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HARIOV60这个手冲咖啡滤杯的再认识(下)

(2019-03-17 23:13:21)
标签:

hario

v60

阿汤咖啡

手冲咖啡

滤杯

分类: 咖啡笔记
关于HARIO V60这个手冲咖啡滤杯的再认识(下)

 

声明:本文由阿汤咖啡原创整理,未经授权不可转载!


 

 

结 语


V60被美国咖啡人士评价最多的特点是“简单”、“自由度高”,这或许相对于其他日本自家烘焙店追求的技术融合职人精神的极致而言,V60更适合美国人的性格吧。HARIO公司积极配合美国咖啡店的要求,积极开发手冲咖啡周边器具(带有计时器与重量计量的电子秤、手冲壶、磨豆器等),这些也适合商业快需及连锁发展中要求的“品质把控”。

 

在由美国开始流行起来的HARIO V60的萃取中,萃取率很重要(尤其是浅烘焙的香气物质成分的萃取),对于口感的要求仅限于浓度的调整(粉水比的计量)。但是大家要搞清楚一件事,萃取率、粉水比满足不了口感的精细化要求(除了香气之外,口感的舒适与愉悦程度、均衡性、个性、层次感、油脂感、顺滑饱满、干净度、甜感等)。

 

欧美的手冲滴滤注重下壶过滤的数值化结果(浓度、萃取率),美国人喜欢淡味且富有香气的咖啡,但对于味道的细致并无太多要求;在手冲咖啡的发达国家日本,注重手冲咖啡的感性化的味道感受要更甚于单纯的香气。对于欧美的手冲方式,滤杯过滤效果很重要;而对于日本,滤杯的过滤效果要与手冲技法相得益彰,并非只是单一的过滤性能。


我们国家经历过某个特殊时期,咖啡馆几乎一度绝迹,稍有年头历史的自家烘焙且有独特手冲体系的名店、有些传承的烘焙及手冲技术更是无从说起的。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讲,在中国2011年开始的以美国精品咖啡协会SCAA(现已与欧洲的SCAE合并为SCA)为开端的精品咖啡培训体系、及其后的各种赛事和商业活动,推动了我国的咖啡行业的水准提升。在SCA相关的培训中,涉及到“金杯冲煮基本原理、冲煮方式及变因”等手冲知识;由SCAA组织的手冲资格考试有“金杯大师”(咖啡金杯萃取认证),涉及SCAA咖啡的冲煮标准主要包括:CP158 Golden Cup Brewing(金杯冲煮)、CP255 Brewing Approaches and Variations(冲煮方式及变因)、EXM_GW1 Written Exam(笔试)、EXM_ GP1 Practical Exam(实作测验)。这些培训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很的短时间提高初学者萃取的理解与鉴别水准。由此我国咖啡行业在开始迈入“精品咖啡时代”时,受到美国精品咖啡协会的影响甚大。越来越多有着破除老式商业咖啡经营路数的观念、喜欢特立独行标新立异、彰显个性的年轻人,容易去接受这些新颖的咖啡思潮(所说的第三波咖啡浪潮)。

 

美国人给中国年轻的咖啡从业者带来了手冲这种新颖的冲煮咖啡的方式,迅速在新设立的精品咖啡店中出现了(当时我们的咖啡市场上主要能看到的无非是速溶咖啡、意式咖啡、某岛咖啡的虹吸壶,当时极少的日式手冲店因设立规模小且经营时间短而默默无闻)。浅烘焙的咖啡、手冲滤杯HARIO V60及HARIO细嘴手冲壶随着SCAA培训的发展几乎成了这些精品咖啡店的标配。所以在我们的咖啡手冲店中频繁看到HARIO V60这个滤杯,首先要知道这是深受美国精品咖啡行业的影响、在美国一定是非常流行的。


建议爱好者甚至是经营者在选择滤杯时,要先想一想,仅仅是简单容易冲一杯、还是想不断提高手冲水准。咖啡滤杯有为职人设计开发(田口护大师的Three-For、河野雅信的KONO、关口一郎的法兰绒等),也有为爱好者、商业设计开发(KalitaHARIOMelittaHero等)。职人设计与商业设计最大的不同处在于:职人设计追求极致的、更细致的味道表达;商业设计追求观赏性、易用。专业倾向的滤杯会对手冲基础有要求,往往使爱好者产生距离感、或排斥心理。在日本咖啡大师田口护设计的Three-For陶瓷滤杯包装盒上,印有一句话:随着日常使用会变成手冲达人。我们可以这样去思考:自己想手冲的味道越来越好、越来越精致,还是大概一个味道就行?如果是前者,就选择职人设计的滤杯,如果是后者,就无所谓。虽说每个人有自己的味道倾向,但从味道的丰富性、细致化可提升的层面来看,很多商业设计是很难做到的。

 

师从田口护的世界咖啡烘焙冠军后藤直纪(日本福冈豆香洞咖啡)在评论烘焙与萃取时说,烘焙要数值化,手冲要感性化《烘焙者的抉择—世界顶尖烘豆师对谈》,台湾王诗如)。俗话说众口难调,更何况亚洲与欧美的巨大地域差异带来的饮食差异。咖啡的口感,永远只能由饮用者来评定,这是感性的衡量标准。萃取需要器具、手冲技术相辅相成来呈现,一个器具使用的难易并非设计的复杂性带来,而是操作者内心。如果你认为“这样大概的就好”,那就不用做太多对比,但如果对味道有很多要求,不满足于既有的味道的话,建议要多了解和多动手去尝试,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滤杯器具。


滤杯没有绝对的好坏,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口感要求。



参考文献

《美国的第三波精品咖啡浪潮》,日本,松村太郎

《手冲咖啡大全》,台湾,丑小鸭

《咖啡方程式》,日本,田口护


阿汤哥于2018年12月~2019年3月稿



声明:本文由阿汤咖啡原创整理,未经授权不可转载!

关于HARIOV60这个手冲咖啡滤杯的再认识(下)
阿汤咖啡 Photo BY 李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