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分类: 莲叶诗歌 |
曾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以“诗人”的身份来到世上的。”喜欢文字的我这样告诫自己“贴着生活触笔,总有活水之源。”而一切创作,始于阅读。好的文字会让人上瘾,像咖啡。今有幸读到莲叶的这组文字,是一种享受。诗中总透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朴素,内涵丰富,温情,气韵极好。其诗心如明镜,随感而应,无物不照。诗中善良的大众型母亲,想念姐姐的手足情深,对美好童年的无限眷恋,对生命的敬畏……这一切,都源于诗人的“良知”。诗如其人,字里行间所散发的淡然的生活态度,极感染人,如诗人《乌篷船》所言“我从未想要获得什么。但真切的流逝,正透过乌篷船的明瓦,靠近饮水的月亮。”是的,一个人,或午后,或黄昏,或静夜,捧一杯咖啡(或热茶),品这样的文字,足以涤荡心灵。
菩萨蛮
莲叶
菩萨蛮
“菩萨保佑!”母亲说
“菩萨,您看着些我的伢们,保佑他们出门在外青青吉吉。”
“菩萨,您保佑我明天卖菜早去早回呀。”
“菩萨,我家老头这几天腰疼,您保佑他吃了药就快点好。”
“菩萨,我今天撒了菠菜籽,您保佑它们生得齐齐整整。”
“菩萨……”
暮色降临
细细的香火明明灭灭
母亲对着菩萨自言自语
嗯,没有什么是菩萨
不可以保佑的
冬日
屋外,风雨交加,是冬天的模样了
把衣服洗净、晾好
把芫荽择好
把暖手宝充电
而后,在灯光里,安宁地坐着
一只手抱着暖手宝
一只手翻一本闲书
随心随性
冬日漫漫,万物怀抱冷寂
我想,我可以多爱自己一点
大面积的孤独
小雪日,无雪
有时听见遥远的丧鼓
有时听不见
我慢慢走路
但见土地潮湿,麦苗青碧
那个高个子女人
带着自己的影子,在那麦地
静静产出大面积的孤独
黄金时代
那时篱笆是木槿
一些蜜蜂嗡嗡叫着。也许
高处有斑鸠、喜鹊
在向下俯视
那时地上铺满满的谷子
我在那推扫、翻晒。胸前的两根辫子
一甩一甩
栀子花散发的
香气
都是真的
卷耳
荠菜。黄鹌菜。鱼腥草。白花菜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童年里,姐姐妹妹挽着竹筐挑野菜
卷耳,叶片上细小的绒毛
与姐姐耳垂下、脸颊上的绒毛是很像的
姐姐,你在哪里
三月十九日,我回家,低头,想起你
“初一,打工
十五,怀孕
三十,流产”
蒿草青青,薄翅蜻蜓在河堤上下纷飞
南方如昔
有人走来,长棉服上,一株梅树的
花朵开得均匀
这让我想去赞美,我甚至
想对她笑。后来
我们相遇、分开、走远
再也不见
她会不会在我转头之前
转头看我?
这细小的过程,如此微妙
仿佛雨水打在草叶的声音
仿佛冬天在一个低低的音符上
衰老帖
盛夏读《衰老帖》
“甚劣劣”三个字,字字生疼
她隔着玻璃,没有任何表情
——她渐渐接近死亡
那些繁花似锦,她连看一眼都觉多余
哎呀
儿女再多,谁能代替你身体的
疾病
与
疼痛
我煮糯米粥,抬头,看见
一树水杉,正准备变黄
——王羲之)
猫
我说我喜欢猫
猫说……猫说什么我还没有想好
那年冬天,猫在柴房里给自己扒了一个小窝
多数时候,它把自己放在灶膛
身子卷缩成一团
听见我走近,“嗖”地从灶膛里跳出
“喵……喵……”
猫飞快地爬上窗台
这时,微尘纷飞
像好多秘密,被惊着了
只有我站在原地
看着猫把自己轻轻放下
而天色暗下来了
屋顶,神秘的事物开始走动
乌篷船
我六岁。顶多六岁半
我坐的乌篷船
篷是半圆形的,颇有点透明
临近小满。如果春天走得慢一点就好了
夜间睡在船舱中,听水声橹声
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
也都很有意思
船已走远。但菩萨一直在
在温柔的星空下
我们随流水迁徙
月光在我额头移动着指尖
我从未想要,获得什么
但真切的流逝
正透过乌篷船的明瓦靠近饮水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