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言句式之二——定语后置

(2013-05-27 15:31:09)
标签:

教育

高考复习

文言文

文言句式

分类: 高考专题

                                        定语后置

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

1.中心语+定语+者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翻译:寻找可以出使答复秦国的人

②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翻译:村中有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

③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翻译:况且将军您的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有利形势,就是长江

④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翻译:于是率领三个挑着担子的子孙

⑤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翻译: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了白衣,戴上白帽,给荆轲送行。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翻译:烧死淹死的人马很多

⑦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翻译:也(可算是)形体具备而规模较小的雁荡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翻译:有个吹洞箫的客人

⑨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

翻译:当时,风雪大作,旗帜破裂,冻死的战士与马匹连绵不断。

⑩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翻译:这是挑选狭长形的桃核来雕刻的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翻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群臣吏民,受上赏

⑿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翻译:荆州归附曹操的老百姓,是被曹兵的势力所逼罢了,并不是内心服从。

从中学语文教材来看,这类定语后置句最多,且基本上是由动词结构(包括动词和以动词为中心的短语)担任定语。反过来说,由动词结构担任的定语经常后置。这里还有一条规律:当一个中心词不止一个定语,则名词担任的领属性定语不后置,动词结构担任的修饰性定语后置。如例②③就是这样。在例③中,“将军”是领属性定语,不后置,“可以拒操”是动词结构组成的修饰性定语,则置于中心词之后。这样一来,古汉语处置多项定语的方式比现代汉语还要灵活。

2.中心语+之+定语 ,“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翻译:蚯蚓没有尖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翻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他的人民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他的君主担忧。

③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翻译: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长我长长的佩带

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翻译:高尚的人谁又能让自己清洁的身子,蒙受污浊的外物污染呢!

⑤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翻译:抬头观望辽廓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

⑥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翻译: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不如六国了。)

可以看出,这类例子中的定语一般是由形容词担任,反过来说,由形容词担任的修饰性定语如果后置,通常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

3.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翻译:日行千里的马,一餐有时会吃掉一石粟

②国之孺子之游者。

翻译:吴国出游的年轻人。

③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翻译: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④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翻译:魏忠贤作乱,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天下这么大,又有几个呢?

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翻译:这四种人是天下没处伸诉的穷苦百姓。

4.用数量词作定语时,数量词大多数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吏二缚一人诣王。

翻译:两名公差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

②尝贻余核舟一

翻译:(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的小船。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翻译:于是率领三个挑着担子的子孙

④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⑤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翻译:等到了陈这个地方,有六七百辆车,一千多名骑兵,数万名士兵。)

⑥一食或尽粟一石。翻译:一餐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定语后置”的四种形式,但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切不可简单地“对号入座”,而应从句子词语间的结构关系上进行深入思考,特别是要认真分析“者”的词性和作用,否则极易出现错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