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帕戈斯群岛症候群

标签:
创业感悟投资财经 |
http://s9/mw690/c0fc0a96gdbb7260c6058&690
就在前两天,周六的晚上,有个老外朋友来杭州,大伙一起吃饭。席间我跟他聊起微信,他本人也确实在用微信。我说微信是这些年里几乎第一款由中国出品并走向世界的互联网产品,没想到他的第一反应是:“No!微信不就是抄WhatsApp的么?”说实话我听了之后相当恼火,感觉脆弱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点小伤害。于是在后面的半个多小时里,我们就争论起来(或者也许称为辩论更为合适)。当然争论是没有结果的,但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些东西也确实值得思考,于是我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1:加拉帕戈斯群岛症候群
加拉帕戈斯群岛也叫“科隆群岛”,从南美大陆延入太平洋,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最美丽的群岛”,绝大部分中国的互联网产品都深陷此症候群,在岛上固然是风景独好,但问题是岛外全无人知。QQ、百度都是如此,其成功都是依托于中国本身庞大的人口基数,而国外用户却实在算不上什么,在华人圈子里的成功是一种封闭式的成功,是不能称之为国际化的。
关键词2:简单VS 丰富
对中国互联网产品深陷加拉帕戈斯群岛症候群的原因,我的理解显然还不够系统,但有些东西是比较显而易见的。
老外的产品力求简单,而中国的产品力求丰富。我们看WhatsApp,在国外非常流行,起步也比微信早,但它一直专注于自身的通信领域,将语音对话等做到极致,速度快而且省流量;而微信做得显然要丰富的多,各种应用层出不穷。
除了功能性之外,哪怕在界面上,中国人跟老外的偏好也是有很大差别的,中国的网站,用老外的话说,一定是非常“colorful”,颜色非常好看,很美;一定是“too much information”,一个页面的信息量大得惊人,让老外来看搜狐的主页,一定直接晕翻。我们反过头来看Facebook,中国人刚开始用Facebook很容易不适应,颜色基调始终是蓝色,功能上也要单一很多。
在国外很多网站提供的功能,在我天朝是只能称之为应用的。如果说谁能把产品做到极致,无疑是老外。中国式的创新很多时候就是把老外的“专一”产品引入到国内,然后给它附加各种别的衍生产品。
关键词3:惯性定律
我跟我的老外朋友说:“你们西方人在看中国的产品时,总是在心中给自己一个设定,这个东西是抄的,然后想到你们西方也有类似的应用,于是下结论,果然是抄的!”这种逻辑显然令人愤懑,他的回答却也让我无言以对。他说你说的对,但这就是惯性。我们看日本的产品,一定会觉得他们的产品有创意,各种创新层出不穷;我们看德国的产品,一定会觉得能够代表世界顶尖的工艺;我们看中国的产品,确实就觉得很可能是抄的,因为这是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的。
平静下心来,我也在想,也许我们不能怪老外给了我们这种设定,事实上我们在对日本的相机、美国的汽车趋之若鹜时,不也是有了同样的设定么。对一个国家的认识有其强大的惯性,做好我们自己,我相信虽然漫长,但总有令人改变的一天!
=====================
本文内容来自微信公众账号:B座12楼。微信ID:B1-1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