同根生,二者互补寓其中;
食养治本滋后天,精气得充阴阳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