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近代物理学之父--牛顿的信仰故事

(2013-04-21 20:55:46)
标签:

科学与信仰

365

科学家

文化

信仰

第九章   牛顿

    牛顿(Isaac Newton),伟大数学家、物理学家,被誉为
“历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近代物理学之父”与“科学
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他是有史以来的三大伟大理论物理
学家之一。爱因斯坦说:“在人类的历史上,能够结合物理
实验、数学理论、机械发明成为科学艺术的人,只有一位——
那就是牛顿。”他在不朽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
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
三大运动定律,奠定了近代物理学与现代工程学的基础。这
是人类掌握的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宇宙论和科学理论体系。
他在光学上也贡献良多,如:推导出近轴光学成像公式;发
现白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精确地说明了光的色散;设计和制
造了反射望远镜;发现并解释了“牛顿环”的干涉现象;提
出光的微粒说等。在数学上,牛顿与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
微积分学的荣誉;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
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作出了贡献。他还写
了很多其它方面的著作。他曾试图研究化学,稍稍超前于他
所处的时代。
    他在神学方面的著作比科学著作还多。牛顿虔信圣经是
上帝的话语,他写了好几本讨论圣经、特别是预言的书籍。
他曾说:“上帝的圣经是最卓越的哲学。我发现圣经较任何
普通历史更具确实可信的标记。”他甚至写过一本关于基督
再来名为《论但以理书和启示录中的预言》的书。他说:“这
至美的太阳、行星和彗星的体系只可能是从一位充满智慧和
权能的造物主的设计与主权中而来。”然而,市面上有许多
牛顿的传记,大多歌颂牛顿的科学成就或是提到那颗掉到地
上的苹果,却遗漏或扭曲了牛顿的信仰。
    有人可能会从牛顿的话中推测他是一位自然神论信仰者
(是一种承认上帝的存在却否认其特殊启示的自然宗教)。
然而,以下引述的牛顿的话可以证明并非如此:“相比任何
一段人类世俗历史,在圣经里能找到更多上帝真实性的记
号。”也有人认为牛顿对圣经是按字面意思理解的。然而他
说:“必须使用使徒们用以传达信息的那些很精准的字眼来
表达。因为人们在运用演绎解经时容易产生意见分歧。所有
古代的异端就是从演绎法释经而来的。真正的信心在圣经的
文本里。”历史学家查威廉(George Trevellian)曾评论道:
“波义耳,牛顿和其他英国皇家学会的早期成员都是虔诚的
基督徒,他们拒绝托马斯•霍布斯的怀疑论调。他们使国人
熟知宇宙的规律和探索发现真理所需的科学方法。人们相信
这些方法永远不会得出和圣经历史与神迹奇事相矛盾的结论
来。牛顿一直生活在这样的信心中直到去世。”
    牛顿的父母是信仰坚定的清教徒。他生于1642年12月
25日午夜,是一个早产儿。父亲病逝于牛顿出生前三个月,
故家境极其贫穷。母亲的恳切祷告对于牛顿的个性与信仰有
很深刻的影响。牛顿成长过程留下的最早记录就是他的祷告,
他经常在课堂笔记空白处记下祷告,例如在1662年,他大学
二年级时写下:“上帝啊!若我心偏于邪恶,请勿成全我……
让我做个敬畏你的人,且因着敬畏你,而不畏惧人。”  
    1661年牛顿进入剑桥大学。亨利•摩尔(Henry More)是影
响牛顿科学与信仰最深的老师。摩尔是数学家,也是位敬虔
的基督徒。摩尔认为把数学放在教育中的目的在于:“教育
是一种道德与思考的培育,数学课程的设立是为了训练学生,
使他们的思考更精密。长期受数学教育,对学生是一种有压
力的操练,为的是要激发一个人有刻苦的心志。有刻苦的心
志才能使人长期持守道德的准则,而道德的准则来自上帝。
因此数学教育与信仰是相辅相成的。”摩尔教授以伯乐的敏
锐直觉,发现了牛顿的与众不同。他把自己拥有的一千八百
本藏书成为“随时向牛顿开放的图书馆”,并长期支付牛顿
的生活费。牛顿因为家里贫穷,仔细记录他的支出,他认为
“用钱谨慎是基督徒生活的基本学习”。牛顿经常在日记中
或课本空页写下自己的祷告,有些记载仍保存在大英博物馆
中。他写道:“企图光以迫切祷告祈求上帝的祝福,来取代
自己所该付出的努力,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是出于人性的
懦弱。”“主啊,赦免我!因为我的心想以赚钱为乐,多于
渴想你的同在……但是在主日圣餐聚会里,我的心又重新与
你联合。”牛顿和他的室友魏克金斯(John Wickins)还经常
在校外分发圣经给穷人,向他们传福音。
    牛顿对科学的思索与他的祷告生活也有密不可分的关
系。他常在信仰的思索里想到科学,在科学的思索里想到信
仰。牛顿的好友史塔克利(Stukeley)说:“牛顿经常在花
园散步,有一天中午他回来了,对我说他看到一粒苹果掉到
地上,想到了万有引力。”这粒苹果后来成为牛顿发现万有
引力的标志,其实更重要的是,牛顿有独自来到花园祷告与
默想的习惯。纽约大学历史系教授曼纽(Manuel),1968年
在他所著的《牛顿传》中写下:“近代的科学是源自牛顿对
上帝的默想。”
    在牛顿的旷世名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不
只记载科学发现,也反复提到他的“机械论”与神的关系。
书中不断提到“掌管”(dominant)这个字,他认为这是神的
属性里,最神圣又是最奇妙的,让寻求它的人可以明白;机
械论就是神掌管宇宙的法则,是神摆在宇宙里让人明白他能
力的法则。牛顿在该书中写着:“这个由太阳、行星和彗星
构成的最美满的体系,只能来自一个全知全能的主宰者的督
促和统治…他由永恒到永恒而存在,从无限到无限而显现;
他统治一切,并且对所有已经存在和可能存在的事物都无所
不知。……如同生来瞎眼的人不了解光,我们无法明白神的
智慧与全能。神的形像没有人看到、听到、接触到,更不是
世上必朽坏的假神所能代表…我们只能在祂所创造的万物中
了解祂,神仍在掌权,我们都在神的掌管下。而假神没有掌
管的权柄,没有永远的看顾,没有创世的起初,不过是虚无、
有限,与大自然一样……因着神的掌权,我们称祂是主。我
们是祂的仆人,不过是有限与不完全。”
    牛顿身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喜欢公开表白自己的信仰,
又有个不擅与人交际、喜爱独自安静工作的个性,现实的社
会对像他这种善良、单纯的人,有时是非常残酷的。他遭到
许多人无情的攻击与诽谤。有人看他孝顺母亲又终身未婚,
就中伤他心理不健全,现今还有人说牛顿有恋母情结;有人
看他对学生好,就说他有同性恋。这种种无情的攻击搞得牛
顿几乎发疯。1692年,日内瓦来的拜特(Biot)教授大力抨
击牛顿,谑称他是“伦敦先知”,说:“牛顿的万有引力定
律是来自对宗教的默想,而非科学的发现……他必须撇清,
如果这是科学就不要写到上帝如何如何,如果是与上帝有关
的就不要放入科学范畴。”许多人就群起围攻牛顿。没有防
备的牛顿几乎赤裸裸地站在科学的刑场上,接受无情的毁谤。
1693年9月30日牛顿写下:“我陷在极端的难过中。过去
12个月,我无心进食也无法安稳地入睡,我心动摇,无法思
想。”无情攻击持续下去,1694年有人黑函中伤牛顿与女人
乱搞性关系;1695年牛顿几乎精神失常,各地都传闻牛顿死
了。牛顿百口莫辩,更退出人群。直到英国国王出面,任命
他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后,这些攻击就突然消失了。
苦难并没有离开牛顿。当时间的脚步进入17世纪末,
忽然有些人自称是上帝派来的先知,到处呼喊“世界末日就
要来了”。这波“世界末日说”传自法国Cevennes,野火般
地烧遍英国各大城。成千上万的人起来附和,声称看到异象。
牛顿长期研究圣经中的《但以理书》与《启示录》,相信圣
经里提到的这个世界有结束的一天,那是基督耶稣要来审判
的时候,但是没有人知道那时间,而且面对末世正确的态度,
应该是感恩多于恐惧,坦然多于逃避。因此他不赞同这些到
处宣传末世的先知。他认为敬虔的信仰是在热忱中带着节制
而非放纵,真正的被圣灵充满,是由上帝的灵主动,而不是
出于自称先知者近乎催眠与暗示的教导。牛顿对这批先知的
反对,立刻引来许多偏激基督徒苦毒的批评与责骂。这种误
解实在伤透牛顿的心。牛顿的一生中有一段漫长的信仰动摇
期(1698-1707年),就是在这个时候。伤害容易使人走向极端,
后来许多人要证明牛顿是无神论者或不可知论者,就是引自
牛顿这段时期的言行。不过信仰的成长,本来就是有山有谷、
多经风雨的。1707年英国国王下令,这批所谓的先知,已经
利用宗教得到太多不法利益,便把他们送入伦敦监狱,末世
风波才逐渐平息。牛顿从苦境中转回,信仰又逐渐坚固,并
且能区分信仰的真实与偏激,能够分辨顺服在圣经真理前与
在人话语前的不同,且重新思索物理、数学与光学。他在再
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写着:“让人知道我是带着
对神的信仰来完成这浩大的工作,是我出版这本书最大的喜
悦。”牛顿后来名满欧洲,但他谦卑地说:“我不知道世人
对我怎样评价。对我而言,我仿佛只是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子,
时而因发现一颗光滑的卵石或一只美丽的贝壳而欢乐;而那
真理的海洋依然神秘地横亘在我面前。”牛顿死于1727年3
月20日,晚年写下:“不管任何环境下,要守住耶稣基督救
赎的真理与最大的诫命--爱人如己。”前加州大学副校长、
物理学教授大卫•斯科特(David Scott)评价说:“真正伟
大的科学家并不惧怕于讨论工作的宗教性的宏观方面。他们
认为这是非常吸引人的。例如,牛顿因研究圣经中的预言深
得鼓舞。行星不是偶然存在的,而是有优美的设计的。”
在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牛顿墓碑上铭刻着:“艾
萨克•牛顿爵士于此长眠。牛顿以自己发明的数学方法及高
度智慧,揭示行星的运动、彗星的轨道和海洋的潮汐;他探
究了任何人也没有预想的光的分解和色的本性。对于自然,
历史和《圣经》,他是一个勤勉、敏锐而忠实的诠释者。他
以哲学证明了全能上帝的伟大,他一生过着朴素的生活。这
位值得称颂的人物,岂不是全人类的光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