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童话世界”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2014-01-09 18:23:03)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走进童话世界”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西安市临潼区行者中心小学
背景介绍:
在小课题研究——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的大背景下,我们结合人教四年级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了童话阅读活动。结合教学实际,我设计了本次的阅读指导课。指导课将围绕如何阅读童话进行方法梳理以及通过实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使用图书馆资源的热情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但对童话的阅读理解更多是停留在感性层面上,从理解、感受等方面而言都比较片面。因此,本次指导课以他们刚学完的童话单元为契机进行复习归纳,梳理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回顾童话单元的学习,梳理已有的阅读童话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与交流,了解更全面的阅读童话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老师的指导,培养阅读童话的热情与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讲解与交流,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
教学难点:
培养阅读童话的热情与习惯。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回忆单元学习中童话阅读的积累与本学期童话单元的学习经验。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1、我们学习了“走进童话世界”单元,你觉得童话有哪些特点?(学生讨论并回答)
2、教师小结并课件出示:
童话,就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用适合儿童口吻的语言,写给儿童看的一种富于幻想的故事。
它的特点是:幻想丰富奇特、夸张强烈动人,同时又具有讽刺性。
3、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二、回顾课文,梳理方法
1、看来同学们喜欢的童话故事真不少,那你在读童话的时候有什么好的方法吗?请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指名回答,教师相机进行引导、梳理。)
归纳:内容
2、在单元学习中,你又有哪些学习经验?
归纳:读、划、批、想、讲、演……
3、小结:经过同学们的交流与总结,我们知道了阅读童话就要抓住它的内容、语言、道理,运用读、划、批、想、讲、演等方法进行阅读。老师也有一些好的方法和大家分享。
光说不行,我们还要行动。
(一)大概阅读
1、浏览目录来阅读
(1)课件出示:叶圣陶先生说:“读书先看目录,看一遍至少对于全书有了概括印象,进而能对阅读材料作出取舍。”
(2)课件出示范例:《王尔德童话》目录
2、了解作者来阅读
(1)课件出示:王尔德资料
(2)学生自读,发现了什么?
(3)小结:了解作家的经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
3、欣赏内容简介来阅读
(1)内容简介的位置。
(2)内容简介的作用。
(二)速读精读
(1)读懂人物
(2)读懂道理
(3)读书六字诀
课件出示:
1、读:读内容,知其概要。
2、查:碰到不懂的字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
3、划:给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加点划线。
4、摘:摘抄好词佳句。
5、想:读后思考所得所感。
6、记:背诵精彩片断、优美范文。
(三)温馨提示:良好的阅读习惯
1、要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认真读完,不要只翻阅主要情节,不能只问谁是好人或坏人。还要动笔,随时摘录,做好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
2、要积极思考。读书要边读边思考,观察事物要注意分析。
3、要爱护书报。对公共的或别人的书报,更要注意做到不撕页、不卷角、不涂抹、不乱折乱卷。
4、注意用眼卫生。要注意阅读姿势,不要躺着或歪着头读书;不要在吃饭、走路、乘车、光线太强或太暗时看书。
四、实践方法。
1、读一篇童话。
2、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1)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一划,并在旁边用一两个词写下原因。
(2)读了这篇童话,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3)读完这篇童话,我知道了:
3、学生自主阅读并完成读书卡。教师巡视,给予指导,让其更完整地发言。
4、同学们的脸上写满了收获的喜悦,来,谁想和别人分享你的读书收获?你可以选择一样来和大家说说。
3、学生就完成的读书卡进行汇报,教师适当点拨,强化方法。
五、扩展运用,读更多的童话
听完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欣喜地看到同学们学会了使用多种方法科学阅读。其实除了这些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了解童话情节,人物对话,进行摘抄等方法去阅读童话。
童话世界是一个大宝库,像一个瑰丽的花园,让我们继续用这些好方法读更多的童话,读更多的书。老师推荐——
1、童话推荐
(1)《安徒生童话》
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
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
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
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
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
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
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
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
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
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
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
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2)《格林童话》
(3)《普希金童话》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