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中国邮票上的今天|3月30日《中国陶瓷——汝窑瓷器》

(2022-03-30 07:02:08)
标签:

杂谈

新中国邮票发行史上的今天|3月30日《中国陶瓷——汝窑瓷器》特种邮票

新中国邮票上的今天|3月30日《中国陶瓷——汝窑瓷器》

2002-6《中国陶瓷——汝窑瓷器》特种邮票

国家邮政局2002年3月30日发行2002-6《中国陶瓷——汝窑瓷器》特种邮票1套4枚。

(4-1)T   北宋·尊    60分   1360万枚

(4-2)T   北宋·三足洗 80分   1390万枚

(4-3)T   北宋·碗   80分   1390万枚

(4-4)T   北宋·盘   280分   1350万枚

志号:2002-6T

版别:胶印

邮票规格:40×30 毫米

齿孔度数:12度

整版枚数:19(4×5){其中一版,第一行中间位置为边饰}

设计者:王虎鸣

印刷厂:河南省邮电印刷厂

邮票资料:

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钧、官、哥、定窑齐名,有“汝窑为魁”之誉。汝窑窑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宝丰宋代隶属汝州,故简称“汝窑”。汝窑烧制历史长达300多年。宋代创烧阶段,产品造型简单,不太注重装饰,具有汝青瓷的基本特点。北宋中期为发展时期,产品不仅造型多样,而且注重装饰效果,多见刻画纹样,釉色莹润,开片密布,独具特色。北宋晚期汝窑进入黄金时期,专为宫廷烧制用器,故称为“汝官窑”。烧制时间大约从宋哲宗元祐元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1086-1106年)仅20年。汝官瓷工艺精湛,以玛瑙末掺入釉色,使釉质细腻,光亮晶莹,瓷器温润古朴,精美细致,造型多为洗、炉、尊、碗、盘等仿古式样。由于汝官窑做工考究,色泽独特,上品皆被皇室垄断,传世珍品不多,全世界仅存70多件,主要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和上海博物馆(8件),被视作稀世珍宝。至金代汝窑已大多停烧,一度恢复为民间日用的豆青色瓷,装饰单调,釉意欠佳。到了元代,汝瓷衰落,生产品种几乎全为简单的一般日用青釉瓷器,全部为上半釉。明代则全部停烧。汝瓷既是使用品又是陈设品,具有实用与观赏的双重价值。这套邮票所选4件汝瓷,均是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的北宋晚期汝窑鼎盛时期生产的御用传世珍品,为天青色釉。

第1图[北宋·尊]高19.2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2.8厘米,仿汉代铜樽造型。直口,平底,下承三足;外口及足上凸有3组弦纹,底部有5个小支钉痕;里外施满釉,釉里开细碎纹片,瓷艺精良。

第2图[北宋·三足洗]高3.6厘米,口径18.3厘米,足距16.7厘米。下承三足,里外施天青釉,釉里满开细碎纹片;底部施釉,有5个托烧的小支钉痕。这类产品平底的数量多些,但三足洗则少见,清乾隆颇重视此洗,题有御诗。

第3图[北宋·碗]高6.7厘米,口径17.1厘米,足径7.7厘米。撇口,丰腹,圈足微外撇;通体施满淡天青釉,莹润纯净,釉面开细小纹片;胎体轻薄,造型端庄,圈足切割整齐,是一件精美的稀世珍品。足内有5个支钉烧痕,上刻乾隆题诗一首,并钤“古香”、“汰扑”二印。

第4图[北宋·盘]高1.5厘米,口径19.3厘米,足径12.6厘米。盘口微撇,折沿,浅腹;盘身满釉,开细碎纹片;胎薄质细,釉层匀净,制作精细,是汝瓷中之上品。底有5个支钉烧痕,并刻有“秦成酸皇后阁”6字,表明此盘为宫廷使用的器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