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
(2019-03-28 11:05:37)
标签:
可发刊物介绍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社文化 |
分类: [本土作品]之优秀论文选登 |
中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
宁强县大安镇中心小学
【摘 要】据调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因为作业而伤脑筋,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将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少写作文等作为对语文老师最大的希望。我们教师能不能设计一些既能深化课堂学习,又有趣的作业呢?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作业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如何利用作业的设计来提高教学成效已经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中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学生母语使用能力的塑造与提高有重要作用。对中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促进中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作业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教学质量检测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的有效方法。提高中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可以推动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可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更为深入的开发,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找到中小学语文学习的动力。因此,加强中小学语文作业提高的有效性成为每一位中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注重中小学语文作业的阶段性
提起作业,似乎总会有一个“课后”这样的修饰词语,事实更是如此,许多教师比较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但这样的作业方式过于单一,也使得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丧失了语文学习激情。因此在我看来应当加强对中小学语文作业阶段性的区别,作业应当分为课前与课堂、课后三种,以此来实现作业有效性的提高。首先从课前作业来讲,其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熟悉没有学习过的语文内容,以此来促进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前作业的内容大多以朗读课文、识记汉字与词语为主,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从课堂作业来讲,就是教师利用课上时间对教学成果进行及时的检测。
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广泛涉猎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生物、绘画、历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走进社会生活。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取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二、“被动完成”变为“自主学习”
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传统的语文作业无非机械、重复地抄写,令人头疼的背诵,题目陈旧的作文。学生犹如疲惫不堪的渔夫在无边的苦海漫无边际地漫游。为此,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完生字、新词后,不再让学生机械抄写,那些已经记住的生字、新词可以不抄写,难记的字就读一读,记一记,再工工整整地默写一次,布置作业时充分信任学生,承认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结果他们想方设法不抄生字,记生字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习效率竟大大提高了。如有位学生记“赞”时说:“有两个先生家里有很多宝贝,我称赞他们真有钱。”字形、字意、运用全会了,我想这不得不说是“创新思维”帮的忙。
三、“整体统一” 变为“体现层次”
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的学生都是不敢越“标准答案”一步。当作业“雪化了变成什么?” 学生回答“变成春天”,如果我们用标准答案“水”来将他的回答一口否定,那么这位学生的想象力也将被我们扼杀了。
我们必须冲破“标 准答案”的樊篱,变“标准答案”为合理回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个人见解,允许学生与同学争论答案,最后自己得出正确答案,而不是一味由教师下定语。
四、“单一评改”变为“人文互动”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善于发现并欣赏每个学生的创新活动。一本看似单一的作业,蕴含着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探究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设计和指导的策略,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
五、设计多元化作业,让学生多感官得到体验
作业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一种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作业练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多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很少想起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学生不仅个性没有得到发挥,而且思维潜力也得不到挖掘,难以由此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
六、激发学生的兴趣性,布置实践型的作业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就越高。但是,中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因此,这种单一的书写作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单调的书写工作也常常会成为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做或不完成作业的原因之一。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听、说、读、写、做、玩、观都可能成为语文作业,让学生总保持一种新鲜感,使学生不觉得是为完成老师留的作业而被动做作业。我曾尝试过下列语文实践性作业,学生兴趣盎然,乐做喜学。
在学完课文以后,为了加强思想教育,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顺着作者的思路把课文再写下去。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内心体验,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
学生们边带着这些问题,有的通过书籍翻阅、有的网上浏览、有的向人询问……自主的探究奥运的由来、意义和我国参加奥运的情况。通过预习的深入了解,学生们感受到了一个国家举办奥运的不易。通过课前任务的完成,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了,从而很快的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七、通过亲身表演来体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对于一些情景完整、人物形象鲜明,适合表演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调动全部的情感演一演课本剧,以身题之,以心验之,演出自己对文本的感悟。比如在教《矛与盾》一文时,我让学生自由结组,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还自己制作了道具,演得惟妙惟肖。学生置身于课本剧表演中,以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体验作品的角色时,他们的独特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都在自己饰演的角色上打下了鲜明的印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能力。
八、设计多层次作业,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我们的教育对象具有极大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发展也各有不同,应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不同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因此,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多层次,有差异。我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的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简单动手、有趣味的作业,一方面使这些"差生"易学、乐学,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他们“吃不了”的问题。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这样,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而且也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
办小报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很好的办法,也是学生才艺展示的一个大舞台。如学习了《黄山奇松》一文后,我要求学生收集有关黄山各种风景名胜的图片、文章、诗歌,举办一次“黄山知识知多少”的小报展览。既延伸了课堂训练目标,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又扩大了视野。课外阅读。其一,指导学生阅读与所学课文相关的文章。
其二,指导学生阅读其他各类书刊,包括中外名著、散文、诗歌等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学生实践性作业形式很多,这要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巩固完善与创新,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的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和满足的心理体验。适量、适当的作业和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对优生是如此,对后进生更是如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难度的作业,让好、中、差的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上得到相应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的收获,使得事半功倍。
作业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教学质量检测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的有效方法。提高中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可以推动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可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更为深入的开发,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找到中小学语文学习的动力。因此,加强中小学语文作业提高的有效性成为每一位中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