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
(2019-02-20 21:26:22)
标签:
教育 |
在《克拉克55条班规》中有许多条是涉及到学习习惯的,如“以完整的句子回答所有问题”、“做事要有条理”、“把学习用品放好”、课前要预习、准备学具、“全班一起读课文时,要看着一字一句”等等。
我们学校也正在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可为什么我们在反复强调、反复指导下,我们的学生还是没有达到我们期望值呢?这样看来,我们对习惯目标还不够细化。我们大多是在班级里读一读,说一说,告诉学生们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至于把每一个要求进行强化转化成学生的行为习惯的过程,则由于担心影响了教学时间,影响了教学成绩,而不敢贸然实施。这也使我们的学习还仅仅只让学生知道了该怎样做,至于做到什么程度才是标准,才是极致,不是很清楚。起初,克拉克利用开学后的几周时间,来实施规范班规。当然我们也看到,班规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学生熟练掌握并遵守这些班规后,克拉克的课堂秩序和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最初的互相打闹、乱作一团,到后来的秩序井然,由“全校最差”的班变成了讲文明、懂礼貌、表现非常好的班。正如“同行眼中的克拉克和它的规则”中所述:克拉克先生的规则无疑有助于让孩子获得必要的家庭与社会规范,同时,还能帮助孩子做好走向校园、成功应对真实生活的准备。
当然克拉克的班规之所以能顺利进行,除了鼓励表扬外,克拉克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量的“惩罚”。“学生作业不做给予惩罚,罚做两倍”等惩罚。但随着课改的深入,惩罚似乎变成了一个极其敏感的话题,我们的教育似乎变得更加小心翼翼。再看看我们的学生,没有知错就改的能力,没有耐挫力,他们变得脆弱,经不得风雨。我们再来看看《克拉克55条班规》,克拉克先生这样既有激励又有惩罚的教育才是完整的。
“我把教室变成了一个家,这样我们所有人都要对每一个人的成功负责,我们总是相互提携。教室里每天都充满了鼓励和激情。当孩子处在这样一种氛围中,他们就会更加努力,他们想学到更多东西,他们的学习成果就会体现在考试分数上。”克拉克用自己的坚持,为孩子们创造了奇迹,为教育创造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