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福建颜氏 |
信息来源:安溪新闻网、安溪报
发稿日期:2013/12/25
蓝田乡乌土村旧属还一里,是安溪颜氏的主要发源地,村里秀峰林立,古木参天,溪水环绕,翠竹成荫,茶香古韵,可谓钟灵毓秀之地。
古树参天风景秀
乌土村高山环绕,有朝天山、银瓶山、双髻山、牛舌坂等。周围植被丰富,植物繁多,古树参天,一派葱笼,山坡上到处长有杉树、松树、竹林、红豆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我国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红豆杉。
红豆杉又名紫杉,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被誉为植物“活化石”,是我国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它的药用价值极高,是天然珍稀的抗癌植物,被42个不同的国家称为“国宝”,是名符其实的“植物大熊猫”。
据不完全统计,共有数以万计的红豆杉散落在乌土村的各个角落。其中,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就有近十株,也成为乌土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在该村颜氏上祖宇和厦祖宇的后山竹林中,有两棵数百年历史红豆杉,较大的一棵高30m,胸径达1.85m,需要几个成年人才能环抱,前几个月刚刚被推荐参评“2013年福建树王”。两棵红豆杉树干高耸,四季长青,枝繁叶茂,每年10月份,树上都会结满一粒粒的红豆果,颗颗红豆镶嵌在绿叶之间,煞是好看。红豆自古就被人们当作思念的象征和爱情的信物,称为相思豆。乌土村的两棵红豆杉依偎而立,如同一对爱侣,深情缠绵几百年,更为这个古朴的村落增添几分韵味。
据县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南方野生红豆杉生长缓慢,且多在鸟类取食带传播,所以很分散、零星。像蓝田乡,尤其是乌土村这样有数以万计的野生红豆杉群实属罕见。为了保护这些野生红豆杉,县林业局已经在蓝田乡设立野生红豆杉自然保护区,实行封闭管理。
除了红豆杉外,在该村水尾“安福堂”附近有一片“风水林”,古柳古杉林立,上百年的就有五株,均是全县为数不多的参天大树,其中有一柳杉高达37米,胸围6.6米,已被列入省级古树名木保护。
紫泥播衍世泽长
乌土村的村民主要为颜姓,走在村中,随处可见民居门匾上所刻“鲁国传芳”四字,“鲁国”二字指的便是山东。据载,颜氏自山东发祥,经河南入闽,唐时由颜芳开基德化泗滨,后裔迁徙永春东山、漳州青礁(今属厦门海沧),后由元朝户部尚书颜荣开基还一里,为纪念原居地,取名紫泥乡,即蓝田乡乌土村。
颜荣肇基时所建的颜氏宗祠就坐落在该村的水尾山下,历代皆有修葺,门联曰:“祠倚银屏跨裕后,堂对朝天望光前。”指出宗祠所在的地理形势,坐倚银屏山,面向朝天山。宗祠正厅面阔三间,硬山式顶,梁架结构,内祀颜氏一世祖公妈牌座,悬挂有“文魁”“赐进士”等牌匾。宗祠左、右各竖有旗杆石,以示昔日的显贵和辉煌。祠前列柱及木屏风上的朱红大漆已斑驳退色,在青山翠竹的掩映下,宗祠越显古朴、庄重。据说,宗祠所处为“蟾蜍穴”,周围终年不见蚊子,是村里的卫生意识强,还是地理环境好?至今是个迷。
村里还有明代年间紫泥颜氏第七世必广、必成始建的上祖宇和厦祖宇,相隔不到50米,并排而座,中间山后设有一分龙池。据68岁的颜进春介绍,紫泥颜氏到他这一代已是第三十四世。除湖头外,蓝田、芦田、西坪、虎邱、官桥等地的安溪颜姓均发源于此,共有1万左右的人口。现“乌土村(紫泥)、黄柏村、山内寨村、芦田镇芦田村、西坪镇宝潭村。”五个村颜氏宗亲,称为“五乡颜”。
紫泥颜氏肇安后,又有族人陆续迁往县外、海外。清乾隆年间颜浩妥迁居台湾台中县;嘉庆年间颜玉兰、颜玉赐迁居台北路淡水。现台湾颜氏,有1万多人,多为其后裔。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颜氏族人迁居新加坡、马来西亚雪兰莪州、江西上饶三清山、浙江乐清市及晋江、石狮、南安、漳平等地。紫泥颜氏宗祠现已成为海外,特别是台湾宗亲谒祖、省亲、沟通乡情的纽带。今年9月份,就有部分台湾颜氏乡亲回到蓝田向先祖上香,畅叙宗亲情谊。(洪金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