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法》之十三:六个精进(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2014-12-11 08:31:03)
标签:
教育 |
【原文摘要】
1.
任何人都需要将心智朝好的方向提高,不仅要做一个有能力的人,还要做一个有人格的人;不仅要作一个聪明的人,还要做一个正确的人。可以说这就是人生的目的、人生本来的意义。所谓人生,就是提高我们人性的过程。
那么,所谓提升心智,到底是指什么呢?我认为那绝对不是指到达省悟的境界或者至高至善的境界那样困难的事,而是指当自己死亡时,心灵会比出生时变得哪怕更美一点。也就是指死亡时的灵魂比出生时灵魂销有进步,心智略有磨炼的状态。换言之是指抑制自私、冲动的自我,心态更加平和与包容,利他之心开始萌生。让与生俱来的我们的身心变得更加美好一些,就是我们人类活着的目的。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每个人都会体尝各种艰辛、悲痛、烦恼、挣扎、也会体验到生存的喜悦、欢乐和幸福。
把这些体验、过程作为磨砂砥砺自我心灵,使谢幕时的灵魂比人生开幕时的灵魂更高尚一点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可以说我们的人生有了足够的价值。
作为砥砺心灵的指针,我根据自身经验总结出以下“六个精进”,告诉给周围的人。这六个精进分别是:
(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比任何人更多钻研,而且一心一意保持下去。如果有闲工夫抱怨不满,还不如努力前进、提高,即使只是 一厘米。
(2)谦虚戒骄
“谦受益”是中国的古语,谦虚之心能召来幸福、净化灵魂。
(3)每一天都有自我反省
每日检查自己的行动和心里状态,是否只考虑了自己的利益,是否卑怯的举止等,自省自戒,努力改正。
(4)活着就要感谢
只要活着就是幸福,培养对任何细小的事情都心怀感激的心性。
(5)积行善,思利他
“积善之家有余庆”,提倡行善、积德,特别注意要有同情心,行善积德有好报。
(6)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不要总是忿忿不平、杞人忧天、自寻烦恼。相反地,为了不致事后后悔,更应全身心地投入。
我经常把这“六个精进”说给自己听,并有意地实践。将这些看似平凡、理所当然的东西,一点点坚持实践下去,直到融入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不是把名家名训装裱镜框之中,高悬于家壁之上,而是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当中去。
2.
能够完成一件新工作的人是坚信自己的“可能性”的人。所谓可能性,是指“将来的能力”。如果根据现在的能力判断自己“行还是不行”,那就永远也做不成新的事情或困难的事情。
相信自己的可能性,给自己规划一个超出现有能力水平的更高目标,并为在未来某一时刻实现目标而倾尽全力。此时你所需要的是使自己的“愿望”像不来的火焰一样持续燃烧。这样成功或成绩就会如期而至,自己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
对看似高不可攀的目标,毫不畏缩,倾注极大热情,一心一意地钻研。这使得我们自身的能力得到惊人的提高,或者说让沉睡中的巨大潜能迸发出来。
所以,哪怕是无能为力的事,那也只是现在的自己无能为力,将来的自己一定能行,用“将来进行时”考虑是很重要的。应该相信自己还有潜能,等待机会唤醒、迸发出来。
那时候的我接受了大大超出当我们现有技术水平的工作。就这个意义来讲,也可以说是我过于鲁莽了。
但这是我的惯用手段。从创业初期起,经常承担一些大型厂家因为困难而拒绝的项目。而现实是如果你不这样去做,作为一家没有业绩的新兴中小企业,你就根本拿不到项目。
当然,大企业拒绝的高技术水平的项目我们没有指望做成。但是,我绝对不说“我做不到”,也不含糊其词地说“也许可以”,而是鼓起勇气断言“我能行”,把这个困难的项目承揽下来。每一次我的部下都不知所措,畏缩不前。
但是,这个时候,我总是认为“我们一定能成”。而且,我给部下出主意让他们如何去做,并饱含热情地告诉他们如果该项目成功的话将给公司带来多大的好处,于是所有相关人员产生饱满热情,努力接受挑战。
尽管如此,往往事情不是这么简单。每一次面对困难时,我都激励大家:“所谓已经不行了,已经无能为力了,只不过是过程中的事。竭尽全力直到极限就一定能成功。”
3.
遗传基因学的权威代表人物——筑波大学名誉教授村上和雄先生对“火灾现场异常的力量”进行了言简意赅的解说:人们在极限状况下迸发的力量为什么在平常状态下却“休眠”呢?那是因为这种遗传基因的功能通常都处在OFF状态,这个开关一旦变成ON,那么平时也能发挥超常的能量。
显而易见地,当潜在能力变成ON的状态时,正面想法或积极思维等积极向前的精神状态或心性将发挥很大作用。思想的力量使我们的潜能无限扩大,这已经在遗传基因层次上得到证明。
附带说一下,多大的事情对人类来说可能的呢?人们在头脑中希望这样,希望那样,据说从遗传基因角度来看的话,这些愿望中的大多数都是可能实现的范围。总之,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潜在有“愿望必定能够实现”的能力。
但是,树立崇高理想至关重要,为了实现理想,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地迈进,勤奋努力是不可或缺的。
早在京瓷公司还是乡村工厂时,我就反复多次对当时不满百人的职工抛下“豪言壮语”:这个公司一定能成为世界一流公司。尽管她还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但我内心有个强烈的愿望,就是渴望实现梦想并证明给大家看。
但是,无论眼界多高,也必须脚踏实地。无论梦想和愿望是多么高远,现实中的每一天都要竭尽全力踏实重复简单的工作。为了继续昨日的工作,不得不挥洒汗水,一毫米、一厘米地前进,把横在眼前的问题一个个解决掉,时间就这样在看似微不足道中度过了。
“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哪年哪月能成为世界一流公司呢?”
在梦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中,我屡受打击。但人生只能是“每一天”的积累与“现在”的连续。
此刻的这一秒钟聚集成一天,这一天聚集成一周、一个月、一年,等发觉时,已经站在了先前看上去高不可攀的山顶上。这就是我们人生的状态。
即使你的目标是短视与功利的,但是,如果不过完今天一天的话,那么明日就不会来访。到达心中向往的地点,没有任何捷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多么伟大的梦想都是一步一步、一天一天积累,最终才能实现的。
所以,不要把今天不当一回事,如果认真、充实地度过今天,明天就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在眼前了。如果认真地度过明日,那么就可以看见一周。如果认真地度过一周那么就可以看见一个月。即使不考虑以后的事而全力以赴过好现在每一瞬间,先前还未能看见的未来之像就自然而然地可以看见了。
我自己也正如乌龟踱步。每一天都脚踏实地地不断积累,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公司一点点地也壮大起来,我也取得了今天这点成就。
所以奉劝各位,与其徒然为明日烦恼、孜孜不倦地计划未来,不如首先倾注全力充实每一个今天。这才是实现梦想的最佳有效途径。
4.
我之所以并不器重才子,是因为才子往往倾向于今日等闲视之。才子自恃才高可以预测未来,就不由得厌恶像乌龟那样缓慢地度过一天,希望像脱兔似地走捷径。但是,过于急功近利往往容易在意料不到之处翻跟斗。
迄今为止,众多优秀且聪明的人才进入了京瓷公司,也正是这些人才,以为公司没有前途而辞职。所以,留下来的都是不太聪明、平凡的、无跳槽才能的愚钝的人才。但是,这些愚钝的人才在十年、二十年后都晋升为各部门的干部或是领导。这样的事例多不胜举。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像他们这样平凡的人变成了非凡的人才呢?是孜孜不倦、默默努力的力量,亦即脚踏实地度过每一天的力量,是坚持积累每一天的力量,或者说是坚持使平凡变非凡。
不选择轻松的近路,而是一步一步、一天一天拼命、认真、踏实地积累。变梦想为现实,成就心中理想的,正是这些非凡的凡人。
我所说的坚持很重要,并不意味着坚持是“相同的重复”。坚持和重复是两码事。不是漫不经心地重复昨日,而是明天比今天,后天比明天,必须前进,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与改善。这样的“创意精神”能够加快靠近成功的速度。
也许因为我是做技术出身的,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养成了一种经常扪心自问的习惯:“这样行吗?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从这个观点来看,即使对待一件琐事也有很多发挥创意精神的余地。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方说扫地,从各个角度思考如何做才是更快更干净的方法,把一直以来所用的扫帚换成拖把怎么样呢?或者向上司申请若干费用,买一台吸尘器如何等等。另外,在打扫的顺序和做法上也有工夫可做。这样就能把事情做得更漂亮、更有成效一些。
对于细小的事情,想方设法进行改良的人和没有这样做的人,从长远地看,将产生惊人的差距。就拿扫地这个事例来讲,每天反复琢磨如何扫得更干净,更快捷的人也许会独自成立承包清洁的公司并担任部经理。与此相对,得过且过懒得想办法的人一定依然每天继续扫地工作。
在昨日努力的基础上再稍加改良,今日要比昨日有进步,即使只有一小步。这种从不懈怠、坚持到底的态度,将终会与他人拉开巨大的差距。决不走同一条路,是走向成功的秘诀。
5.
出家及其后的修行对我来说是即严肃又新鲜的人生体验。通过化缘行动,我深感佛的大慈大悲,出家以后,如果说有新的认识,那就是修行需一如既往,持之以恒。
有句禅语说:“悟道前,伐木、运水;悟道后,伐木、运水。”进入佛门以后,我依然一边一心向佛,一边在尘世沾染风尘。但是我自己知道,其实我的内心已发生了变化。
例如,通过修行,我再次痛感自己的不成熟。一直以来我作为企业的领导对部下或干部进行指导,装模作样地训示,把本来明了的事理写在书里或演讲稿中,我感到潜伏在自己心中的得过且过与令人嫌恶之处,需要进行深刻自我反省。
我再次体会到,其实真正了不起的人在“无名的田野里”。我以为真正出色的人是那些心灵美好的人。她们是住在街道小巷的心地善良的老太太,他们是在城市一角朝着目标奋进的小青年。
与那些名利双收、功成名就的人相比,这些无名的人更加“上等”,他们更具有同情心和善良美好的心灵!
反过来,不管如何努力修行,我们凡夫俗子都不能达到醒悟的境界,对此我深感痛心。
在剃度仪式上,导师问我是否能遵守10条戒律,我的回答是“能保证”,这样出家才得到认可,郑重宣誓持戒后才加入和尚的行列。尽管这样,我仍然认为我不可能完全遵守戒律。
无论怎样努力持戒、反复精进、几百小时坐禅,我也不能最终达到醒悟的境界。像我这样意志薄弱、不能完全脱离烦恼的人,为了磨砺心智,无论怎样积累善行,恐怕我也不能完全消除私欲,经常保持利他之心。无论怎样努力持戒也不能避免破戒。包括我在内的人类是多么愚蠢、不完美的存在!
但我认为,这也就够了,虽然最终不能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但是为此努力本省就值得尊敬。
对戒律有坚守之愿,必守之志;或者有真挚的反省、自戒之心,这些都非常重要。以如此的心情度过每一天,即使不能大彻大悟也能足够地磨砺心智、拯救灵魂。通过出家和修行,我更加笃信这一点了。
神、佛或者宇宙意志并不是爱做过什么的人,而是爱努力做过什么的人。想做没有做成,对自我能力没有达到自行反省,而且从翌日起又孜孜不倦继续努力,这样的人才能得到拯救。
只要努力遵守、努力做到就能磨砺心智吗?回答是“YES”。提高心智的愿望和行为才值得尊敬,因为这是符合佛的慈悲胸怀、顺应宇宙意志的行为。
【肤浅认识】
“精进”似乎是佛教用语。稻盛和夫总结的六个精进分别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谦虚戒骄,每一天都有自我反省,活着就要感谢,积行善思利他和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聪明的人有智巧,能够看到捷径,也愿意走捷径。走捷径的结果,是不能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可能会在意料不到之处翻跟斗。而一些不是很聪明的人,不选择轻松的近路,而是一步一步、一天一天拼命、认真、踏实地积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由平凡变成了不平凡。
生来的天赋和一定的知识积累固然重要,但天赋并非唯一或最为重要的东西,其实,真正有用的却是普通的实践经验。经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经验包含着珍贵的学问,经验是人们智慧的精华。老子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目标越简单,就会越明确,志向也就会越坚定。坚持持续不停地做简单平常的事,正是一个人能够战胜困难到达目标的原因
平常的事有时候可能会很单调乏味,但也要把单调乏味的事做到极致。再平常的事做到极致就能成就大事。那些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顶尖人士,有一个共通也是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善于把平常的事做到极致。因为看重平常的事,所以才能持续地投入动力和能量,才能心无旁骛的勇往直前,也更因为重视与专注,才能达到专业与精通的境界。
成功并不是一件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做到的事情,其实,它也就是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罢了。也就是找一件自己想做的平常事,并且尽力持续把它做好,这便是成功。对于成功者来说,具有毅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对于失败者来说,缺乏毅力就是他们共有的缺点。所以,毅力这个东西是极其重要而且非常可贵的。毅力会帮助你克服恐惧、沮丧和冷漠,会不断地增加你应付、解决各种困难问题的能力,会将“偶然”来的机遇转变为现实,会帮助你实现理想。
要想获得大的成就,就需要培养顽强的毅力。古往今来的许多事例告诉我们,能够获得大成就的人,除了在理想、信念、进取心、自信心方面明显高于常人外,还在心理承受能力,不屈不挠的意志等方面明显高于常人。有成就、有作为的人无不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人的一生能够集中精力干好一件事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专注,一时一事易,一生一世难。一个人只有长期专注于他所钟爱的事,才可能被感动。专注,实际上是一种很强的自控,是一种心理平衡和坚守的毅力。
毅力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一项素质,对于其人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他的才华。许多人之所以未能取得大的收获,有时就差在到达目标之前的一点就放弃了的缘故。毅力也是取得收获的一个条件,有了毅力,就等于为收获铺下了一条路,就等于一个人有了灵魂。做什么都少不了毅力,有持久地付出才会有应得的收获。人生更是长期检验我们毅力的一个过程,只有那些能够坚持不懈的人才能够取得较大的收获。
一心一意投身于工作,聚精会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这本身就是磨炼人格的修行,这样做就是磨炼我们的心志,促进我们成长。而通过这种心志的提升,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价值也能随之提升。其实,人就是这样,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辛苦也无怨言,也能忍受。而只要忍受艰苦、不懈努力,任何事情就都能成功。喜欢自己的工作,仅仅这一条就能决定人的一生。要想拥有充实的人生,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则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自己已有的工作,脚踏实地,从眼前开始。只要喜欢了就能不辞辛劳,不把困难当困难,埋头工作。只要一心一意埋头工作,自然而然就能获得力量。有了力量,就一定能做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