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记
(2018-12-03 14:42:22)
标签:
莲叶随笔。原创。 |
分类: 随笔 |
今天天气不好,下着濛濛细雨。至中午,滴滴答答的,大了起来,拿了伞,急急地去学校,接安安。路上积水很深,得小心地落脚,要不然,一脚踩在水洼里,湿了鞋子,不舒服。
这个十二月,已经是第三天了。看看日历,十二月七日,大雪,十二月二十二日,冬至。心略惊一惊,也便坦然了。惊什么呀,惊不惊的,还不一样地过。
一颗心慢慢变得沉默。在一片安静里,煮茶。
昨日在书店看郁达夫的文字,他摘抄一段,“睡起煮茶,听低声卖花,留住卖花人问,红杏下,是谁家?”我觉得好,也一字一字抄了下来。
又读他的《村居日记》,1927年1月13日的,旧历十二月初十,他这样写:“昨晚上接到邮局的通知书,告我皮袍已由北京寄出,我心里真感谢荃君的,除发信告以衷心感谢外,还想做一篇小说,卖几个钱回家去,为她做过年的开销。”
随后,郁达夫在1月16日这样写:“写小说,快写小说,写好一篇来去换钱去。换了钱来,为王女士买一点生辰的礼物。”
此时的郁达夫与荃君还没有离婚,与王映霞已经互相爱慕了。人到中年,对男女间的感情有了一定的思考与理解,我却是说不明白的。记得小时候总觉得爱情是属于青春年少,随着年岁渐长,才发觉中年感情的纠葛似乎更多。爱情是感情的一种,中年的爱情包含了太多,能背负得起的能有几人?
下个星期去书店,希望还可以找到郁达夫的书读。总觉得民国时期的作家写的文字比现在的绝大多数人要好,要静。现在许多人的文字毛毛糙糙的,浮。
昨天还读了飞廉的《戊戌盛夏》。“戊戌年盛夏,住在桃花弄54号院/我清晨登山,傍晚临水——/青蛇似的山间小路,芭蕉宽袍大袖/断桥行人如流水,有灯光的地方,飞虫如乱雪/风雨不定/须及早采储一些荷叶,盛放昨天的冷饭/修补明天的寒衣……”
读过飞廉的许多文字,知道他名校毕业,古文底子深厚。我读书不多,一直羡慕那样读书多的人。好在现在想读书不是难事,只要愿意,总可以读到自己想读的。譬如我,就算买不起,也比从前多读了一些。
又听《红楼梦》,凤姐生日,众人凑份子。贾母请尤氏为凤姐操办。尤氏,尤二姐尤三姐的姐姐,贾珍的太太。尤氏曹公着墨并不多。我听得多了,似乎有点明白了尤氏。(曹公笔下的人物,都精彩,都是真实的人。)
尤氏是慈悲的,聪明的。在凤姐的生日里,她怜惜赵姨娘,周姨娘,把她们的份子钱悄悄退了。二位姨娘不敢接,尤氏要她们不怕,有她顶着呢。为办好凤姐的生日,她先去问鸳鸯怎么办,她知道鸳鸯与贾母最贴贾母的心。。
尤氏也是可悲的。在她知道贾珍与秦可卿的事之后,她只是装病,躺着不起来。再后来,贾珍又与两个妹妹不清不楚,尤氏装聋作哑。再后来,贾琏与尤二姐被凤姐发现,凤姐撒泼,吵她,骂她,打她,怪她。
一叹。
雨还在下。扑面的清凉。前几天的雾霾天在雨水的洗涤里变得清朗起来。不喜欢下雨,却对这两天的雨怀了欢喜。
倚在窗前,看树叶儿泛着水光。水杉叶子早已焦黄,枯在枝头,慢慢坠落。那样细的叶子,密密的攒在一起,落得就有些慢。香樟还绿着,间或几枚红叶,几枚黄叶也在不着痕迹地落。
现在,想象雪飘。只有雪,安安静静的,温柔地陪我。想给自己多一点清冽,走进深雪,高声诵“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201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