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傅抱石:“文人画”三原则

(2017-05-29 09:40:00)
标签:

杂谈

图片

文化

历史

分类: 名家画语

http://s1/bmiddle/003xbMqbzy7awvoZAlK8c

他喜欢用皮纸画山水画,且用其反面作画,一改传统的各种皴法,用散锋乱笔表现山石的结构,形成独特的“抱石皴”。这种笔法以气取势,磅礴多姿,自然天成,也成了傅抱石“打破笔墨约束的第一法门”。

http://s7/bmiddle/003xbMqbzy7awvpRWaB81

《苍山如海》1958年

傅抱石把被人唾骂的“文人画”三个字来代表中国画的三原则。即“文”学的修养,高尚的“人”格,“画”家的技巧。他认为三原则其实就是中国画的基本精神。历代画人关于这种精神的呼导,可谓不遗余力,但过于偏重了第一和第二点——这是有时代背景的——所以画上反造成了虚伪、空虚、柔弱和幼稚。八大山人遍中国,究不是正当的希望。可见技巧必须伴着“文”和“人”,始能完成它的最高使命。

1957年5月,傅抱石以新中国第一个美代表团团长的身份率领成员来到欧洲,面对异域风情,开始思考如何用中国的笔墨表现外国的风景,并尝试在发挥中国工具材料和笔墨形式特长的前提下,充分表现外国山川的特色。傅抱石的这些努力为中国的画家开创了一条前人从来没有走过的道路,同时通过对国外风景的表现,使山水画在新题材的表现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960年9月,傅抱石率领“江苏国画工作团”完成了二万三千里的旅行写生,将50年代初开始的以写生带动传统国画推陈出新的运动推向了一个历史的高潮。在后来的东北旅行写生,傅抱石则将自然和社会两种题材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以《煤都壮观》为代表的社会性题材,在山水融合工业题材方面,已经明示了现代山水画的一个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规律。

60年代初,傅抱石的事业达到了新的高峰。傅抱石集中创作了一系列毛泽东的诗意画,使毛泽东诗意山水画在新山水画中获得了特殊的地位,新山水画也因毛泽东诗意画的表现而在国画中得到了少有的重视和广泛的影响。

http://s13/bmiddle/003xbMqbzy7awvqUCYV59

 《屈子行吟图》

傅抱石的人物画受顾恺之,陈老莲的影响,但又能蜕变运用,自成一格。作品大多取材自历史典故、古诗词及文学名篇,以仕女美妇、高人逸士为主。所画女子体态窈窕,雍容华贵,略施粉黛,媚而不俗;而高士衣带飘飘,仙风道骨,神态生动,古朴典雅。注重画中人物的心境表现,注重笔墨的节奏与韵律,将中国人物画创作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http://s15/bmiddle/003xbMqbzy7awvrTotFa7

《二湘图》1954年

徐悲鸿赞其画:“抱石先生近作愈恣肆奔放,浑茫浩瀚,造景益变化无极,人物尤文理密察,所谓炉火纯青者非耶?”老舍则称,对于国画自己虽属外行,但是真爱傅抱石的画!他的画硬得出奇,每一笔都像刀刻的。他的画不是美的装饰,而是美的原动力。

http://s1/bmiddle/003xbMqbzy7awvsGhng76

 《柳荫仕女》1947年

傅抱石部分作品欣赏

http://s9/bmiddle/003xbMqbzy7awvtmWmWb6

《歌德瓦尔德城》1957年

http://s13/bmiddle/003xbMqbzy7awvu7EIu2e

 《布拉格城堡》1957年

http://s15/bmiddle/003xbMqbzy7awvuLD4U54

《哥德瓦尔德广场》1957年

http://s3/bmiddle/003xbMqbzy7awvvsTJu10

 《呵!长白山》1961年

http://s7/bmiddle/003xbMqbzy7awvwhWof5f

 《二湘图》1943年

http://s3/bmiddle/003xbMqbzy7awvxaoi09c

 《苍松仕女图》

http://s15/bmiddle/003xbMqbzy7awvxQW0q92

 《湘夫人》

作品落笔爽利,飘逸生动,寥寥数笔便神奇宛然,意趣自远,表现出独特艺术手法。

http://s5/bmiddle/003xbMqbzy7awvyHPfv75

《琵琶行》

《琵琶行》是白居易代表作。该幅画以大笔淡墨挥写樯楫帆影,以破笔点染古树茂叶,对照之中,人物则细笔勒影,特别是琵琶女的发髻先用干笔焦墨丝皴取形,再用淡墨烘染,所弹琵琶以硬毫勾线,细劲有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