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幼儿创造性美术活动指导方法与建议

标签:
少儿美术培训加盟美术教育 |
分类: 其他 |
3-4岁幼儿创造性美术活动的指导,应侧重培养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根据这一时期对幼儿的观察,及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所呈现出的美术能力,3~4岁幼儿美术活动应以绘画、泥工及简单的综合制作为主。
绘画主要是点、线、圆及圆上添加线条;泥工主要是团圆、搓长、压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综合制作主要是在成人提供的半成品上添加简单的辅助材料。这是这一时期幼儿应具备的基本美术技能,教师教育的重点应是引导幼儿尝试运用这些技能,初步进行美术的创造,培养幼儿美术的兴趣,而非技能的传授和拔高。
(一)幼儿创造性绘画活动的指导方法与建议
1.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引导幼儿自发性的学习
教育者要注意创设游戏的氛围,抓住幼儿直觉动作思维的特点,以游戏贯穿于整个绘画活动中。通过形象的动作、语言,把枯燥的技能练习,变成幼儿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轻松、自主、积极地进行绘画活动,在玩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1)划线游戏
3岁左右的幼儿还不敢大胆在纸上画,画出的线条短而零乱。可带幼儿玩划线游戏,使幼儿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边玩边画。这样既能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又为他们今后敢放笔大胆绘画奠定了基础。
活动案例:龙卷风
刮大风时,带幼儿到大自然中观察风、感受风,带幼儿和风一起做游戏,边学风“呜、呜”的叫,边用手比划风旋转地飞(进行空画练习)。引导幼儿在纸上和风做游戏,大胆划出随意的线圈,点出风沙。成人可以启发或帮助幼儿给大巩添画出眼、嘴,使所画的图像更加形象,增加绘画的兴趣。
喜欢画画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喜欢绘画的原因是其具有游戏性。所以,教育者要善于将教育的目的、绘画的内容转化为幼儿喜爱的游戏,通过游戏使幼儿主动而有目的的发展。“龙卷风的游戏”使幼儿毫无顾虑的放开了笔,画出了长长的线圈;又控制住笔点出风沙,一放一收训练了孩子手的灵活性。
(2)添补画游戏
在这个阶段的初期,成人可为幼儿提供一定的主题画面,通过语言故事或情景描述,引导幼儿采用添补画的方法添画背景,较完整地表现一定的主题情景,自觉地用线条符号较形象地传达自己的意图,有目的进行绘画。使幼儿初步体验到“我真棒”、“我能行”。
添补画案例:快乐小鸭
为幼儿准备一张画有小鸭子的大纸。故事导入:“春天到了,小鸭子快乐的跳到水里去游泳,可是水太少了,小鸭子游不起来,怎么办呢?”启发幼儿给小鸭子添画水。“有了水,小鸭子可高兴了。这时,天上布满了乌云,一会儿就下起了雨,小鸭子玩的更快乐了”。鼓励幼儿画出乌云和雨。
http://s10/mw690/003xjZI5zy7oMkDnpfX79&690
http://s1/mw690/003xjZI5zy7oMkEZh5Kc0&690
http://s16/mw690/003xjZI5zy7oMkJhZ83af&690
幼儿绘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成人要善于抓住孩子的心理,通过生动的语言,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把枯燥的画线练习变成幼儿内在需要。
在这个活动中,成人并没有规定应如何去画,而是通过故事来引导、启发他们,孩子绘画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凭借自己对雨的印象,画出了大雨、小雨、毛毛雨。他们知道鸭子喜欢游泳,水越多鸭子越快乐,同情心促使孩子们给鸭子画了许多许多的水。
幼儿的性格不同、起点不同,划出的线也各不相同,没有好坏,只要敢大胆在纸上画,就应给予充分的表扬。美术作品追求的是不同风格。李楠画的大胆、泼辣,王丹画的文雅、规矩,各有各的美。
(3)拟人画游戏
在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经验以后,可通过拟人化的故事,启发幼儿大胆想像,引导幼儿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进行绘画,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充分感受绘画的乐趣。
拟人画法案例:水果娃娃
启发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秋天到了,水果熟了,水果娃娃梳上小辫,伸出胳膊,伸出腿,高兴地在一起唱歌做游戏的情景。幼儿边说成人边画,丰富幼儿的绘画经验。然后,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
这个时期,大部分幼儿在开始画的时候,虽有一定的主题,但并没想好要表现什么情节。在画的过程中,随图像的出现而赋予一定的内容,从而促进幼儿思维活动的发生和发展。王天一小朋友开始画的是水果娃娃在跳舞,由于没地方画梨,就转动纸在较空的地方来画,她高兴地发现:“我画的是翻跟头的梨娃娃”。并讲了翻跟头的水果娃娃的故事。
年龄小的幼儿思维具有典型的拟人化的特点,常常把一些无生命的物体想像成是有生命的。在他们的眼中水果会跳舞,太阳会说话,拟人画法最能满足幼儿的愿望,最易引发孩子的想像,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期幼儿思维的特点,开启幼儿想像的大门,引导幼儿进行拟人画游戏,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
(4)色彩游戏
由于孩子的年龄比较小,大面积涂色还有一定的困难,也比较枯燥。如果引导幼儿用棉签或手蘸水彩进行涂抹,孩子的兴趣就非常的浓厚,涂色不再是任务,而是色彩游戏。花花绿绿的画面,使幼儿从中感受了色彩的美、色彩的融合和变化,这为他们今后绘画作品追求色彩鲜艳、丰富奠定了基础。
教师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有意识为幼儿提供一些操作非常简便的工具、材料,如:彩色水笔、棉签、水彩或广告色……引导幼儿画手指画、棉签画、色彩游戏画等,不断变换绘画表现形式和方法,吸引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总有新鲜感,总有进行绘画活动的愿望。
2.通过示范教学法,丰富幼儿绘画的经验
由于这一时期幼儿绘画表现方法、经验比较欠缺,即使是那些外形非常简单的物体,孩子画起来也不知从何入手。教育者可通过示范教学法,引导幼儿从大处着眼,用最简单的形、线,概括表现感兴趣的物体的主要部分、主要特征。通过成人的示范,初步获得同一个物体,不同形象的表现方法。
成人的示范要带有很强的游戏性,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所画的形象应该是既简单又丰富,即表现一定的情节又有一定的情趣。虽然做了示范,但并不规定如何去画,这样才能给幼儿发挥想像留有余地。示范教学切不可单一形象,幼儿模仿。
3.绘画的内容要关注幼儿的兴趣
在日常活动中教育者可根据幼儿的需要选择一些结构简单,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幼儿进行观察。通过看一看、玩一玩、说一说,使幼儿获得充分的感知,引导幼儿画主题意愿画。同时,要给幼儿发展留有空间,允许幼儿画与主题无关的东西。
在这个阶段的初期,可多进行一些线圈与线的组合游戏,既可以适应和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又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锻炼手的灵活性。
(二)幼儿创造性手工活动指导方法与建议
(1)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手工活动材料。
A.材料不要太小、也不要太大,要便于幼儿操作。
B.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不同程度的半成品和一定的辅助材料,减少操作的步骤和难度,使幼儿容易实现想法,感受手工活动的乐趣。
(2)美工区要有一些用不同材料做成的、较接近幼儿发展水平的小制作,供幼儿欣赏,给幼儿暗示,激发幼儿动手尝试的愿望。
(3)手工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幼儿,是幼儿非常熟悉而又喜欢的,并有一定的趣味性。如:泥塑糖葫芦、把水果贴上眼睛、嘴,做成水果娃娃等。
(4)手工活动的内容要与幼儿绘画活动的内容相贴近。幼儿通过绘画的观察、概括和表现后,已经对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再引导幼儿尝试运用手工的方法进行表现,幼儿容易接受。
(5)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幼儿的行为是情绪化的。因而,幼儿的美术教育要将培养兴趣、丰富感性认识贯穿始终,只有抓住这两点,对幼儿的教育才有效。
摘自《幼儿创造性美术教育》张福芝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