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邮票发行史上的今天|4月29日《古代书院》特种邮票
1998-10 T《古代书院》特种邮票
国家邮政局1998年4月29日发行1998-10T《古代书院》特种邮票1套4枚。
(4-1)T 应天书院 50分 4199.9万枚
(4-2)T 嵩阳书院 50分 4199.9万枚
(4-3)T 岳麓书院 150分 3149.9万枚
(4-4)T 白鹿书院 150分 3149.9万枚
发行日期:1998年4月29日
版别:胶印
整版枚数:40枚
全套面值:4.00元
邮票规格:50×30毫米
齿孔度数:12度
设计者:杨文清、李德福
印制机构:河南省邮电印刷厂
邮票资料:
4-1应天书院--位于商丘旧城州之东,原址在县城南门外东侧,它与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并称北宋四大书院。宋仁宗时,又于l043年将应天书院这一府学改为南京国子监,使之成为北宋的最高学府之一,相当于现在的社会科学院。
4-2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中岳嵩山南麓,紧临登封市区,是我国宋代最高学府之一,北宋时期中国四大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麓洞书院)之首,以理学著称于世。嵩阳书院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为嵩山佛、道、儒三教荟粹之地。
4-3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初期。北宋开宝六年(973),朱洞以尚书出任潭州太守,鉴于长沙岳麓山抱黄洞下的寺庵林立和幽静环境,接受了刘鳌的建议,在原有僧人兴办的学校基础上创建了岳麓书院。初创的书院分有“讲堂五间,斋舍五十二间”,其中“讲堂”是老师讲学道的场所,“斋堂”则是学生平时读书学习兼有住宿的场所。
4-4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10公里处,全院占地面积为3000亩,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山峰至此汇成环状,别具一种格局。靠北的称后屏山,向西的称左翼山,朝南的称卓尔山。山上苍松翠竹,郁郁葱葱。一股清泉从凌云峰来,经左翼山与卓尔山交会处流出,这就是著名的贯逍溪。溪水由西向东,迂回流至白鹿洞前,穿过东面的峡口,注入鄱阳湖中。白鹿洞本无洞,因山石环天然气似洞形,故名之为洞。白鹿洞原是唐代洛阳人李渤年青时隐居求学之地。李渤养有一头白鹿自娱,白鹿十分驯服,常随主人外出走访游玩,还能帮主人传递信件和物品,因此以鹿名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以鹿名地,称此处为白鹿洞。唐朝末年,兵荒马乱,各处学校毁坏,到庐山隐居、避难的读书人,常到白鹿洞研讨学问,交流心得。南唐昇元年间,在此处“建学置田”,正式称之为“庐山国学”,任命国子监九经李善道为白鹿洞洞主,掌管教育和学习。这就是白鹿洞开办学校之始,比濂溪书院约早30余年,成为庐山的第一所学校。北宋初年,各地设置书院,庐山国学乃改称为白鹿洞书院,从此规模逐步扩大,逐渐成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并称。书院殿阁巍峨,亭榭错落,师生云集,俨如学城。今日白鹿洞书院形成了以礼对殿为中心,有明伦堂、文会堂、御书阁、朱子阁、思贤台、状元桥、门楼、牌坊、碑郡等众多殿堂组成的古建筑群,与周围的山川环境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