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颜华民
颜华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296
  • 关注人气:7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杂谈

分类: 族谱文化

「族谱文化」您所不知道的修家谱的29个专业术语

[中国族谱文化]

宋代的家谱主要功能在于德育、教育;

明代,家谱进入完善期,家谱功能逐渐转化为教育、伦理功能,宣扬和实践“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伦理思想;

明清讲究孝治天下,家谱也是注重尊祖、敬宗等德化功能。

1、 堂号:“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产生的宗旨大致有三:一是彰扬祖先的功业道德,二是显示家族宗亲的特点,三是训诫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堂号包括郡王总堂号和自立堂号。由于历史文化习俗的影响,人们在谈到和自己同姓氏的历史名人时,往往流露出一种尊崇、自豪之情。

2、 郡望:'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古称郡中为众人所仰望的贵显家族,《钦定四库全书·重编琼台藁·卷十》收录的明代大学士丘浚公所作的《贵溪丘氏族谱序》说:'自唐人著郡望,而以河南望,丘良以襄公父子之显融故也。'旧唐书说丘和、丘行恭父子二人死后均'谥曰襄',故'襄公父子'就是指丘和、丘行恭父子。可见,唐朝时河南郡的名门望族有丘和家族。再如彭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华颜氏

山东沂南县张庄镇大岱村东,法云寺有一段传奇历史

 来源:沂水

山东沂南县张庄镇大岱村东,法云寺有一段传奇历史,始建于宋朝,明清两朝多次修葺

作者:老竹箨

法云寺位于张庄镇大岱村东,始建于宋朝,明清两朝多次修葺,一直是县境内规模完整、香火旺盛的佛寺之一。法云寺占地约4亩,房屋均用砖瓦建造。寺庙田产原来从村北到东山脚下,有数百亩之多。民国期间最多时还有13名僧人,1940年前后仅剩下了2名。法云寺现已毁废,仅存遗址和两座石碑。法云寺晨钟暮鼓的盛景,现在只能从清末民初时期的余韵去想象了。

盛景余韵

据民间传记,原有寺庙坐北朝南,山门外有一石狮子分列两边。山门以里是痘疹奶奶殿,痘疹奶奶殿后边,齐对着的是地母奶奶殿,两座殿堂都是三间北屋。地母奶奶殿东边以后墙为准,向后约三米处是玉皇殿。玉皇殿三开间,坐北朝南。玉皇殿东边向后约一米处三间北屋是佛爷殿。地母奶奶殿西头,向后约五米处,有几间草房,是寺内僧人居住的地方。在僧人居住的屋东头有一块低洼的地块。在这块低洼地块中央有一眼水井,每天早晨井里就冒出一股白色水气,徐徐上升,延续好长时间。据说,法云寺由此而得名。井水

(2019-01-06 12:06)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华颜氏

颜真卿后裔后颜村

白兔镇行香行政村有一个自然村叫“后颜”,“后颜”是《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落,时属来苏乡。后颜村在龙山之北约3里的地方,过去又叫颜家村。村名源于唐代书法家、政治家颜真卿及其墓葬。

南宋《景定建康志》中有王遂《唐颜鲁公祠记》载:“颜真卿死后其子护丧葬句容虎耳山。”现存封土径4.5米,存高2米。前为神道,南宋时尚存石龟趺、石柱、石翁仲、供桌等,现已不存。《弘治句容县志》记载:“县东三十里来苏乡有尚书颜鲁公墓” “……(颜真卿)德宗时为李希烈所杀……诏子颜硕护丧还至句容葬于来苏乡虎耳山。子孙迄今成族。”

颜真卿祖籍山东,后居西安,死后为何“归葬虎耳山”?

颜氏先祖早就南迁,东晋南渡时,随王室渡江,迁居于建康(南京)、江乘(句容北)一带。几代先祖死后均葬于今南京老山南麓。一直到唐朝,颜真卿在京任职时,才移居京兆万年(今西安市)。平定“安史之乱”之后,曾一度来昇州(今南京)任刺史;此后即使调任他处,也多次来句容,凭吊其先祖。

颜真卿来句容时,曾经到过虎耳山,看中这块风水宝地,遂将颜氏部分家族遗骨(九坟十八墓)安葬于此。还说过:“颜氏祖籍于此,我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华颜氏

黄泥习字的不是颜真卿?揭秘历史勤学故事黄泥习字

【福州新闻在线】

  颜真卿“黄泥习字”的故事,世间流传很广:

  颜真卿三岁丧父,母亲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颜真卿的外祖父是位书法家,他们见颜真卿很聪明,就教他读书写字。颜真卿练字很认真,一写就是大半天。母亲见儿子练字这样用心,心里又是喜又是忧。喜的是看到儿子这么用功,愁得是家境不宽裕,哪有余钱买纸供他练字啊!

  颜真卿是个懂事的孩子,他不想让母亲为难,就暗地里自己想办法。有一天,颜真卿拿着一只碗和一把刷子,跑到母亲面前说:“我有不要钱的纸笔了,您别发愁了!”说着,颜真卿就用刷子在碗里沾满泥浆,开始在墙上写字。写完之后,他用清水把字迹冲洗掉,然后又重新写字。看到儿子有了不花钱就能练字的好方法,母亲也高兴地笑了。

  就这样,颜真卿从“黄泥习字”开始,终于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师。

  这是个励志故事,它告诉大家:颜真卿虽然贫穷,但是很有志气;他练字很用功,而且聪明懂事。颜真卿是少年儿童的好榜样,他们可以从颜真卿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然而,有治学严谨的专家学者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表示质疑。按照他们

(2018-12-05 09:23)
标签:

杂谈

颜真卿的著作概述

 [溪山居士]

颜真卿一生著作宏富,但大多已亡佚。《旧唐书·经籍志》记录有《韵海镜源》360卷,唐大历十二年十一月上于朝,至宋时已失344卷;诗文《庐陵集》10卷,为吉州别驾时作;《临川集》10卷,为抚州刺史时作;《吴兴集》10卷,任湖州刺史时作;《礼乐集》10卷,颜真卿为礼仪使时所定,现存《请除 服奏》等数篇,收入《文忠集》。至北宋时,各集皆亡佚。宋敏求、吴兴沈氏仰慕鲁公,惧佳文湮没,遂采掇遗佚,各编鲁公集15卷,至南宋又散佚。南宋嘉定间永嘉太守留元刚,得宋敏求所编鲁公集残本12卷,苴补刊行,为15卷,成为流传本。明万历年间,颜真卿裔孙颜允祚、锡山安国、山海刘思诚先后重刊,以安氏15卷本流传最广。清人黄本骥编订《颜鲁公集》,在安本之外,另编外集18卷,补遗1卷,共31卷,搜罗完备,资料丰富,成为后人研究颜真卿的必备书。新中国成立后,此书被列入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高校古籍整理“七五”规划,由黑龙江大学凌家民教授校注,并增补《元陵每日供羊奏》1篇,异文2篇,帖14条,改名《颜真卿集》,1993年12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一类存世文目(一)

《颜真卿集》共收赋1篇,表11篇,奏5篇

标签:

杂谈

分类: 养生保健

今年最全的中药体质养生汤配方大全

养生汤,就是具有食疗、养生效果的汤品。是根据传统中医原理,使用食材搭配、药食同源等方法,用某种、几种食材加工制作出来的一种有营养的汤。从功效上说,养生汤适合调养体质,养生保健。它是我们中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体质选择服用有益健康,下面我们推荐一批比较经典的养生汤。

一、滋阴清补类

1、石斛养胃汤

功效:滋阴清热,健脾养胃

处方:山药、石斛、西洋参。

适用季节:秋冬

适用人群:胃热人群

禁忌:忌与藜芦、白萝卜同服。

做法:洗净入锅,加水适量,另取已洗净的瘦肉切成小块状,放入砂锅中,加生姜两片,先用武火开煲后改用文火煲2小时。

2、麦冬滋阴汤

功效:养阴润肺。

组方: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蜜枣12克。

适应人群:阴虚肺热者

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

做法:洗净入锅,加水适量,另取已洗净的瘦肉切成小块状,放入砂锅中,加生姜两片,想用武火煲开后改用文火煲2小时

3、滋阴降火汤

功效:滋阴降火,润肺止咳

组方:西洋参,虎奶,百合,无花果

适用人群:男

标签:

杂谈

喝麦冬和西洋参泡水,每次各要多少比较合适

【沐歌夜谈】

公立医院执业药师、国家高级营养师

(声明:中药的选择应该在医生或是药师的指导下进行,本篇回答仅仅为建议性意见,一切以医生或是药师实际指导为准!)

麦冬、西洋参

此两种药品为临床常见的中药品种,下面我们来分别简单看一看二者功效以及剂量方面的问题。

麦冬,它最经典的功效便是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有些地方也叫它麦门冬、寸东,性微寒、味甘,归于心、肺、胃经。从养生剂量的角度来说,一般推荐每日5到10克,如果是治疗剂量的话,一般为9到15克左右。现在的医学研究分析认为麦冬含有低聚糖,多种氨基酸等功能性成分,有抑菌,保护心脏,降血糖,提高机体免疫力,抗心律失常和扩张外周动脉的作用。当然,如果还原到问题本身,去泡水喝的话,其实麦冬根据不同的病状也有不同的建议方式。

如果是用来预防和治疗老年人的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改善心肌代谢的功能目的的话,可以用麦冬15克,莲子、百合各20克,加清水煮沸后加适量的冰糖饮用。

如果用来治疗部分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促进胰岛细胞的恢复为目的的话,可以用大米50克、麦冬30克左

标签:

杂谈

分类: 族谱文化

同姓、同宗、同族和同祖有什么区别?

《左传·襄公十二年》:“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

“宗”、“祖”、“族”到底有多大的差别,与之对应的“宗功祖德”、“祖宗”、“宗族”、“大小宗”又是何意?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题为《文学改良刍议》的文章,从而开启了中国白话文普遍化应用的序幕,从那日起,中国人文化普及率呈井喷式发展,而与之形成相反效果的却是国人的文化水平逐步降低。

以至于,今日的我们在谈及“姓氏”、“祖宗”等词语时,于字面上根本无法还原其真实意义,这也便是白话文与文言文在实际应用中最切实的效果。

“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此句之意大致如下:诸侯国君主过世,异性之人在屋外吊唁,同姓在宗庙,同宗在祖庙,同族在父庙。

如此观之,同族<同宗<同姓,而理所当然父庙<祖庙<宗庙,如此或许已经明了,族最小,祖和宗有些混淆。

祖与宗的关系

按甲骨文中拆字组合,祖=示 且,“且”在甲骨文字形为祖庙状,由“土”形转化而来,象征着祖先崇拜,“祖”字面意思为又又,及示的二

标签:

杂谈

新唐书和旧唐书的异同

一、旧唐书

1、旧唐书的修纂

后晋天福元年(941)二月诏修《唐书》,历4年,至开运二年(945)六月成。凡二百卷。刘昫时为宰相领职监修,故题为刘昫撰,实成于众人(张昭远、贾纬,赵熙等)之手。 修撰时间短,为宰相领修,杂抄旧史,史料芜秽,不复考订。故其书错漏、矛盾不少。该书起自高祖武德元年(618),止于哀帝天祐四年(907),凡记载共290年历史。

2、旧唐书史料之详实可信

以唐修《国史》为底本,参以武宗前历朝实录,及宣宗已来朝野史记。文宗以前十五朝多直接抄自唐国史、实录。武宗至哀帝部分据征集之日历、制敕册书、诸司吏牍及时人撰述纂成。《五代会要·前代史》「唐高祖至代宗已有纪、传,德宗以下亦存实录,武宗至济阴废帝(即哀宗)凡六代,唯有武宗实录一卷,余皆阙略。」

二、新唐书

1、新唐书之修纂

庆历四年(1044),宰相贾昌朝建议修《唐书》; 庆历五年,仁宗下诏开局重修; 嘉祐五年(1060)成书奏呈,历时17年。书成之日,仁宗下诏云,旧书不废与新书并行。

曾公亮《进唐书表》云:《旧唐书》「纪次无法,详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实零落」;「衰世之

(2017-10-31 13:50)
标签:

杂谈

分类: 养生保健

四神汤(四臣汤)

“这道汤是一款简单又清淡的汤,一年四季都可以饮用,效果为健脾开胃具有宁神的效果。里面的材料随手可得,是一款保健的汤。

【茯苓】是著名的家种大宗中药材,有2000年的应用历史,发展前景广阔。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主治脾胃不和,泄泻腹胀,胸胁逆气,忧思烦满等。

【芡实】补中益气,为滋养强壮性食物和莲子有些相似,芡实在中国自古作为永葆青春活力、防止未老先衰之良物。芡实被誉为“水中人参”,有健脾养胃,益肾固精的作用。中医养生学认为,芡实抗衰延年,最益脾胃,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到老年仍然身健体壮,面色红润,才思敏捷。原来据他在书中自述,主要得益于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天天食用煮熟的芡实,所以才腰腿壮健,行走有力。提倡在秋天进食芡实,它的意义还在于可调整被炎夏所消耗的脾胃功能,脾胃充实以后,再吃较多的补品或难消化的补药,人体就能适应了,对身体也就有益无碍了。”

食材:

瘦肉适量

白茯苓片35克

芡实15克

红衣莲子40克

淮山30克

水1600ML

盐适量(咸鲜口味)

四神汤的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