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珠山:寺毁洞陷面目非

(2020-04-11 14:29:08)
标签:

龙珠山

赤岗岭

龙珠寺

大龙山

其门山

分类: 安庆城旧踪
龙珠山:寺毁洞陷面目非

  @老城闲人在微博中发布两幅照片,一是在龙珠洞(观音洞)口拍下的石门湖山水,另一是在登山石阶上摄录的龙珠寺山门。据先生介绍,这两与龙珠山相关的旧照均来自《东方杂志》1935年第32卷第4期,也就是说,照片上的水影山色、陡阶高门都是八十年前的光景。
  旧照引发热议。@英王府说,龙珠山原名其门山,山上有观音洞,深百米,洞内藏有观音石。观音洞外,海的法师曾建有二层三进庙宇。1935年前后,刘镇华主政安徽,常赴其门山游览。一次湖水高涨,山成孤岛,其形如珠,刘见状感叹:此山该称“龙珠山”,从此其门山变为一颗龙珠,与大龙山融为一体。

龙珠山:寺毁洞陷面目非
镜头向北拍下的龙珠山,山形圆润如珠。

  刘镇华女婿田镇瀛也游过龙珠山,并留下日记“寺仅正殿三楹,偏楼一所而已,楼为方丈居室及待客用者。闻修葺时,刘叔(刘镇华)曾捐百元。殿之左侧室中有老方丈坐化处,已十年,面目犹如生,直坐玻璃装就之木龛中,下用灰石泥封。殿之后室另有一观音像,像后有一深洞,半假天工,黑暗阴凉,石多奇趣。有石级可下,龙爪及珠在洞之一隅,但已无从辨认,或系传闻失实。洞之最上端有一玉石之观音。
  “出洞,复至殿之右侧登后山,将及山巅,耸立一小亭,亭旁有何氏墓在焉。何某现犹健在,已七十余,为该亭之重修者;及其未死之前,自行将墓修好亦雅事也。墓道有石级可达,半由人工,半假自然,路旁山石嵯峨,景地甚幽。乃择地,摄数影归。寺门左侧有马福祥主皖时所修之亭,亭中为邓石如所书龙珠山碑。”

龙珠山:寺毁洞陷面目非
从不同方向看龙珠山。山体破碎,好景不再。南侧山体稍好,观音洞、龙珠寺都在这个地方。

  对龙珠山与龙珠寺的描述,估计再没有比田镇瀛写得更详尽的了。田镇瀛是1934年3月23日游龙珠山的,“摄数影归”,《东方杂志》1935年第32卷第4期上的龙珠山照片,莫非出自田镇瀛之手?
  田镇瀛日记中提到的马福祥,原是西北马家军领袖,是武夫也是文人,曾博览群书,临摹名帖。1930年他来皖任省主席,时间虽短仅有7个月,但龙珠山没少留下他的印迹。他建了邓石如碑亭,写下了《龙珠山》诗篇。诗曰:“崎岖荦角石径仄,林深箐密夹路侧。藤葛牵衣欲攫人,红泥遍洒讌脂色。峭壁悬崖傍古寺,高阁凌空势欲堕。断碑八尺卧寺门,篆书栲栳三大字。字体飞舞走龙蛇,藓获菭葑涎吐蜗。细辩知为完白篆,斯冰而外成一家。”

龙珠山:寺毁洞陷面目非
照片中红色斑块是观音洞与龙珠寺所在处

  汪军先生却道出了吴忠信对故乡的一往情深。吴忠信是安徽合肥人,国民党元老,曾任皖省主席。在皖期间,他是龙珠寺常客,退居台湾后,家中墙上始终挂着一幅张大千赠的《龙珠感旧图》,民国安徽省政府秘书长曹经沅在《龙珠感旧图》序中介绍:“安庆附郭诸山以龙珠为最胜,其地近集贤关,山峦起伏,林木蔚然。石门湖亦相距咫尺,邦人憩游,恒集于此。”安庆龙珠山是他们终生怀念的地方。
  “湖水平如镜,青松引赤沙。禅堂何处是,南向倚山斜。风物含诗意,江天付画家,老僧知好客,烧竹自煎茶。”“洞内清凉忘俗虑,桃花如锦耀归程。”张庆先生也找出前人写龙珠山的诗句,从这些诗中可以感受到民国时期龙珠山的那份恬静与淡远。

龙珠山:寺毁洞陷面目非
观音洞口有一人多高,洞深目前还有十几米。

    @菱湖残月也为旧照所动,三去龙珠山寻觅旧迹。第一趟因时间紧迫,仅在山下张望一番,见满山疮痍,心生惆怅。次日再往,绕过破碎的山北,到破坏较小的山南。披荆斩棘,几番登攀,但寻觅无果。五天后,也就是10月23日,经村民指点,残月找到了观音洞。观音洞洞口朝南,洞高过人,洞深尚存十米有余。洞口外有下行石阶,阶下为一平地。地面有旧砖散落,地沿砖石排列有序呈墙脚状。@菱湖残月断定,此即龙珠寺旧址。
    在观音洞口远望西南,水影山形与八十前旧照无异,@菱湖残月激动不已。然近观脚下身旁,山崩石碎,寺毁洞陷,佳景不再,@菱湖残月又感叹无奈。(2013-11)

龙珠山:寺毁洞陷面目非
左图是从龙珠寺进入观音洞的石阶,右图是观音洞右侧的石阶。
 龙珠山:寺毁洞陷面目非
观音洞前有块平地,可能就是龙珠寺旧址。旧砖散落,墙基清晰。

龙珠山:寺毁洞陷面目非         观音洞顶头、两侧巨石尚存,据当地人说,以前石头上有文字,今日未见。

龙珠山:寺毁洞陷面目非
龙珠山的两种植物。左图是竹,呈方形,残月想是否与赵朴初故乡的瘦风禅寺方竹有联系。右图植物称喙果绞股蓝,一是少见,二是安庆北郊是它分布的最北记录。
 
龙珠山:寺毁洞陷面目非
 当地人说,龙珠山西南角山下有口泉眼,称“菖蒲井(音)”,现压在这块巨石下,已枯竭。

龙珠山:寺毁洞陷面目非
龙珠山下有条美丽的河流进石门湖。

龙珠山:寺毁洞陷面目非
 顺着这条小路,就可走向龙珠山。龙珠山在石门湖正北,山体虽小,但平地凸起,有桂林山水韵味。田镇瀛日记:“下车步行约二里,半山间龙珠寺在焉。”

龙珠山:寺毁洞陷面目非
老城闲人发布的两张老照片。

龙珠山:寺毁洞陷面目非
残月站在观音洞拍摄的山影,与老照片对照,差不多,吻合得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