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业区位教学设计

(2013-11-29 11:20:14)
分类: 课题总结性资料(2014年)

 

 

西安市东方中学高一地理必修Ⅱ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一课时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课程标准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

活动建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域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解读课程标准

 

本节是后续农业学习的基础,学习重点是农业区位因素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从而深刻领会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农业区位。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思维看待农业问题,明确农业区位的三大因素条件,做到农业生产合理布局。教材分为正文、阅读和活动三大部分,其中正文和阅读部分,学生可自主完成,活动部分学生讨论后我分析归纳,点拨。教材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因地、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一、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明确农业布局原则,学会合理布局农业区位。

3、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本地区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学以致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会利用地理思维看待农业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因地、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

 

明确农业概念和农业生产特点,学会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教学难点

 

合理布局农业区位。

 

教学

方法

 

教师:案例分析    图示教学   讨论对话教学

学生: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课件教学    导学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经调查主要为非农户口,农村经历少,对农业、农村和农民了解少,故本节内容对学生来讲,比较陌生,缺乏生活实践。教学时我尽力采取案例教学和学生小组讨论探究的形式,同时收集配备大量与授课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使学生易学易懂,达到教学高效的目的。

 

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

 教学说明

【预习检查】

对课前预习任务进行检查,对导学案第一部分的概念梳理做简要说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为本节教学打好基础。

帮助学生建设思维连接,分辨概念,承前启后探究本节内容。

【过渡】

简要说明上节从宏观学习农业生产,本节从微观继续探究农业区位。

 

通过巧妙导入,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对生成问题,学生相互指正,验证本节教学的重要性。

以上用时约10分钟

 

 

 

 

本部分师生共同完成,简要分析,对下部分做好铺垫作用。

 

以上用时约5分钟

 

 

 

 

 

 

 

 

 

 

 

 

 

本部分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合作研究,积极思考。

 

用时约10分钟

 

 

 

 

 

 

 

 

 

 

 

 

 

 

 

 

 

本部分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合作研究,积极思考。

 

用时约10分钟

 

 

 

 

 

 

 

总结用时约2分钟

 

 

 

 

 

 

 

 

拓展用时约2分钟

 

 

 

 

 

习题练习用时约6分钟

【激情导入】

课件展示:

出示农业布局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其合理性。让1-2名学生分析回答,其他学生指正。

教师引导:无论学生回答对与错,均强调农业布局合理的重要性。

课件展示:

抓住学生兴奋点后,出示四幅农业区位布局图:

(1)    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小麦种植(2)南方的水稻田

3)内蒙古牧区(4)东北大豆生产

提问学生:四幅农业类型区位能否互换?

引导学生正确回答,加深农业生产需按自然规律办事,点出农业布局原则,强调重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引出本节课题。

【过渡】作为产业活动,首先让学生对农业的概念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所了解。

【课件展示】大农业示意图

【板书一、农业的概念和地位(内容略)

【过渡】了解完概念和地位后,重点对农业生产特点和应遵循的原则帮助学生分析理解。

【板书】二、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应遵循的原则

通过简要的练习对农业生产的特点加以巩固,最终总结出农业应遵循的原则是: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因时制宜,不违农时。

【过渡】要做到因地因时制宜,需要对农业的区位因素进行综合,科学,合理分析。

【板书】三、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思路

【阅读教材】在自学教材教材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归纳农业布局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板书】包括:

 自然条件(气候(光照、热量、水分)、地形、水源、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市场、政策、劳动力和资金等)

农业技术条件(技术设备、生产技术)

【过渡】师生互动引出本节核心理论内容后,重点提示学生在所有的区位因素中,农业之所以在一处生产存在,有影响它的最关键因素。下面课件展示多篇案例材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其影响的关键农业因素,对回答错误的,其他学生积极指正。

【课件展示】重点展示: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归纳总结】表格展示其每种因素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特别提示】在学生完全熟悉表格内容后,最后我特别强调:

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关键性、稳定性。

【过渡】明确本部分内容后,要求学生合作讨论导学案上的一组问题,加深理解自然因素的关键性和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合作探究】导学案第一组题。全班学生分八小组,竞赛哪个小组快而准,最后由小组汇报答案,其它小组补充。教师最后点评。

【过渡】接着继续展示社会经济因素案例材料,学生积极思考,教师点评。

【重点展示】  市场、政策、交通

【过渡】在学生基本明确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有重要影响后,通过表格归纳总结更详细的理论内容。

【归纳总结】表格展示其每种因素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合作探究】导学案第二组题。模式同上

【特别提示】通过相关材料进一步说明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影响的多变性,点拨学生在布局农业区位时更多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过渡】通过展示丘陵改造梯田、大棚农业等图片,要求学生明确自然因素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加以改造,同时说明农业科技因素的投入的重要性。

【过渡】自然过渡农业生产还需农业技术因素的考虑。

【课件展示】1、袁隆平稻田视察图片,学生介绍袁隆平事迹和贡献,增强课堂气氛,最后我点出没有现在先进的农业科技就不会有杂交水稻的诞生。

   2、将教材农业技术部分正文和阅读材料中的关键部分通过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在自读教材的基础上集体完成。

【合作探究】导学案第三组题,巩固教学。

课堂总结

本节重点讲述了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对农业概念和地位及农业生产特点及应遵循的原则做简要了解。学完后要求学生树立综合分析问题的思想,学会布局农业区位,明确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影响的关键性、稳定性和可利用改造性;明确社会经济因素的多变性和多考虑性;特别强调科技兴农,有助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拓展延伸】

在强调科技因素的同时,自然导入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等,利用导学案总结材料,要求学生课下自学世界行行色色的农业,同时简要点出陕西农业和中国农业在加入WTO后的利弊。

【课堂巩固】

两道典型习题强化本节重点内容。(学生先给出答案,老师点评)

【作业布置】导学案习题巩固。

下课铃响,学生鼓掌欢送听课教师走出教室。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一课时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农业概念与地位

二、农业生产特点与原则

三、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条件——关键性、稳定性和利用改造性

(光照、热量、水分、地形、水源、热量、土壤)

2、社会经济因素——多变性,更多考虑

   (市场、交通、政策等)

3、农业技术因素——科技兴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