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的新解读

标签:
创业感悟投资财经 |
http://s1/mw690/c0fc0a96gdb61a30715f0&690
这两天杭城的天气是越发热了,白天在外面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像是老舍笔下在大热天里拉车的骆驼祥子。虽然不愿意,但夏天终究还是来了。
好在晚上还凉快,于是在昨天月黑风高的时候,见了一家企业。这家企业是做云服务的,初听着比较抽象,实际上是帮助中等规模企业搭建自己的云平台,可以是云计算,也可以是云存储,总之是跟云相关的各类应用。
顺着产业链来讲,它的上游是数据中心和电信运营商,从他们那里获取硬件和带宽等资源;它的下游是中型企业,为它们搭建自有的平台,比如数字出版平台。
从市场细分的角度来讲,IBM等顶级品牌占据了大客户,阿里云这样的商家则擅长向小客户提供标准化的云服务,类似于淘宝店一样,而它则瞄准中间的这一块蛋糕,这部分客户承受不起IBM,而淘宝店似的云服务又不能满足它们的需求且没有拥有权,从容量上来看也是非常大的一块市场。
企业家也是一位牛B的人,在美国12年的IT经历,回国后做过某做存储的公司的CTO,是国内“云存储”概念的早期提出者。后来创办了这家公司,6个天使投资人全部是世界500强的高管。
比较有意思的是他的一个观点,茶到酣处,他说:“云计算本身也是IT界自救的产物”。我拿出来跟大伙分享研究研究。
还是以比较易懂的存储为例,在云之前,一般的公司如果数据量大,也需要搭建服务器,小的服务器可能就是一台专用的PC机,大的服务器可能是IBM的专用磁盘阵列。然而这种方式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痛,事实上企业只是想喝奶,结果最终养了头奶牛,而且既然养了奶牛,还得有专人来负责照料,然而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有养奶牛的基因的。很多传统企业完全不具备IT的基因,即使招来IT工程师,也只能解决最简单的维护,企业管理层本身IT基因的缺失事实上造成这样的企业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IT运营者。云的出现,促进了IT界的分工,使商业模式变得更加可行。企业不需要养奶牛了,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有人专业提供存储和计算设备,有人专业搭建数据中心,有人专业提供带宽资源,有人专业提供云平台整合,而企业则安安心心地享受服务。
所以说以客户的痛为依托的原IT界,在向云的迈进中,完成了自救。这是个有意思的观点,和大家分享,欢迎回复我们发表您的见解!
=====================
本文内容来自微信公众账号:B座12楼。微信ID:B1-1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