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荒凉是人生的底色

(2021-04-29 20:17:49)
标签:

莲叶随笔。原创。

分类: 随笔

荒凉是人生的底色

 

 

午休醒来,随手翻阅枕边的《徒然草》。

   很喜欢“徒然”一词。

 

   看《徒然草》译序,知道作者吉田兼好曾为官,又为僧,繁华看尽,行脚四方。这不免让我想到了《红楼梦》的贾宝玉。

贾宝玉在与黛玉,与袭人不止一次说“做和尚去。”

《红楼梦》到最后是“白茫茫大地落了个真干净。”

 

最近两天又在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红楼梦》,发觉它与《徒然草》里所体现的无常美是一致的。我想,曹公对无常的透彻认识,以及由此所衍生出的对无常美的欣赏,与吉田兼美应会惺惺相惜。

 

参透生死之道,是发现无常之美的首要条件。死,不可预测,亦不可抗拒。

忽想到《红楼梦》里的晴雯,多骄傲的女孩儿,想她怼小红爬高枝,想她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却不料在抄检大观园里被王夫人撵了出去,宝玉去看她,发觉连一碗水都难喝上,最后,凄凄惨惨去了。

又想到金钏、秦可卿、秦钟、贾瑞、尤二姐、尤三姐。

 

静观万物,会发觉人与物是何其相似。譬如:雨打风吹去的花朵;譬如:四月枝头的青果纷纷坠落……想想,任何事物都无法逃脱无常,这虽带着东方的悲剧色彩,却是我们不愿说、不想说的静水深流。

 

下面抄录一段原文。

 

第七段

 

若爱宕山野之露永不消、鸟部山之烟恒不散,人生在世,得能长存久住,则生有何欢?正因变幻无常、命运难测,方显人生百味无穷。

观诸世间众生,以人寿最长。蜉蝣朝生夕死,夏蝉不知春秋。倘能淡然豁达、闲适悠闲。则一载光阴亦觉绵绵无绝;若贪得无厌,常不知足,则纵活千年,亦不过短似一夜梦幻。人生如寄,不得久住于世,徒然而待姿容老丑,有何意义?“寿则多辱”,年四十之内辞世,最是佳妙。过此年寿,便将忘却老丑,渐无自惭形秽之思,一心混迹人丛,抛头露面;待到夕阳暮年,又宠溺子孙,奢愿长寿以见彼等出人头地。似这般希图凡尘名利,全不懂人情物趣,耄耋丑态,流于下品。

 

敲这些字到最后,莫名的,有些心惊。特别是“年四十之内辞世,最是佳妙。过此年寿,便将忘却老丑,渐无自惭形秽之思,一心混迹人丛,抛头露面;待到夕阳暮年,又宠溺子孙,奢愿长寿以见彼等出人头地。”

 

像我等俗人,自然是“奢愿长寿以见彼等出人头地”的。这不禁让我想到昨日读到的一首诗,诗句我忘了,记得的是里面记叙的是诗人去一座寺院,看见三十年前大伯的妻子,出家时,三个儿女尚未成年。诗人说他进庙那天他没见到她,也没向佛跪拜。他心里想的是最小的堂姐拉着她衣角,不停流泪的样子。他说,他一想到那些温热的眼泪,就觉得佛和菩萨都没了光彩。

 

嗯,能怎样呢?无常美是美,俗世美也是美。我还是愿意在俗世里怀一颗真心认真地活。

这样想着,不免抬头看了一眼窗外。

四月末的蓝天下,风吹过,漫卷的白杨的绿在人家的红瓦后是新鲜的。那瓦屋有些年头了,矮墙上的白灰脱落了,露出锈红色的砖,像是画上的,一笔一划都清晰着。再接着,旁边偏厦上的红瓦的沟沟里有的现出绿苔,那绿幽幽的,很厚的样子,有触手的凉意似的。

下午的阳光打在山墙上的,映着摇晃着的树叶子,是很美的图画,那几乎是绚烂的,但因了是黑黑的影子,又现出些荒凉。


荒凉是人生的底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