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圣祖像
圣祖像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759
  • 关注人气: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中国邮票上的河北之邯郸风物

(2019-04-01 07:03:55)
标签:

杂谈

分类: 专题资料

新中国邮票上的河北之邯郸风物


邮票是百科全书,已成为“国家名片”。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城邯郸,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一度成为赵国国都,历经8代君王,长达158年。西汉时与西安、洛阳、成都、淄博齐名,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汉末,曹操在邯郸东南的邺城营造魏王营,邺城始兴。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个朝代在此建都,成为黄河流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家名片”的邮票曾先后10次承载古城邯郸,漂洋过海,走向世界。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带着邯郸地方风情的邮票共发行11套17枚,令邯郸人感到无比自豪! 



棒棒人

图案由白兔、棒棒人、公鸡三件民间玩具构成,而棒棒人就出自邯郸民间老艺人之手。这是邯郸风物第一次在邮票上亮相。它是《民间玩具》邮票(特58)第5枚,该套邮票共9枚,由邮电部发行于1963年12月10日。 



廉颇

图案是京剧《将相和》中廉颇的脸谱。廉颇,战国末期赵国名将。曾居功自傲,不服蔺相如位居其上,后感其顾全大局,负荆请罪,结成生死之交,合力抗秦。这是邯郸第一枚脸谱邮票进入方寸之间,提高了古城邯郸的知名度。它是《京剧脸谱》邮票(T.45)第6枚,该套邮票共8枚,由邮电部发行于1980年1月25日。 



中国陶瓷——磁州窑

邮票(T·62),共6枚。这套邮票的图案均出自邯郸,依次分别为宋代·双虎纹瓶 金代·黑釉剔花瓶 现代·杏花双耳瓶 元代·双凤纹罐 元代·龙凤纹扁壶 现代·双虎耳樽展示了磁州窑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整套邮票设计手法细腻,线条清晰,素雅生动,与磁州窑瓷器古朴刚健的风格构成了和谐的统一。这套源自于宋代的磁州窑邮票捷足先登,成为名窑系列中的第一套邮票,由邮电部发行于1981年4月15日。 



“成白”刀

图案“成白”刀出自邯郸。它是《中国古代钱币(第一组)》邮票(T·65)第7枚,该套邮票共8枚,由邮电部发行于1981年10月29日。 



“甘丹”布

图案“甘丹”布出自邯郸。它是《中国古代钱币(第二组)》邮票(T·71)第4枚,该套邮票共8枚,由邮电部发行于1982年2月12日。 



古代思想家——荀子

图案为“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前238年),赵国人,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他是从儒家分化出来的荀氏学派的创始人。这枚邮票是《古代思想家》邮票(2000—20J)第6枚,该套邮票共6枚,由国家邮政局发行于2000年11月11日。 



轧琴

图案是一种古老的乐器。此乐器是武安平调的伴奏乐器之一。这是国家邮政局首次将民族拉弦乐器搬上方寸天地。它是《民族乐器——拉弦乐器》邮票(2002—4T)首枚,该套邮票共5枚,发行于2002年2月23日。 



亭台与城堡

特种邮票(2002-22T)中的亭台取材于代表邯郸城市形象的邯郸丛台,城堡则选择了斯洛伐克的博伊尼采城堡。随着“邯郸丛台”这枚邮票向世界发送,古赵邯郸优秀的建筑艺术、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走向了世界。该套邮票共2枚,由国家邮政局同斯洛伐克邮政部门联合发行于2002年10月12日。 



成语典故(一)

系列邮票中的首枚邮票邯郸学步和第四枚邮票鹬蚌相争均取材于邯郸的成语典故。该套邮票共4枚,由国家邮政局发行于2004年4月2日。 



京剧生角·蔺相如

为京剧《将相和》的主角蔺相如。蔺相如,战国时赵国人。《史记》中记载他曾任赵国“上卿(丞相)”,相传邯郸市西十多公里处的蔺家河村是他的故里。他虚怀若谷,居功不傲,谦和礼让,以诚相待,演绎了一曲千古绝唱的《将相和》。它是《京剧生角》邮票“老生”中的一枚,该套邮票共6枚,由国家邮政局于2007年3月10日发行。 



        国家邮政于2010年4月18日发行2010-9T《成语典故(二)》特种邮票1套4枚,图名为愚公移山、卧薪尝胆、毛遂自荐、闻鸡起舞。


“成语典故”邮票题材属口头文化遗产类,因有具体故事情节,邮票原地通常首选故事情节地。故事以历史事实为依据的,为经典原地;故事源自神话的,为代表性原地,代表性原地以故事文化承接的主要地方为首选地点。


        “毛遂自荐”,源自《史记·平原君列传》,公元前257年,秦围赵国都城邯郸,门客毛遂自荐与平原君同去楚国求救。平原君与楚王言合纵未决,毛遂按剑挺身而出,陈述利害,终使楚王出兵救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