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孕期正确选择保健品

(2014-09-26 09:56:53)
标签:

孕妇

保健品

健康

http://s11/bmiddle/003xdiStgy6Ml0KW0KC9a&690


很多妈妈在准备怀孕或者已经怀孕以后,都非常纠结。面对铺天盖地的保健品,吃吧,不知道如何选择;不吃吧,又怕亏了孩子,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在不同的孕期如何选择保健品。

 

首先,备孕期,妈妈们就要补充叶酸了,孕早期是中枢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胎儿的脑细胞迅速增殖,叶酸可以促进婴幼儿的神经细胞与脑细胞发育,预防新生儿的先天缺陷。所以做孕前或者孕后初次检查的时候,医生都会建议服用斯利安叶酸片。一般来说,服用叶酸要从孕前3个月开始,可是,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怀上呢?所以,只要准备怀孕,就开始服用叶酸。有的妈妈在意外怀孕后,很为自己没有服用叶酸而担心,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这种情况下从知道怀孕之日起服用就可以了。

 

其次,备孕和孕初期可以适当补充DHA。DHA也称“脑黄金”,是大脑和视网膜的重要构成成分,充足的DHA有利于胎儿的大脑和视网膜发育。由于DHA在深海鱼类和藻类中含量较高,而按照我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这两种食物的摄入量相对不足,所以在孕期可多食用一些深海鱼类的同时,也可以适量补充藻类DHA。

 

第三,孕早期,有的准妈妈开始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等症状,这是正常的早孕反应,轻微的早孕反应只要采取饮食清淡,少食多餐等措施就可安然度过。但是如果反应非常强烈,进食过少,会导致营养不良,尤其缺乏维生素B族。此时建议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B族复合制剂,市面上常见的有福施福、爱乐维、玛特纳等,这些制剂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还会对孕吐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需要提醒注意的是,维生素B族复合制剂中一般都含有叶酸,所以,如果服用,则要适当减少叶酸的摄入。

 

第四,有的妈妈在孕期由于劳累,压力等大等因素可能会出现流产先兆,或者如果有流产史,那么习惯性流产的几率也会增加,如果准妈妈们有以上情况,建议在孕早期开始补充维生素E来预防流产,维生素E又称为生育酚,不仅可以调整母体激素,还能对胎儿的红细胞膜产生保护作用,减少新生儿溶血和溶血性贫血的发生。因为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如果长期大剂量服用,不能随尿液排出,可能会造成体内储存过多而引发中毒等不适,所以维生素E的服用需要咨询过相关专家或者尊医嘱。

 

第五,整个孕期都需要注意补钙。补钙是我们一生的主题,正常人在30岁左右的时候,骨钙达到一个峰值,从此钙的消耗大于存储。现在越来越多的孕妇的年龄都在30岁以后,体内储存的钙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但是孕期对钙的需求却增加了,除了维持自身需要,更要为宝宝提供足够的钙,所以建议准妈妈们在怀孕初期甚至是备孕期就要开始补钙,一旦在孕中期经常出现小腿抽筋的现象,就是缺钙的一个明显的信号。这时候,除了喝奶、吃一些富含钙的食品,也建议每天补充一些钙制剂,比如钙尔奇D等,同时增加户外活动,帮助体内合成VD,促进钙吸收。服用钙剂建议在睡前,因为夜间空腹时间较长,体内钙的浓度降低,影响钙吸收的不利因素相对较少,钙的吸收率会稍高。

 

第六,进入孕中期,准妈妈们注意补充的就是铁,铁是血红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血液的携氧能力,正常女性本身每天需要就20毫克的铁,更何况准妈妈们不仅为胎儿的发育提供足够的铁,而且还要为分娩做准备,所以,孕妇缺铁是比较常见的。整个孕期都建议吃一些富含铁的食物,尤其是动物性铁,比如血豆腐、红肉等。如果孕妇面色苍白憔悴,易累,经常出现站起头晕等症状,有可能是缺铁比较严重,患了缺铁性贫血,建议服用一些铁制剂。为了促进铁的吸收,与此同时还应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以及β-胡萝卜素的食物。铁与钙会形成竞争吸收的关系,相互抑制,所以不要一起服用。如果二者同时补的话,建议白天补铁,夜间补钙。

 

第七、孕中后期,孕妇的子宫逐渐增大,一方面压迫直肠,导致排便困难,另一方面影响胃肠蠕动,引起准妈妈的便秘,甚至引发痔疮。所以,预防便秘一定要注意饮食,适当活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等,如果便秘严重,则建议服用一些水溶性的膳食纤维,如菊粉、多聚果糖等等,水溶性膳食纤维不被人体吸收,跟一些泻药相比,膳食纤维更加安全无刺激。

 

希望准妈妈们都能够顺利度过孕期,生一个健康宝宝的同时,也保持住自身的健康!

 

 

杨玉慧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QQ: 1830871

微信:yangyuhui99

本文发表在2014年《21世纪药店报》

文字部分系原创,如转载请注明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