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的甜味是什么!

咖啡的甜味是什么
咖啡的甜味、甜感,基本上并非是味觉的触感,而是香气气味(风味),是嗅觉的感知。所谓的气味并非必须是鼻尖可闻,口内香恰恰是通过后鼻腔等处感应。这些气味,会在口内通过嗅觉与口感造成“联觉”(口内含香与回香回甘,是嗅觉与味觉相混淆的感知)。
图1,嗅觉器官与气味传递途径(旦部幸博,2016,《咖啡的科学》)
味 觉 的 甜:
通常所说的味觉有四大触感,酸、甜、苦、咸。其中的甜通常是指舌所能感觉并传递给大脑而形成的味道。甜是从具有舌可以感觉到的糖果中糖分产生的感觉。
人们自古以来就掌握从水果、植物、蜂蜜等提取甜味成分制作出糖,比如饴糖麦芽糖(淀粉糖)、蔗糖(液体糖)。中国最早出现糖的记载是西周《诗经》,蔗糖生产工艺的最早记载是春秋屈原的《离骚》。
味觉的甜往往来自于日常食用的糖(蔗糖、麦芽糖等)的低聚糖(oligosaccharide)。植物叶、花、茎、种子果实中普遍存在蔗糖,生活中的蔗糖会从甘蔗、甜菜等植物加工中获取。
咖啡生豆内含的蔗糖成分,但含量其实不多。很多人(包括很多基础咖啡知识的书籍)里认为,因为有蔗糖的成分,所以咖啡会甜,咖啡的甜与蔗糖相提并论。
事实上,在烘焙阶段,进入浅烘焙阶段时蔗糖成分几乎遇热分解,因此不会产生出来能够感觉到“味觉上”的甜味的浓度(不具备可以味觉可以感知的蔗糖形态)。生豆中的蔗糖成分在烘焙过程中会形成咖啡的颜色、香味、酸味。如果说生豆的蔗糖带来了甜味,应该是焦糖等的气味,而非口感意义上的甜味。(石胁智广,2014,《你不懂咖啡》)
如果认为某杯咖啡甜感好,捏住鼻子的话就会很难觉察到,恰恰说明其并非味觉的甜。
图2,咖啡豆的成分(中林敏郎,《咖啡烘焙的化学与技术》,阿汤咖啡译)
糖类成分的占比情况
嗅 觉 的 甜:
咖啡中含有呋喃酮(Furaneol)及葫芦巴内酯(Sotolon)两种较具代表性的呋喃酮类物质(Furanone)。这些呋喃酮类物质由生豆“糖类”成分经烘焙时产生。
呋喃酮,又被称为“草莓酮”、“菠萝酮”,是草莓、菠萝香甜气味的主角。
葫芦巴内酯,别名“咖啡呋喃酮”(Coffee Furanone),带有焦糖枫糖浆般的香甜。葫芦巴内酯带有焦糖持续加热所产生的香料味,若变浓的话,会让人联想到咖喱粉(旦部幸博,2016,《咖啡的科学》)。
葫芦巴内酯,别名“咖啡呋喃酮”(Coffee Furanone),带有焦糖枫糖浆般的香甜。葫芦巴内酯带有焦糖持续加热所产生的香料味,若变浓的话,会让人联想到咖喱粉(旦部幸博,2016,《咖啡的科学》)。
熟透的水果,如苹果、菠萝、草莓等,闻起来会有令人垂涎的香甜感,这些并非尝到口中才可以知道的。
咖啡烘焙程度与气味上甜的程度:
咖啡中的呋喃酮类含量是在中度烘焙阶段会达到高峰,如果想提高咖啡甜感的强度,烘焙度中度以后是比较稳妥的处理方式。深烘焙阶段呋喃酮类含量逐渐减少,但如果烘焙得当,依然可以确保“苦尽甘来”、带有浓郁风味的甜感香气。
阿汤咖啡自家烘焙出品
肯尼亚AA+(法式深焙)
※声明:本文内容由阿汤咖啡原创整理,未经同意不可擅自转载!
封 面 摄 影:Connie
本文主要资料出处:
《咖啡的科学》(旦部幸博)
《你不懂咖啡》(石胁智广)
2017年12月12日 阿汤咖啡
atangcoffee
---------------------------------
阿汤咖啡(南山店)
---------------------------------
阿汤咖啡(南山店)
大连市中山区南山路121号南山集1层
后一篇:手冲咖啡味道的检定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